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華
(山東鋼鐵萊蕪分公司特鋼事業部,山東萊蕪271104)
摘要:50t電爐入爐料結構為鐵水+廢鋼,鐵水為萊鋼高爐自產鐵水,受各種因素影響,鐵水供應不及時導致鐵水兌入量不均衡,甚至出現個別爐次無鐵水現象。這種入爐料源結構不穩定的情況,時常造成電爐操作過程中的不穩定,氧槍漏水、爐襯磚侵蝕嚴重、脫磷困難、水冷塊漏水、鋼鐵料收得率低、電耗高、鋼水過氧化等問題。為此,結合不同的鐵水比例,根據冶煉鋼種工藝要點,優化入爐料源結構,為電爐操作創造有利條件,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電爐;鐵水;廢鋼料型;鋼水收得率
山東鋼鐵萊蕪分公司特鋼(以下簡稱萊鋼)50 t 電爐采用熱兌鐵水模式后,由于鐵水受各種因素影響供應不及時導致鐵水兌入量不均衡,甚至出現個 別爐次無鐵水現象。同時現有的廢鋼料源比較復雜,主要以萊鋼自循環廢鋼為主,大體包括:H型鋼切頭、板帶切割料等軋廢,罐幫鐵,渣鋼,粒鋼,連鑄坯切頭、中間包注余及軋材鋼頭,其他(如各種報廢的機械零部件、壓塊等)。上述鋼鐵料存在的缺點是超長、超重、料多。受場地制約,各種料型不能細分存放,雖然車間對不合格料進行了切割加工,但由于加工設備有限,每天加工量較少,不能滿足電爐需求。爐料結構搭配一旦不合理會給煉鋼帶來影響:增加鋼鐵料成本,降低鋼鐵料消耗;造成冶煉電耗、氧耗等各項指標上升,成本增加;造成水冷設備漏水、爐沿上漲等問題,影響電爐爐襯安全及生產順行,降低生產效率和產量。因此合理優化爐料結構,不僅有利于降低鋼鐵料成本,實現工藝的最佳化,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更可以為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提供可靠的依據。
1對電爐生產的影響分析
1 )H型鋼切頭、板帶切割料等軋廢。該類廢鋼應屬優質重型廢鋼,電爐送電時容易熔化,但由于絕大部分尺寸超標,尤其是H型鋼切頭,長度大部分在1.5 m以上,且頭部尖,加入爐內時易砸漏水冷件或導致聯電打漏水冷件,造成電爐非計劃熱停,—旦造成電爐水冷塊因漏水而關水后,爐襯維護困難;同時鋼鐵料超長,堆積不密實,易導致電爐爐蓋旋不進,造成電爐壓料時間長,兌鐵水時容易濺出鐵水等問題[1]。
2) 罐幫鐵。由于罐幫鐵中含碳量高,熔點低.爐料相對容易熔化,實踐證明:當電爐鐵水兌入少于25 1/爐時,配加罐幫鐵相當于增加了配碳量,對電爐生產、降低電耗有利,但當鐵水兌入大于35 t時,由于電爐熔池形成早,氧化脫碳時若有未熔化的罐幫鐵存在(一般為大塊),容易造成熔池溫度不均勻,沸騰嚴重導致碳氧反應熱效率差,爐門口淌鋼,爐蓋黏鋼,氧化后期鋼水回磷等一系列問題。
3 )渣鋼。包括電爐爐門口淌出的黑渣鋼及精煉、連鑄過程產生的白渣鋼。無論鐵水兌入量多少,目前該類廢鋼對電爐的影響是最大的,由于渣鋼塊度普遍大,含碳低且摻雜合金、爐渣等雜質多,加入爐內熔化困難,提溫速度較慢,熔池沸騰不均勻,爐門口跑鋼、后期回磷等現象,同時對電爐冶煉電耗的影響較大。實踐證明渣鋼加入的塊度越大,質量越大,對冶煉電耗影響越嚴重。
4) 粒鋼。粒鋼中成分主要為氧化鐵及爐渣等雜質,粒度小,加入爐內后主要表現為爐渣稀,冶煉中后期泡沫渣效果差,弧光反射嚴重,熱效率差,同時爐襯侵蝕較為嚴重,補爐時間延長,且粒鋼回收率低,估計在50%左右。
5) 連鑄坯切頭及鋼頭。該類廢鋼主要是連鑄坯切頭及軋材的切頭,主要特點是塊度小,密度大,合金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連鑄坯切頭比較重,一般在0.6 t以上,加入爐內不易熔化,提溫速度較慢,熔化后爐渣黏稠,熔池沸騰不均勻,容易造成后期無碳送電提溫,軋材切頭還易造成爐壁掛料,冶煉后期熔化后還會造成殘余元素(Mn、Cr)含量高,氧化后爐渣粘稠,影響電爐操作,進而影響冶煉電耗。
6)其他(如各種報廢的機械零部件等)。主要是大型的軋棍、機械零部件,不僅熔化困難,電耗增加,而且還會造成鋼中殘余元素升高。
2廢鋼的管理
針對鋼鐵料存在的問題,加強入爐鋼鐵料的管理,做好鋼鐵料的檢驗、分類,根據外部條件合理優化配料結構,是保證電爐操作的最基本前提。
2.1對入爐廢鋼料的基本技術要求
1) 三分一清,即:分類回收、分類加工、分類存放、成份清。
2) 確保四度:保證鋼鐵料的純度、塊度、密度、清潔度。
3) 消除五害:消除鋼鐵料的合金元素、有色金屬、易燃易爆物品、非金屬夾雜、異品種。
2.2對入爐廢鋼尺寸的要求
1 把好廢鋼料進廠驗收關,盡量減少超長廢鋼料入廠,在必要時,采取降級或降價處理,也可采取扣除切割費用的辦法運作。
2) 對超長的廢鋼料單獨料場堆放,集中人力進行切割,杜絕超長廢鋼入爐。
3) 把好配料關,在配料時,必須嚴格檢查確認,及時挑揀出超長廢鋼料。
2.3對入爐廢鋼單重的要求
1) 把好廢鋼料進廠驗收關,盡量減少超重廢鋼料入廠,在必要時,采取降級或降價處理。
2) 對超重的廢鋼料單獨料場堆放,集中人力進行處理。
3) 對部分超重的廢鋼料可利用新開爐時,提前加入爐內墊爐底。
3針對不同鐵水比例下的廢鋼結構優化
針對入爐料的合理搭配主要考慮鐵水兌入量,結合生產鋼種要求方面來考慮,根據每爐次的鐵水量來優化固體鋼鐵料的搭配,具體細分以下幾個結構[2]
1)新爐體第一爐及墊補爐底爐次。廢鋼總量按60±2 t控制,一次料總重不允許超過28 t,爐底內加入2~3塊渣鋼保護爐底,廢鋼料內配加20-25 t左右的罐幫鐵、鐵花、鑄鐵件、生鐵等含碳成份料源,其中,一次料占15 t,二次料占5 t,為防止電爐聯電打漏,選用優質廢鋼.超長、超重的其他廢鋼嚴禁加入,必要時配三次料,全部用軋廢,配重不足添加鋼頭。
2) 無鐵水爐次。廢鋼料內應配加20-25 t左右的罐幫鐵、鐵花、鑄鐵件、生鐵等含碳成份料源,其中,一次料占15 t,二次料占5 t。一次料總重不允許超過28 t,渣鋼控制在5 t以內,可分配在一、二次料罐中,一次料比例占70%左右,二次料比例占30%左右。
3) 鐵水量10-20 t爐次。可適當配A 20-101左右的罐幫鐵、鐵花、鑄鐵件、生鐵等含碳成份料源。一次料總質量不允許超過28 t,渣鋼控制在5 t以內。
4) 鐵水量20-30 t爐次。可適當配入5~10t左右的罐幫鐵、鐵花、鑄鐵件、生鐵等含碳成份料源。渣鋼控制在5 t以內。
5) 鐵水量30-35 t爐次。可配入3~5t罐幫鐵、鐵花、鑄鐵件、生鐵等含碳成份料源。可配入2~3 t的渣鋼,同時,可適當配入2~3t左右的豆鋼。廠內自循環切頭控制在5 t以下。
6) 鐵水量35 t以上爐次。可適當加入2~3 t碎小罐幫鐵、鐵花等含碳成分料源,可配入2~3 t的渣鋼,中包注余允許配加一塊,另可適當加入1~2 t左右的粒鋼、氧化鐵皮等料源,以提高爐渣的流動性.有利于脫磷操作,同時防止爐蓋托圈黏鋼聯電打漏現象發生。
7) 內部循環的連鑄坯、軋鋼切頭及含鈕鐮等軋轆可參考冶煉鋼種成分配加,特別是連鑄坯含貴重 合金成份時更應考慮,以節約合金量。
4應用效果
50 t電爐入爐鋼鐵料合理優化實施后,為電爐模型化操作提供了條件,因爐料不合理帶來的電爐冶煉周期延長、水冷設備漏水、爐沿上漲、熔清磷高等問題減少,電爐非計劃熱停時間減少,生產節奏更加穩定,為后工序生產及連鑄實現恒溫、恒拉速澆鑄提供了條件,鑄坯質量得到提高;同時電爐鋼鐵料消耗、冶煉電耗等指標降低,降低冶煉成本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 愈海明,程杰.70 t電爐熱裝鐵水的實踐與進步[J].山東冶金, 2004,26(1):46.
[2] 王軍濤,王寶明.電爐熱裝鐵水比例對冶煉工藝的影響分析〔J]. 天津冶金,20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