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馬鋼2500m3高爐冷卻壁的破損及變更改造原因進行了分析比較,認為使用銅冷卻壁對高爐長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通過對銅冷卻器冷卻強度的摸索控制,改善了高爐的穩定順行。
關 鍵 詞:大型高爐;冷卻壁;銅冷卻器;漏水
馬鋼二鐵總廠現有2500m3高爐2座。1號高爐1994年4月投產,2007年2月停爐大修,2007年6月投產;2號高爐2003年10月投產。高爐爐腹至爐身下部冷卻壁,經歷了由球墨鑄鐵→鑄鋼→銅的演變。本文重點闡述銅冷卻壁、銅冷板在馬鋼二鐵的使用情況。
1 高爐爐體爐腹至爐身下部冷卻壁的變遷
1號高爐爐體的冷卻壁為高韌性球磨鑄鐵冷卻壁,冷卻水為開路循環工業凈化水。由于冷卻壁的大量破損,于2000年12月5日被迫進行第一次項修,大面積更換冷卻壁,12月21日重新點火服役。第一代爐役未中修服役期為6年7個月。隨后,由于爐腹第6~7段冷卻壁的大量破損,2003年進行年修更換,材質改為鑄鋼。2007年,高爐大修爐腹至爐身下部冷卻壁改為軋制銅,同時取消了爐腰板。高爐爐體爐腹至爐身下部冷卻壁的變遷見表1。
1.1 1號高爐(第一代)項修前冷卻壁的破損情況
1994年4月—2000年11月,1號高爐(第一代)爐役中修前,各段冷卻壁的破損情況見表2。
對破損冷卻壁分段,第6、7段為爐腹段;爐腰板、第8、9段為爐腰段;第10、11、12、13段為爐身中下部。其中,爐腰段冷卻壁破損率最高,開爐后至第三年即有51.66%冷卻壁發生破損漏水;至開爐后第五年,破損率已高達81.66%,說明1號高爐此部位冷卻壁破損最嚴重。
至2000年10月,1號高爐冷卻壁已有72.7%破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開爐后的第一年,1號高爐即有5塊冷卻壁破損,其后全爐冷卻壁的破損速度相當快。2000年中修,對損壞最嚴重的爐腰板進行全部更換,材質改為銅,對第6~7段漏水冷卻壁進行更換,材質未改。隨后,由于第6~7段爐腹段冷卻壁的大量破損,2003年被迫進行年修更換,材質改為鑄鋼。
1.2 鑄鋼冷卻壁及銅冷卻壁比較
由于大量冷卻壁破損,1號高爐在2000年12月曾安排項修。在更換爐腹段冷卻壁時,使用了1塊銅冷卻壁用作試驗,至2007年2月第一代爐役停爐時,共使用了6年零1個月。此塊銅冷卻壁使用無氧軋制銅板加工,采用四進四出直列水通道獨立給水,安裝在第6段第28~29號風口的上方(第38塊),與此次解剖的同段第27~28號風口上方的鑄鋼冷卻壁(第37塊)并列,使用環境和工況相同,因而易于進行解剖比較。
(1)解剖方法。實體解剖在馬鋼第二機制公司的6m龍門刨床上進行,自熱面向冷面連續逐段刨切,至水通道中心線斷面止。鑄鋼、銅冷卻壁解剖如圖1所示。
(2)鑄鋼冷卻壁刨切過程中的裂縫及水管拉斷情況。自熱面刨下86mm后的情況如圖2所示,自熱面刨下86mm后冷卻壁的斷面情況如圖2(a)所示;此斷面上清晰可見壁體多處的顯裂縫,固定螺栓中心線橫向貫穿整個冷卻壁的大裂縫,寬約8mm[如圖2(b)所示];冷卻壁邊緣水管已拉斷開裂,裂縫貫穿冷卻壁并連通到固定螺栓處[如圖2(c)所示];冷卻壁下部固定螺栓處應力集中產生的放射狀斷裂縫,縫寬5~8mm[如圖2(d)所示]。產生裂縫及水管拉斷的主要原因應為熱應力導致。
(3)銅冷卻壁熱面燕尾槽的剖面情況。解剖表明,熱面燕尾槽剖面無任何燒損、侵蝕,也無任何氣孔和缺陷,無裂紋裂縫,且表面光滑(如圖3所示)。
銅冷卻壁刨切至燕尾槽底時的剖面情況如圖4所示,圖4中黑色部分為固定螺栓位置,小的斑點為刨床漏下的油漬,表面仍非常光滑,無任何細小的裂紋和缺陷。
解剖的銅冷卻壁采用直進直出四通道進出水布置,水通道為直接在軋制銅坯上鉆孔而成。解剖至水通道中心線時的斷面情況如圖5所示。由圖5可見,水道內面依舊光滑,且無任何結垢現象,說明銅材質冷卻壁具有優良的抗結垢性能。
2 銅冷卻器的使用情況
根據2號高爐爐腰銅冷板及其他高爐的使用情況后,1號高爐在2007年大修時作出了取消爐腰板的選擇,目前第6~8段銅冷卻壁使用正常。
2號高爐于2003年10月投產,設計采用全冷卻壁、磚壁合一、噴涂內襯、銅冷卻壁、銅冷板、水冷炭磚爐底、進口“陶瓷杯”爐缸等當時的先進技術。從爐底到爐喉鋼磚下沿共19段冷卻壁和3段銅冷板過渡,根據爐內縱向各區域不同工作條件和熱負荷大小,采用不用結構形式和不同材質的冷卻壁(見表3)。關鍵部位采用銅冷卻壁并在爐皮的拐點處增加3段銅冷板(每段48塊),當時的設計思想是以便有機過渡,做到冷卻壁間安裝面過渡平滑。
(1)銅冷卻壁使用情況。2號高爐爐體第6~9段安裝了4段銅冷卻壁,每塊有4個通道至下而上串聯給水,供水環管Φ720mm×10mm。2004年7月26日,首次發現漏水現象,漏水很小。經多次確認后,認定為通道漏水,懷疑為銅冷卻壁接頭管道處受應力拉伸開焊而漏水,銅冷卻壁壁體應是完好的。
至目前為止,共發現11個通道漏水,均進行了控水及拆分處理,對高爐生產影響不大。
(2)銅冷卻板使用情況。2號高爐爐體第9段與第10段、第10段與第11段、第11段與第12段之間安裝了3段銅冷卻板。3段銅冷板每塊有冷熱面兩個通道,自聯后再兩塊水平串聯給水(兩塊一聯),供水環管Φ26min×8mm。2007年4月13日,檢查出第9段1號第一塊銅冷卻板破損開始,發現其漏水危害極大,且較難控制,影響到高爐的生產與順行。因銅冷卻板供水方式是兩塊水平串聯,一旦破損后,必須先控水,待休風時再進行拆分??赏ㄟ^幾次拆分,發覺無論怎么控制破損板的進水量,一段時間后,還是保不住破損的這一塊,爐皮也出現滲水,爐況受到影響。即使內向灌漿,外向單獨供水,最終冷面仍然損壞,究其原因可能還是在于控水后破壞了外向的使用效果。為了保住銅冷卻板及對高爐爐殼的保護作用,經研究后決定改造銅冷卻板的冷卻方式,即先在內向的進出水管上焊灌漿閥,提前灌樹脂耐磨料盲死內向,達到保護外向不被損壞,然后把外向供水再兩塊水平串聯,其改造前后示意如圖6所示。
2008年3月19日,利用定修機會,先在第9段銅冷卻板做改造性試驗。改造后,第9段銅冷卻板進出水狀態正常,保留的板體外向無一例破損漏水,也未發現其他異常狀況。鑒于效果較好,于2009年4月13日利用年休機會,對未改造的第10、11段銅冷卻板進行了全部改造(無論好壞)。截至目前,此3段銅冷卻板使用狀況穩定,有效地控制住了破損銅冷卻板漏水給高爐生產造成的影響,提升了高爐的使用壽命,改造非常成功。
從我廠的使用情況看,銅冷板的破損與高爐的順行密切相關。1號高爐順行狀況較2號高爐好,1號高爐2000年12月爐腰板換為銅冷板后至2007年2月高爐停爐大修,銅冷板完好無損,無一漏水;而2號高爐僅生產3年半就發現銅冷板漏水,且破損速度快,2007年4月13日檢查出第9段1號第一塊銅冷卻板破損開始,當年就破損了10塊。
(3)高爐生產對銅冷卻器的控制情況。由于銅冷卻壁在我國實際使用時間較短,幾乎沒有完整使用一代爐齡的高爐,可借鑒的資料很少。2號高爐2003年10月開爐起初,對銅冷卻壁、銅冷板的進水量是不控制的。2008年的一段時間,渣皮頻繁脫落,時常發生砸歪風口小套現象。高爐操作上經常感覺邊緣有自動加重現象,后將風口小套長度由575mm縮短至525mm,渣皮脫落砸歪風口小套現象有所好轉,但爐況穩定性未有根本好轉,基本上高爐每年都有一次大的波動,且基本發生在10—12月秋冬換季時節。后來感覺跟銅冷卻壁冷卻強度高有關,由于沒有使用銅冷卻壁的經驗,為防止控水對銅冷卻壁的損壞,2008年開始逐步摸索小步控水,控制水溫差,采取控制一段,穩定一段,再控制的方法。至目前為止,銅冷卻壁平均進水量較未控前減少35%的進水,水溫差提高1.5℃。銅冷卻壁、銅冷板進水量、水溫差控制見表4。
經過對銅冷卻器冷卻強度的控制,配合高爐下部擴風口,大風量,活躍爐缸等措施,2號高爐基本走出了每年秋冬季爐況失常的怪圈,風口小套長度也由525mm,恢復至575mm。
3 結語
從馬鋼二鐵廠高爐爐體爐腹至爐身下部冷卻壁的變遷來看,使用銅冷卻壁對高爐長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由于我廠所處的地理位置,秋冬換季時溫差大,應對冷卻器水溫差進行及時調整。從銅冷板的實際使用情況來看,爐況順行狀況對其壽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破損以后對高爐爐況影響很大。綜合來看,銅冷板的取消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