高爐鑄鐵修罐工操作技術規程
1.鑄鐵機工藝流程及罐修庫平面布置
1.1鑄鐵機的工藝流程
南鋼2000m3高爐選用國內LZ-60-Ⅰ型60m雙鏈帶托輥固定式鑄鐵機1臺。機前設廠房,安置鑄鐵機前方支柱、鐵水罐傾翻支架等設備等;機后設有兩條鐵路、2套全鏈帶傳動裝置、兩臺機后絞車和生鐵冷卻場等。高爐生產的熱態鐵水,由140t鐵水罐輸送至鑄鐵機前,由傾翻卷揚傾動鐵罐在前方支柱支撐下,將鐵水倒入流鐵槽,經分配再流入移動的鐵模中。鐵水在鐵模中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冷卻后噴水緩冷,最后再噴水急冷。鐵塊經機后翻板落入平板車上,再用機后絞車移動平板車到冷卻場,然后進行噴水冷卻,冷卻完畢即轉入生鐵塊堆場。而鑄鐵機鏈帶上的鐵模,在返回途中設有粘模鐵塊收集點和噴漿間及灰漿設施,噴漿處理后往復使用。鑄鐵機的側面圖如下圖1所示:
![]() |
圖1:鑄鐵機側面簡圖
在鋼鐵聯合企業里,鑄鐵機是一個輔助生產工序,起調節煉鐵、煉鋼生產的作用,為了充分利用鐵水物理熱,降低能源消耗,應當加強計劃管理,使鑄鐵機的作業率下降到最小限度。
1.2修罐庫的平面布置
南鋼2000m3高爐鑄鐵機室和鐵水罐修理庫布置在同一車間內,左側為鐵水罐修理庫,右側為鑄鐵機室。車間內布置了三條鐵路,1臺100/20t電動雙梁橋式起重機。鐵水罐修理庫共設有5個修理罐位,其中3個為拆卸罐位,2個是砌筑罐位。另在鐵路上設有2個烤罐位。在修理庫的兩旁分別設有備用罐停放線和耐火材料倉庫。鑄鐵機與修罐庫具體的平面布置見下圖2所示:
圖2:鑄鐵機與修罐庫平面布置圖
2.主要設備與性能
2.1鑄鐵機(1臺)及其技術性能
型式:雙鏈帶托輥固定式;鑄鐵機生產能力:2800t/天;機長:60m。其主要配置設備如下:
1)鏈帶傳動裝置
電機功率:2×75kw
重量:9.974t/套
數量:2套
2)鑄鐵機鏈帶及軌道
重量:57.337t/條
數量:2條
3)鐵水罐傾翻卷揚機
升罐速度0.22m/min
降罐速度1.82m/min
鋼繩直徑Ф37
升罐電機22kw,降罐電機
45kw,潤滑電機1.7kw
重量:20.40t/臺
數量:2臺
4)懸臂吊鋼支架
重量:23.860t/個
數量:1個
5)鏈帶從動輪
重量:2.315t/個
數量:1個
6)前方支柱
重量:9.375t/個
數量:1個
7)固定溜槽及翻板
帶傳動裝置(功率2.2kw)
重量:12.000t/套
數量:1套
8)機后擋板
重量:1.858t/套
數量:1套
9)機前三角擋板
重量:1.021t/套
數量:1套
10)自動打鐵裝置
11)鑄鐵機潤滑系統
重量:1.500t/套
數量:1套
12)鑄鐵機噴漿系統
攪拌泵2.2kw,噴漿泵4.5×2kw
重量:2.265t/套 數量:1套
2.2 機后絞車
移動速度0.25m/s,電機功率22kw
重量:2.137t/臺
數量:2臺
2.3電動雙梁橋式起重機
起重量100/20t。
跨度26m,。
起升高度15m。
總電容量162kw。
主鉤起升速度4.62m/min,副鉤起升速度7.3m/min,小車速度43m/min。大車速度67.5m/min。
2.4電動雙梁橋式起重機
起重量5t。
跨度5m,。
起升高度6m。
總電容量10.7kw。
起升速度8m/min,,運行速度20m/min。
3.鑄造生鐵塊的質量要求
(待補充鑄鐵標準)
1)鐵塊大小均勻;
2)表面清潔、平整;
3)無孔洞,無夾渣。
4.鑄鐵機的操作
4.1 日常維護性操作規定
鑄鐵機是煉鐵生產中作業率最低的大型成套設備,必須具備“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完好維護狀態,確保需要鑄鐵時其作業率能達到100%的要求。因此,鑄鐵機必須進行日常維護性操作(運轉),以檢查設備是否處于完好狀態。
1)在無鑄鐵任務時,每日白班應按車間規定進行維護性操作運行,運行時間為30分鐘;
2)在無載荷運行時,比照正常鑄鐵要求,必須做好設備、工具、材料的準備和檢查,以確認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
3)維護性運行時,鑄鐵機整個系統的設備,均按正常鑄鐵操作程序進行操作。
4)維護性運行期間發現的設備問題,應及時匯報工長或車間,并立即組織設備檢修,作好記錄。
5)運行結束后,整個系統應切斷分電源和總電源,并掛牌。
6)臨時需要遮蓋的露天設備,應進行遮蓋處理。
4.2 鑄鐵操作程序
4.2.1鑄鐵操作室的操作
1)鐵水進入鑄鐵機廠房后,應與值班工長進行電話聯系,問明鐵水爐號與質量情況,做好生產操作記錄;
2)檢查操作臺上,各設備信號和指示燈是否顯示正常;
3)嚴格執行開動牌制度,負責與機前、機后各崗位進行聯系,得到許可方可開機試運轉鏈帶。
4)在電流和其它情況均正常后,啟動傾翻裝置開始澆鑄。
5)澆鑄時發現偏流應立即鳴鈴,通知平臺工迅速采取措施。
6)鑄鐵時,注意鐵水罐的傾翻速度應與鑄鐵機鏈帶速度、灑水量保持相應匹配;
7)正常鏈帶速度應保持在10~12米/min的水平,鑄鐵過程中注意與冷卻操作崗位和機后絞車崗位保持聯系,如果發現空心鐵或者淌稀現象,應通知冷卻崗位增大灑水量或者降低鏈帶運行速度。
8)鑄完一爐鐵,發出停車信號后,切斷總電源。
4.2.2鑄鐵流鐵槽操作
1)做鑄鐵準備工作時,應檢查鐵模是否干燥,如果鐵模有水跡,應使用焦爐煤氣予以烘烤,嚴防鐵水打炮;
2)開始澆鑄鐵水前檢查來罐是否結蓋,如果結蓋應及時與操作室聯系,通知操作人員注意控制開始澆鑄的傾翻速度,或者要求根據自己發出的指令進行傾翻操作;
3)對已結蓋的鐵水罐,在傾翻時負責處理結蓋后的罐口;使用氧氣燒時,要注意安全操作;
4)澆鑄鐵水前,打開機頭滑槽冷卻水;
5)澆鑄期間保持流鐵槽鐵水暢通不外溢,做好扒渣和捅流鐵槽工作;捅流鐵槽時,應從距分流器(三叉口)最近處開始逐段進行,不要因急捅造成二面跑大流或濺稀;
6)鑄鐵完畢,應及時刮清流鐵槽,撬去積鐵,撒上煤泥后,準備進行下一爐澆鑄;
7)鑄鐵機發生故障時,負責做好流鐵槽槽窩的保溫工作,防止鐵水凝固影響鑄鐵作業;
8)做好平臺下渣鐵的清理工作。
4.2.3鑄鐵支溝操作
1)澆鑄鐵水時,負責開關小溝嘴、三角擋板、安全橋處的冷卻水。
2)鑄鐵時,應掌握鐵水均勻流動,做到不偏流、不粘鐵,發現偏流應及時捅正分流。
3)澆鑄時,發現模子帶鐵要及時處理,斷模要及時更換。
4)鑄鐵完畢,刮清小溝余鐵,清理三角板、槽鋼等處濺結鐵塊。
5)做好平臺下渣鐵的清理工作。
4.2.4冷卻操作工
1)負責開關冷卻水,并及時調節水量,做到不澆空模,不打炮,不濺稀,不咕嘟,保證鐵水質量,如果鏈帶速度過快,冷卻水已到極限可能造成質量問題,應及時通知操作室降低鑄鐵速度。
2)鑄鐵時必須機前機后勤觀察,及時調節水量,保持合適的冷卻強度。
3)與平臺和操作室保持密切聯系,臨時停車,應關閉水閥或調節水量。
4.2.5噴漿操作工
1)及時做好鑄鐵前噴漿準備工作,調好漿水濃度,檢查并保證噴漿管的暢通。
2)鑄鐵時必須遇熱模后方可噴漿,在平臺觀察噴漿效果,應達到模子“冒火”要求。
3)噴漿時空氣壓力應大于0.2MPa。壓力達不到要求時,要立即通知空壓站。
4)鑄鐵完畢,鏈帶運轉一圈,將噴漿管放下,開空氣吹去管道中的積存物,或用水清洗管道。
5)一般早班應及時清除漿池、漿斗沉渣,保持整潔,使噴漿管垂直放置。
4.2.6絞車操作工
1)鑄鐵前對好車皮,并檢查車皮剎車是否松開。
2)開動冷卻后,發出信號與操作工聯系鑄鐵。
3)先開紅燈,后掛鉤,鑄鐵完畢,取下“S”鉤,并關閉紅燈。
4)裝車均勻,發現濺稀、卡鐵、漏斗等現象,及時通知操作室,停止動轉。
5)溜車之前,先鳴鈴停機,不能過載,控制裝車在80T-100T/節。
6)絞車不應拉得過重,經常檢查絞車鋼絲繩使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7)鑄完一罐鐵后,及時送冷卻場冷卻。
5.事故處理與設備維護
5.1鏈帶脫位
一旦出現鏈帶脫位現象,鑄鐵機應當立即停止運轉進行修復,修復程序如下:
1)用鋼繩將脫位鏈帶前面的鏈帶固定在框架上;
2)放松鑄鐵機頭部的拉緊裝置;
3)通過鏈條葫蘆用鋼繩將脫位鏈帶后面的正常鏈帶固定在框架上;
4)在脫位鏈帶的中央掛上起吊用的鋼繩;
5)用鏈條葫蘆使脫位處的鏈帶放松;
6)用起重設備將脫位部分鏈帶復位。脫位鏈帶較長時應把鑄模拆下,復位后,再裝上;
7)用頭部行程調節裝置將鏈帶拉緊。
5.2更換鑄模
更換鑄模的作業程序如下:
1)用氣焊割斷已損壞鑄模及其前后各一個鑄模的安全螺栓,取掉螺栓、螺母和墊圈;
2)輕輕抬起要更換鑄模前后各一個鑄模的重疊部分;
3)拆下已損壞的鑄模;
4)換上新的鑄模;
5)把前后鑄模復位;
6)用螺栓、螺母和墊圈固定好鑄模,經過幾次鑄鐵作業后,再緊固螺母,并固定。
5.3更換鏈板
更換鏈板的程序如下:
1)取掉鑄模;
2)將要更換的鏈板前面的第二個鏈板用鋼繩固定在框架上;
3)將要更換的鏈板后面的第二個鏈板用鏈條葫蘆和鋼繩固定在框架上;
4)放松鏈帶頭部的拉緊裝置;
5)拉緊鏈條葫蘆,以便被更換的鏈板兩端的銷軸容易拔出;
6)取下兩端的定位銷、銷軸等拆下壞鏈板,裝上新鏈板;
7)拆去上下部固定鋼繩;
8)安置鑄模;
9)調節拉緊裝置。
6.鐵水罐修罐的技術要求
6.1鐵水罐砌磚圖
6.2磚量表(一個鐵水罐)
7. 修罐用耐材質量與存放要求
7.1工作內襯耐火磚(LZ-65)的理化性能:見表:LZ-65磚理化指標表。
7.2永久層澆筑料理化性能:見鐵水罐永久層澆筑料理化指標表。
7.3修罐用耐火泥漿理化性能:見高鋁質耐火泥漿理化指標表。
7.4內襯工作磚尺寸允許偏差及其外觀要求:
7.5耐火材料的驗收、與保管
1)入庫的耐火材料,應具有質量證明書,澆筑料應證明其有效使用期;
2)入庫的耐材和制品,應檢查其牌號、分級和磚號是否符合標準、技術條件和設計要求;每批耐材入庫均應按標準取樣,進行理化性能檢驗,不合格的耐材不得使用;耐材使用前應按規程文件進行外觀檢查或挑選;
3)耐材庫應實施有效的定置管理,在耐材入庫前,耐材的堆放應作好合理的規劃;
4)入庫耐材應按規格、牌號、分級、磚號和砌筑順序放置,并做出明顯標志;
5)應注意統計耐材品種(尤其是磚型)、數量的庫存與消耗情況,合理作好補充計劃,禁止耐材露天放置;澆筑料和泥漿材料應采取防潮措施,嚴禁受水浸泡;
6)在耐材驗收和存放過程中,發現的質量問題,應向車間或廠部及時反映,并作好記錄;對不合格品,應及時清理出庫,未出庫前應掛牌明示。
8.鐵水罐砌筑、使用與維護
8.1砌筑泥漿配制
1)對不同批次的耐火泥料,應通過試驗確定泥漿的稠度和加水量,同時應測定泥漿的砌筑性能(主要是粘結時間)是否滿足砌筑要求,粘結時間一般在1~1.5min為宜;
2)調制泥漿時,必須稱量準確、攪拌均勻;
3)不得在調制好的泥漿內任意加水和其他結合劑,已初凝的泥漿不得投入使用;
4)改變泥漿成分或配比,必須由廠部技術部門的書面批準。
8.2鐵水罐的砌筑
8.2.1永久層的澆筑 鐵水罐的永久層可以采用部分或整體澆筑方法施工,也可以采用噴涂方法施工;永久層的澆筑厚度~70mm左右,預留~20mm作為砌磚時的找平層。采用那種方法施工由廠部技術部門根據生產的實際情況決定。
注意事項:a.砌罐時,灰漿要飽滿,磚縫一定要達到技術標準;
b.磚的砌面要均勻粘滿泥漿,貼面結合要做到緊密、嚴實;
c.泥漿要攪拌均勻,稀稠適當,不準加有生料;
d.破損和變質的耐火磚及耐火泥漿嚴禁使用。
8.2.2內襯砌筑
1)為減輕鐵水由磚縫向永久層內滲透,砌筑磚縫要求控制在2mm以內;
2)為吸收砌體的徑向熱膨脹防止鐵水、方便砌筑時找平、防止鐵水滲透至永久層,在永久層和砌體之間填充~20mm厚的澆筑料,填充必須確保密實;
3)砌筑時必須確保磚型使用正確、砌體磚縫交錯砌筑,;
4)如果使用的耐火磚外形尺寸有超差,磚的加工應采用機械加工。
8.3鐵水罐烘烤
為去除砌筑泥漿等帶入的水分、控制升溫速度以減少砌體的熱應力、防止砌體急速升溫造成的破損,砌好的鐵水罐一定要經過充分的烘烤和預熱后,方可投入使用。
1)砌好的鐵水罐至少經過連續72小時的烘烤,使罐體內襯的溫度達到~6000C左右,其烘烤升溫曲線可參考以下規定,進行快速烘烤:
序號 |
溫度 |
時間 |
1 |
常溫~2000C |
20小時 |
2 |
2000C |
8小時 |
3 |
200~4000C |
20小時 |
4 |
4000C |
4小時 |
5 |
400~6000C |
16小時 |
6 |
6000C |
4小時 |
注:鐵水罐的烘烤曲線,應根據不同廠家供應的耐火材料情況制定。正常生產情
況下,鐵水罐烘烤能力可以確保單罐烘烤6天左右。
2)正常生產時,應逐步摸索烘烤曲線與焦爐煤氣流量的關系,烘烤曲線的控制由焦爐煤氣的流量開的大小來控制;
3)烘烤完成后,不能及時投入的鐵水罐,應加蓋緩冷,并停放于室內或備用罐停放線的廠棚下;
4)正常情況下,新投入使用的鐵水罐其內襯溫度應在4000C以上。如果遇上應急使用已烘烤完成、但已冷卻后停放備用的鐵水罐,使用前必須應急添加一定數量的木柴澆上些廢油,進行應急烘烤。
8.4鐵水罐的維護
鐵水罐的使用過程中,因鐵水沖刷、侵蝕、結渣、結蓋、扒罐、摳罐、燒罐等原因,會造成破損,存在大量維護工作。鐵水罐的維護,除值班工長或車間安排的應急維護外,應進行日常性計劃維護,以提高鐵水罐單罐爐役壽命。
鐵水罐日常性維護工作制度,應根據在實際生產中摸索的經驗來制定。
8.5 鐵水罐的維修
1.砌修罐前必須搭好腳手架,并檢查確定牢固后方可作業;
2.維修罐時必須打凈凝鐵,灰渣清除干凈后方可砌磚;
3.翻罐、鉤罐時人要遠離罐坑1米以外,嚴禁人站在罐上面起吊;
4.在維修罐時,如果發現罐內有水,必須倒凈水分并烘烤后方可維修。
8.6 修罐工崗位職責
1.嚴格按標準要求砌罐,保證鐵水罐的質量和使用;
2.認真檢查每個鐵水罐是否完好,需要修補的應立即補修并寫好罐號做好記錄;
3.負責對所屬設備的維護和保養;
4.負責本崗位設備和環境衛生的清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