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鋒 閻敏峰 閆藝龍 晉榮
陜鋼集團龍鋼公司制造管理部
摘要:鋼鐵行業作為我國碳排放量最大的工業領域,其雙碳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節能降碳技術與系統性節能降碳路徑,而極致能效作為覆蓋全行業、全產能的第三大工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路徑之一。自2022年極致能效工程啟動以來,龍鋼公司積極響應,以習近平新時代生態文明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認真落實中、省、市節能政策及集團公司節能環保工作會議精神,以“能質匹配、高質高用、等效替代、跨界尋優、能盡其效”為原則,強化系統觀念,突出標準引領,優化指標體系,加強專業協同、工序聯動,通過管理節能、結構節能、技術節能三輪驅動,進一步深化、優化、系統化實施節能降碳工作,助推極致能效工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
關鍵詞: 節能降碳;極致能效;管理節能;結構節能 ;技術節能
1 項目背景
1.1國家政策的要求
進入十四五以來,國家高度重視節能工作,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強調“把節約能源資源放在首位,實行全面節約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節能優先方針,推動各領域能效提升”;2022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工信部聯節〔2022〕76號),提出大力提升重點行業領域能效,有效促進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鋼鐵行業作為工業生產的重要支柱,能效提升勢在必行。2024年5月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鋼鐵行業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
1.2企業對標管理的需要
龍鋼公司在2023年公司兩會上提出,積極落實中鋼協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加強與能效標桿鋼企對標,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鍛長項,力爭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達到“國內一流 行業領先”水平,積極創建鋼鐵行業能效標桿示范企業,力爭2025年通過“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企業”驗收。目前公司部分能源指標與能效標桿水平仍有差距,仍有潛力可挖,需通過對標學習,實施能效提升,實現能源指標不斷突破。
1.3企業降本增效的需要
推進極致能效工程,是產業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有效舉措。尤其是面對當前復雜嚴峻的鋼鐵市場形勢,企業面臨的競爭形勢進一步加大,降本增效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提高能效水平是鋼鐵行業現階段最可控的舉措,同時也是最經濟的綠色低碳轉型的路徑,極致能效提升也是達到能效標桿水平的最重要途徑。
2 研究方向
對照《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方案》、《鋼鐵行業極致能效技術清單》、《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推薦目錄》等,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從工藝和裝備節能極致化、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極致化、能源轉換極致化、設備節能極致化、新能源體系建立極致化、能源管理極致化等六大方面著手,系統梳理實施能效提升項目,
推進實施極致能效工程,強化系統能效觀念,綜合施策,全流程深挖結構、技術和管理節能潛力。
3 主要措施
3.1管理方面:推進新能源體系建立極致化、能源管理極致化
3.1.1夯實基礎管理,實現管理效能提升。
一是健全能源強度、總量、成本三大指標體系,明確公司、工序、產線及班組四級能效及成本管控目標;二是理順組織架構,規范管理流程,健全各級管理制度,夯實職能監管責任及主體落實責任;三是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嚴格基礎管理、統計分析、計量管理、供需平衡、過程管控、節能技改的考評執行;實現“管理高效”;四是強化能源成本意識,樹立算賬用能思維。緊盯單價、單耗兩項指標,加強能源成本分析管理,尋找經濟平衡點,推進能源管理由管指標向管效益轉變。
3.1.2發揮正向激勵,調動全員參與積極性。
以公司勞動競賽活動為契機,設立能效提升專項獎勵資金(1-2萬元/月),開展正向激勵導向,鼓勵各二級單位、各車間、各班組全員積極申報、認領、挑戰節能增效項目,廣泛營造節能降耗氛圍。自活動實施以來全員參與節能降碳積極性明顯提升,公司各單位和個人自主申報能效提升項目百余項,創效超千萬元。
3.1.3強化過程管控,深挖細節節能潛力。
一是強化能源平衡調度管控,提高系統能源利用效率。優化煤氣調度,落實“峰平谷”生產組織,迎峰發電、避峰用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二是強化設備運行過程管控,深挖細節節能潛力。成立能源專業督查小組,以重點設備關鍵運行指標為標準,常態化開展專項檢查,優化關鍵運行參數,確保重點用能設備高效運行。例如:對鐵前除塵風機運行頻率進行優化調整,在保障環保參數的前提下,除塵風機噸鐵電耗降低4kWh/t以上,噸鐵可將成本年約2.25元,年可挖潛約1710萬元。三是開展全員節能管家主題活動,通過建立二維碼舉報獎罰平臺,開展“跑冒滴漏”全員全天督查,發揮全員節能主人翁意識。活動自實施以來發現并整改問題200余項,公司能源浪費現象明顯減少。
3.1.4緊盯政策機遇,挖潛政策優惠效益。
持續做好政策解讀落實,系統謀劃規避風險,尋找政策效益增長點,例如:落實“峰平谷”生產組織,充分挖掘峰平谷電價差效益,年可挖潛約2000萬元;提升電網功率因數,年可爭取功率因數調整電費約463萬元;參與電力負荷側調峰,年可爭取電費政策補貼約190萬元;將生活區工業用電改民用電,年可節省電費約42萬元;積極爭取陜西省水資源稅減免政策,認定龍鋼公司為陜西省2024年度用水定額先進納稅單位,減征本年度20%水資源稅,約168萬元。
3.2結構方面:推進工藝節能極致化
3.2.1優化原燃料結構,開展固燃、焦比攻關。
燒結工序嚴格進購焦末質量,堅持“低水、低碳、厚料層”操作方針,穩定爐料結構,穩定燃料、熔劑使用,加強生產過程異常分析控制,實施固燃消耗攻關,2025年1-4月份燒結固燃消耗47.45kg/t,較2022年(50.36kg/t)下降約2.91kg/t(毛礦)。高爐工序大力開展提煤降焦、熱風溫度攻關等活動,2025年4月份高爐燃料比521.73kg/t,較2022年(528.33kg/t)下降6.60kg/t,焦比360.50kg/t,較2022年(366.88kg/t)下降6.33kg/t。
3.2.2加強界面銜接,降低工序流程能量損失。
重點開展燒鐵界面返礦率、鐵鋼界面鐵水溫降、鋼鑄界面鋼液溫降及鑄軋界面熱裝熱送攻關。其中:
鐵鋼界面鐵水溫降攻關方面,通過實施一罐制改造,建設鐵水罐智能管控系統實現煉鐵與煉鋼兩大工序銜接更加高效、緊密,降低在途運行罐數的同時減少鐵水積壓,減少鐵水罐溫降;對公司生產的關鍵工序鐵-鋼銜接過程進行實時智能監控。改造完成后鐵水平均溫降從170℃減少到95℃以下,減少溫降75℃,鐵水罐運行個數48降至37個,周轉次數3.8次提升至5.0,實罐數控制在8罐,日修罐量由26個縮減到6個,極大的降低了熱能損失,噸鋼可降低成本0.6元,核算年可挖潛創效3.78億元。
鑄軋界面熱裝熱送攻關方面,一方面對棒材一線、5#連鑄機進行直軋改造,采用免加熱直接軋制工藝,減少軋鋼加熱爐廢氣排放,年節約煤氣約22680萬m³、節約標煤量約2.92萬tce,產生經濟效益約2268萬元。
3.2.3推進產城融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一是開展內部節水攻關的同時,繼續加大城鎮中水及礦井疏干水利用,減少深井水消耗,2025年1-4月噸鋼耗水2.15m3/t ,較2022年(2.47m3/t)下降0.32m3/t。二是推進公司用水結構優化,以地下水零開采為目標,積極對接抽黃水、韓城市城鎮中水接引工程,提升公司用水水質,減少用水量,降低公司用水設備維護費用,助力公司重點用水設備長周期穩定順行。現階段正在施工,預計年底投運。三是推進工業余熱城市供暖項目。成功實現1-5#高爐渣水余熱回收供暖,2024年全年供熱255064MJ,節約標煤0.87萬t。
3.2.4積極進行尋源拓源,構建資源生態圈。
一是推動周邊企業消化公司富余煤氣,尋找新煤氣使用增長點。將煤氣外供鼎龍爐料、龍門煤化、雷諾粉體等用戶。二是與周邊企業間能源互補,挖掘市場化效益,如高爐煤氣的市場化價格調整,按照外供煤氣價格不能低于內部發電效益的原則,對外供煤氣進行市場化價格調整。
3.3技術節能方面:推進設備節能極致化、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極致化、能源轉換極致化
3.3.1促進技術應用裝備升級,推進設備節能極致化。
一是完成三臺燒結機環冷改造、柔性密封改造;二是實施燒結SCR脫硝內置式直燃爐改造(煤氣節省率19.89%)、高爐TRT能效提升改造(發電效率提升8%以上)、265燒結機點火爐改造(煤氣節省率30.51%);三是實施高效除塵風機改造(已改造風機節電率均在15%以上)、液壓伺服改造、加熱爐液壓勢能回收改造、風機水泵三元流改造、高效永磁技術應用;四是嚴格落實工信部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和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淘汰低效電機、變壓器、風機、水泵等用能設備,推進系統無功補償的推廣應用。
3.3.2創新余能利用挖掘方式,推進二次能源回收利用極致化。
一是積極探索低溫段煙氣余熱、乏汽潛熱等低溫熱源的開發利用,完成軋鋼棒二冷床余熱回收(已列入極致能效技術清單)、265、450大煙道余熱回收、450機尾余熱回收、1-5#高爐渣水余熱回收的建設投運,正在推進其余燒結機機尾余熱回收、棒線冷床余熱回收的論證實施;二是實現新能源發電的落地投產,完成新老工業站、綜合一次料場(約11.2MW)光伏發電投運,累計發電量超600萬kWh。
3.3.3加快數值賦能融合應用,推進能源轉換極致化。
一是運用先進算法、大數據模型、自動化控制等技術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完成高爐熱風爐智能燒爐(節約煤氣量3%以上)、加熱爐智能燃燒、噴煤一鍵制粉改造、265、400燒結電除塵節能改造;二是推進高參數發電機組建設。完成煉鋼二區飽和蒸汽發電機組建設。三是有序推進皮帶系統電機云管控、空壓站智慧節能技術的論證應用。
4 運行效果
十四五期間,龍鋼公司自我加壓,提出能效提升3%目標,以“能質匹配、高質高用、等效替代、跨界尋優、能盡其效”為原則,強化系統觀念,突出標準引領,優化指標體系,加強專業協同、工序聯動,通過管理節能、結構節能、技術節能三輪驅動,進一步深化、優化、系統化實施節能降碳工作,成效顯著。
4.1能源指標提升
分類 |
指標名稱 |
2022年指標 |
2024年指標 |
增減量 |
提升效果 |
主要工序能耗 |
燒結工序能耗(kgce/t) |
43.94 |
41.21 |
2.73 |
6.21% |
高爐工序能耗(kgce/t) |
380 |
369.25 |
10.75 |
2.83% |
|
煉鋼工序能耗(kgce/t) |
-29.4 |
-30.93 |
1.53 |
5.20% |
|
轉爐工序能耗(kgce/t) |
-31 |
-32.43 |
1.43 |
4.61% |
|
軋線工序能耗(kgce/t) |
29.73 |
25.43 |
4.3 |
14.46% |
|
關鍵指標 |
自發電率(%) |
56.54 |
63.47 |
6.93 |
12.26% |
噸鋼耗電(kWh/t) |
242.04 |
216.73 |
25.31 |
10.46% |
|
噸鋼動力能源成本(元/噸) |
137.6 |
114.15 |
23.45 |
17.04% |
4.1.1燒結工序能耗41.21kgce/t,較2022年提升6.21%,達到《粗鋼生產主要工序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先進值標準。
4.1.2高爐工序能耗369.25kgce/t,較2022年提升2.83%;2025年4月份月份3-5高爐工序能耗355.22kgce/t,達到《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行業標桿水平。
4.1.3轉爐工序能耗-32.43kgce/t,達到《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和基準水平(2021年版)》行業標桿水平。
4.1.4軋鋼工序能耗25.43kgce/t,較2022年提升14.46%,達到鋼鐵行業軋鋼工序相關《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1級能耗等級。
4.1.5自發電率(自供電比例)63.47%,較2022年提升12.26%。
4.1.6噸鋼耗電:216.73kWh/t,較2022年提升10.46%
4.1.7噸鋼動力能源成本:114.15元/噸,較2022年提升17.04%
4.2經濟效益突出
龍鋼公司以能效提升為抓手,對照國家政策及行業水平,制定龍鋼公司能效提升方案,形成目標任務清單、路線圖,同各部門、分廠簽訂目標責任書,掛圖作戰;按照“周碰頭、月評價”例會機制,嚴格推進能效提升項目落實。2022-2025年4月,龍鋼公司實施能效提升項目195項,正在實施34項,核算創效超6億元。
5 啟示
通過能效提升這一抓手,推動龍鋼公司極致能效工程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帶動了資源和能源結構不斷優化,推動了節能技術的引進和推廣,提升了管理效能,激發了企業節能降碳的新活力,降低企業的能耗及能源成本,實現了各項指標的新突破。
能效提升無止境。隨著時間的推進,能效提升將進入到“啃硬骨頭”階段,到了資源整合、技術突破、思想創新的關鍵節點,還需要要從以下幾方面突破。
5.1聚焦績效管理,抓能源基礎建設,綜合施策,打造“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方位精益能源管理體系。
5.2聚焦對表對標,抓能源指標差異,目標引領,持續開展能效對標活動。
5.3聚焦重點難點,抓工序主要矛盾,專業協同,積極調研穩妥推進節能改造升級。
5.4聚焦界面結構,抓界面銜接問題,工序聯動,從空間及時間上降低工序銜接無效能耗。
5.5聚焦標準引領,抓技術標準建設,精益操作,深挖生產過程節能潛力。
5.6聚焦政策方針,做好解讀謀劃,爭取機遇,化解風險,尋找政策效益增長點。
5.7聚焦產城融合及“煤焦電鋼化”產業生產圈建設,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發揮整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