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彬
(凌源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二煉鐵廠)
摘要:本文以某鋼歷史上工亡事故為例,對事故發生類型、原因進行了分析。指出了鋼鐵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主要有哪些安全工作及做法。
關鍵詞:安全管理;安全教育;作業管控;隱患查改;團隊管理
0 前言
企業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正確處理安全和發展的關系,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紅線。大力弘揚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思想,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制度,強化責任,加強管理,嚴格監管,將安全生產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切實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不惜一切代價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1 某鋼歷史上工亡事故統計分析
鋼鐵企業生產工藝復雜,具有危險因素多、相互影響大、波及范圍廣、傷害程度重等特點。到2020年底,某鋼共發生工亡事故69起,死亡70人。按事故類型統計分析可知,車輛傷害、機械傷害占46.4%,2000年以后,占55%。可見,這兩種事故類型比例最大,且近些年有上升趨勢(見圖1)。
安全事故原因一般有四種: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環境因素、管理缺陷。對某鋼工亡事故原因分析可知,人的因素是主要原因,占78.6%(見圖2)。國內外大量工傷事故統計數據也表明,8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安全意識差、習慣性違章所致。可見,安全意識不強,必將釀成安全事故,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2 鋼鐵企業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結合鋼鐵企業安全生產實際,安全管理人員整體安全素養不高,主要是責任心不強、執行力不夠,能力不足、標準不清、專業不深,工作不實、不重現場、脫離實際。主要表現在安全管理者不接“地氣”,安全教育“扯閑篇”,日常檢查“聽匯報”,聯系確認“丟程序”,隱患查改“走形式”,作業管控“看熱鬧”,安全落實“腸梗阻”,不能很好地履職盡責,最終體現在班組基礎管理薄弱。系統地講,主要存在三個問題:
一是從上到下:從領導到每一名職工如何有效落實的問題。
二是從外到內: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會安全”、“我能安全”轉變,如何塑造本質安全人的問題。
三是從短到長:從“迎接檢查”、“突擊整治”到“體系管理”、“本質安全”,如何構建安全生產工作體系長效機制的問題。
3 鋼鐵企業主要安全工作及做法
3.1 完善安全工作體系,堵塞安全管理漏洞
完善體系是保障,是依法治安的基本要求。企業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一般包括安全管理目標、安全組織機構、安全責任體系、安全生產投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信息反饋系統、生產設備設施、安全作業管理、隱患排查治理、職業健康管理、安全文化建設、應急救援管理等諸多內容。企業要完善相關內容,對照國家標準規范,明確任務、職責和權限,形成互相協調和促進,又互相監督和制約的有機整體,法制化貫徹,規范化管理,系統化教育,專業化檢查,標準化作業,本質化建設,夯實基層基礎管理,完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
3.2 強化風險預控管理,推進本質安全建設
安全工作關鍵在“防”,重點在“治”。安全管理必須圍繞崗位班組,扎根生產一線,以“人”為核心,以“作業”為主線,以“危險作業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標準化作業,規范化管理,有效落實“安全教育、作業管控、隱患查改”等工作,超前預防,消除隱患,全面推進“人、物、環、管”本質安全建設,逐步完善安全生產工作體系并保證體系長期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打造安全自主管理、團隊管理的企業文化。
班組管理是重心。安全工作主戰場在班組,在生產一線,在每一項作業中。本質安全建設的核心是風險預控管理,任務是消除隱患,主要體現在“人、物、環、管”四個方面。
3.2.1 創新教育,杜絕違章,推進“人”的本質安全建設
“人”的不安全行為是事故發生的一個直接原因。博德事故因果連瑣理論認為人的安全意識差是事故發生的深層次的基本原因,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永遠不能從根本上杜絕事故。教育提升素養,管控杜絕違章,這是實現“人”的本質安全建設最重要的兩個方面。
3.2.1.1 創新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素養
安全教育是關鍵。思之所及,行之所至,安全意識決定行為動作,意識“差一點”,行為“差很多”,其結果可能決定人的生死。結合企業安全生產實際,以“人”為核心,突出一個“新”字,建立安全教育培訓中心,開展多樣化安全教育,提高全員安全意識,做到“我要安全”;開展多層次安全培訓,了解國家安全法律法規、標準規范,熟悉專業技術知識,掌握安全規章制度,做到“我會安全”;開展標準化作業、實戰化演練,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做到“我能安全”;開展多專業安全培訓考試,持證上崗,壓實管理責任,強化績效考核,做到“我管安全”,全面提升全員安全素養。
另外,影響人的行為的因素還有很多,性格缺陷、情緒驅使、動機誘導、外因不清等,不能全面辨識風險,總認為正常狀態下沒問題,不能充分辨識非正常狀態下會發生什么,這些也是安全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升全員安全素養,是從根本上杜絕安全事故的最佳辦法。
3.2.1.2 強化作業管控,杜絕違章行為
作業管控是重點。一般情況下,不作業不出事,有作業就有風險。安全管理一定要以“作業”為主線,突出一個“實”字,將作業管控有效落到實處。
首先,要優化減少作業。沒有作業最安全,企業各層級管理人員要想方設法減少作業。強化源頭治理、技術創新,減少各類作業;調整作業時間,盡量白天作業,夜間值守;減少作業次數,取消夜間清理衛生;禁止夜間危險作業,特殊情況相應管理人員必須親臨現場處理;加強源頭管控,提升備件質量,改進工藝設備,延長使用壽命;落實白班專檢,崗位巡檢,壓實班長責任,杜絕生產設備事故;創新倒班方式,合崗并崗,優化作業制度;實施科技興安,采取智能替代,利用視頻、報警、智能化等現代技術手段,逐步實現“自動化減人”。發現并解決問題,從源頭上減少作業,推進安全管理實質性突破。
其次,要合理安排作業。這一點非常重要,企業很多安全、消防事故都跟這方面有關系。做為企業基層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作業的必要性、安全性,安排什么人作業,有沒有手續、作業證,什么時間作業,誰負責,誰監護,誰管控,誰驗收,都要落實到具體責任人。
最后,要嚴控危險作業。有作業必有管控,要制定相關作業制度,辨識作業風險程度,實施危險作業分級管控,建立平臺“反饋”機制,落實“三級”安全管控,實現“閉環”管理。
班組職工作業:制定《崗位安全標準化作業規范》,明確崗位作
崗位安全標準作業規范的相關內容(圖3)
業項目、時間、人員以及管控級別、作業程序、防范措施等。也就是按著“5W1H”原則,明確每個崗位都有什么作業、什么時間干、誰來干、怎么干等問題(見圖3)。
檢維修施工作業:制定《各層級檢維修安全職責及考核管理制度》,嚴格執行檢維修作業管控流程。確定施工項目的必要性、安全性,開具相應手續,開展“傷害預知預警”,現場安全交底、培訓考試,考試合格方可作業。專業人員、崗位班長負責全過程管控,其他管理人員動態監管。嚴格執行“摘掛牌”等相關制度,堅決杜絕私自檢維修作業。
建立“反饋”機制,落實“三級”管控:建立崗位班組、作業區、廠等“三級”安全作業管控平臺,所有作業都要按要求逐級上傳、“閉環”管理(見圖四)。崗位常規低風險作業,保證兩人以上,互相監護,上傳班組作業平臺,由橫班班組進行“一級”管控;崗位一般風險作業不準夜間進行,由白班班長牽頭,安全員參與,上傳作業區平臺,進行“二級”管控;崗位較大風險作業、施工作業、臨時作業等,科段區長參與,上傳廠作業平臺,進行“三級”管控;突發事故、設備故障等應急處理,即時上報,相關人員到現場共同處理。危險作業必須嚴格執行“八不準干”:單人作業不準干;無人監護不準干;能力不夠不準干;不停設備不準干;防護不當不準干;光線不足不準干;身體不適不準干;作訊不通不準干。
現場作業“三級”安全管控流程(圖4)
企業生產實踐證明,建立“三級”安全作業管控,安全檢查、監管針對性強、效果好,節省時間,大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落實作業管控是保證安全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盡管有一定難度,但這是最直接、見效最快的一種辦法。
3.2.2 突出專業,深查細改,推進“物”的本質安全建設
“物”的不安全狀態是事故發生的另一個直接原因。企業要從設計、施工、控制及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過程入手,突出一個“深”字,深入現場,深入研究,深查細改,深層次專業化推進“物”的本質安全建設。這樣,即使“人失誤”、“機故障”也不會發生事故,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除隱患是基礎。一般情況下,沒有隱患就不會有事故。加強源頭管控,保證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安全、消防、環保、職業健康遵循“三同時”,從源頭上保證設備設施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狠抓重大危險源管理,有毒有害氣體、危化品、液態金屬、起重機械、廠房梁柱、爐缸爐底等,必須采取絕對可靠措施,防止群體事故發生;深化專業化隱患排查治理,采取隔離、封閉、聯瑣、保護等措施,防止個體事故發生;細化薄弱環節管理,深入死角盲區檢查,避免突發事故發生;突出消防安全管理,全面辨識火災危險因素,分析著火原因,消除火災隱患,采取火災檢測、自動報警滅火系統等新技術,防止火災事故發生;強化檢維修安全驗收管理,安全裝置、設施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得啟車生產;增設自防護、自監測、自控制功能等,降低安全風險,如系統發生超溫、超壓、超載、堵冒料等現象時,設備能夠自動報警或停機,降低事故損失;落實崗位班檢、班長日檢、工段周檢、科室月檢、廠部季檢,鼓勵全員查找隱患。企業管理人員要扎根現場,研究細節,尤其要關注深層次、看不見的“隱性”隱患。“把有可能會發生的事當一定會發生來對待”,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創造安全的作業環境。
3.2.3 注重細節,動態管理,推進“環境”本質安全建設
環境因素一般指室內作業場所、室外作業場地、地下作業及其他作業等環境不良。鋼鐵企業可能接觸的主要環境危險因素有:作業場地狹窄、雜亂、濕滑不平,梯架缺陷,照明不足,缺氧,有毒有害氣體超限及各種極端天氣等。環境危險因素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不確定性,要全力消除環境危險因素。作業前要充分辨識風險,合理安排作業,時時檢查和監測,做好全過程管控。
作業環境不良中有一種情況叫“強迫體位”,就是指生產設備、設施的設計或作業位置不符合人機工效學要求而容易引起作業人員疲勞或事故的一種作業姿勢。如果其他事故致因條件一旦具備,必然會發生事故。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這是安全管理者非常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這類隱患必須及時消除。
另外,高處、涉電、有毒、有限、轉動、動火等各類危險作業,如果遇上各種環境不良、特性人員等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必須要突出一個“細”字,深度介入、注重細微、研判細節、過程管控,防止事故發生。
3.2.4 掃描短板,查缺補漏,推進“管理”本質安全建設
“管理”本質安全化是控制事故并起主導作用的關鍵措施。企業各層管理者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樹立安全底線思維,徹底轉變觀念,深度提高認識,把安全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企業要樹立“大安全”理念,建立一支有責任、有能力、肯務實、會管理的高素質安全隊伍,落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失職追責”。制定崗位安全作業規范,落實標準化作業,壓實崗位責任;明確“誰的專業誰負責、誰的業務誰負責、誰的區域誰負責”,落實專業化管控,壓實直管責任;監督檢查日常工作,督促指導隱患整改,教育培訓提高素養,落實規范化管理,壓實監管責任。安全管理“嚴”在責任,“細”在現場,“實”在作風,各層級管理人員要以身作則,躬體力行,查思想、查制度、查隱患、查落實,全面、全員、全過程、全系統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全面系統審視安全生產管理體系,人員機構、標準規范、規章制度、管理流程、制度執行等要符合本質安全建設要求。強化執行力建設,嚴肅考核追責,壓實領導責任、直管責任、監管責任、屬地責任,強力夯實各層管理責任。充分認識到安全肯定存在問題,科學合理安排工作,奇思妙想創新工作,腳踏實地落實工作,獎罰并舉推動工作,全力推進“管理”本質安全建設。
4 結語
(1)企業各層管理者要深刻認識到安全只是相對的,事故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必須始終堅信安全肯定存在問題,只要工作到位,事故是可控的。
(2)建立一支有責任、有能力、肯務實、會管理的高素質專業安全隊伍,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保障。
(3)建立完善崗位安全標準化作業規范,強化現場作業管控,杜絕違章違規作業,是防止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舉措。更要認識到只有提升全員安全素養,形成團隊管理的企業文化,安全工作才能長治久安。
(4)安全工作必須圍繞崗位班組,深入現場,扎根一線,以“人”為核心,以“作業”為主線,以“危險作業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為抓手,優化減少作業,合理安排作業,全過程管控作業,杜絕違章,消除隱患,著力推進標準化作業,規范化管理,強化執行力,壓實崗位責任、直管責任、監管責任,這樣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5)安全管理應當以人為本,超前預防,治未病之疾,消未起之患,實現“人、物、環、管”本質安全化,保證企業長期安全穩定高效運行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