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甫
印尼德信鋼鐵廠-燒結綜合科
摘要: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鋼鐵行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產業面臨著節能減排和轉型升級,對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國家節能減排政策,鋼鐵行業的現狀、面臨的挑戰,并做出了對策研究。
關鍵詞:低碳時代;鋼鐵行業;節能減排
國務院在今年1月份印發了《“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加快綠色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企業上市融資和再融資。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工業化程度的重要標志,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組織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推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實現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1 能耗降低目標
到2025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比2020年分別下降8%、8%、10%以上、10%以上。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顯著成效。
2 現階段鋼鐵行業分析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產大國,粗鋼產量連續20余年全球第一,與產量位居世界首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行業高質量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20年我國鋼鐵產量高達10.65億噸,鋼鐵產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經超過57%。但是,碳排放占全球鋼鐵工業碳排放總量的60%以上,占全國碳排放總量達15%。我國承諾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力爭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鋼鐵行業作為碳排放大戶是降碳的重點行業。到2060年還將排放大約1.5億噸二氧化碳。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表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鋼鐵行業挑戰巨大,也將推動鋼鐵行業重新洗牌。”
“根據鋼鐵行業的現實情況來看,實現碳達峰挑戰巨大。目前鋼鐵總量已經處于高位,今后有可能會保持低速增長,很難再快速增長。傳統高爐轉爐流程生產1噸鋼,約排放兩噸二氧化碳,純廢鋼電爐流程1噸鋼約排放二氧化碳600千克。未來如果在總量上不能夠適當地滿足控制發展要求,繼續快速增長,鋼鐵行業就很難實現碳達峰。”李新創說,“但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目前我們的共識還是鋼鐵行業具備提前達峰的條件。”
3 鋼鐵行業面臨的挑戰
低碳時代的到來,我國政府會對環境日益重視。政府已經出臺一系列政策來限制碳的排放,鋼鐵行業作為高碳行業應從現在就應該開始采取節能減排措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降低企業成本。
碳達峰不容易,碳中和更難。碳中和不是不排放,而是排出去1噸碳吸收1噸碳。這不是一個企業一個行業能輕易做到的事。需要政策和技術上的改革創新。
3.1 節能減排技術不成熟
過去幾年,節能減排工作在鋼鐵行業快速推進,在技術沒有很大突破的情況下要求進一步降碳,成本會越來越高,企業降碳的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但國家頂層設計和業內降碳減排的設計方案只有落實到企業,才能為實現碳中和創造條件。所以首先鋼鐵企業應該積極作為,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推進低碳轉型。
降碳減排不是被動地等待新技術研發成功,而是在已有技術條件下提高質量和對能源結構進行優化。例如,提高鋼材質量進一步降低鋼材消費量,鼓勵鋼鐵企業使用新能源,優化工藝流程。
3.2 碳達峰后持續降碳需要巨大投資
清華大學通過調查研究,曾經對外宣布我國整個國家實現碳中和大概需要100多萬億元投資,而鋼鐵行業占15%,落實到每個企業,投資是巨大的。好多企業壓力會非常大。
3.3 民營企業認識不到位
而一些中小企業未來在碳達峰之后,要繼續降碳,成本會越來越高。根據統計我國500多家鋼鐵企業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其中民營鋼鐵企業的鋼產量已經占到了63%。有些民營企業,特別是實力有限的民營小企業,對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認識也不足,很難將降碳方案落實到位。
4 鋼鐵行業應采取的措施
4.1 轉變傳統觀念,打造綠色低碳企業
當前,全球經濟運行呈現一大趨勢就是綠色低碳轉型正在深刻重塑經濟運行軌跡,在這種背景下,疫后的中國經濟也發生了新變化,在應對低碳時代時,企業應該首先認識到,不僅產品要綠色,而且生產過程也要綠色,整個過程都要能耗低,排放低。
降碳減排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一起解決方案。過去30年,鋼鐵行業通過提高能源效率和采用新技術,已經將噸鋼能耗降低了50%。但從全球范圍看,鋼鐵工業仍占全球能源系統排放量的8%左右,若要繼續在未來發揮積極作用,就必須從源頭和根本上解決問題,開發并推廣切實可行的突破性鋼鐵技術,提供更加綠色低碳的鋼鐵材料,滿足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雙碳目標將推動我國鋼鐵產業構建貫穿產品設計、生產銷售、消費利用、回收處理全生命周期的綠色低碳產業鏈,重構發展格局。在能耗雙控及相關政策要求下,我國鋼鐵產業低碳轉型勢在必行,應做好頂層設計,循序漸進開展階梯式減碳行動,打好高質量減污降碳組合拳。
低碳綠色發展是推動中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關鍵體現和終極目標。未來,中國鋼鐵工業將以低碳為統領,推進新一輪更高質量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比如,探索氫能冶煉技術的解決方案,引領傳統鋼鐵冶煉技術的創新與變革,在能源介質、重大工藝革新上,留下“中國印記”。
4.2 加大節能減排力度 提高二次資源利用率
低碳經濟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發展,節能減排技術和有效利用二次資源技術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遇,也會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
鋼鐵行業的整個生產過程比較復雜,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工業廢水,廢氣,廢渣,煤粉塵等等。可以優化工藝流程,對這些廢棄物重新加工利用,變廢為寶。可以使企業對廢棄物進行循環再利用,這樣不僅可以給企業降低成本,還能減少企業在環境治理上的麻煩。
4.3 智能制造引領發展
智能引領發展。隨著智能制造的應用,特別是5G技術的出現,將賦予單一生產線在不同時段制造不同品種規格的功能,解決用戶個性化需求與大工廠批量化生產之間的矛盾。源于智能化的鋼鐵未來夢工廠是一項系統工程,既包括鋼鐵自身的智能化,也包括用戶和關聯產業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人的理念轉變和能力提升。
4.4 創新技術是關鍵
當今社會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是技術創新的競爭。一個企業想要在發展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創新引領發展。“補短板”“強基礎”“促提升”統籌推進,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鋼鐵材料的核心技術,通過前瞻性、原創性的成果增強產品開發、產業升級的先發優勢,最終實現核心技術的迭代升級,為全球鋼鐵產業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低碳技術主要分為無碳技術、減碳技術、去碳技術三大類。現階段,我國鋼鐵行業應加快推進能效提升技術、能源結構優化技術等減碳技術,重點研發示范先進低碳冶金技術等減碳技術,以及CCUS(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術)、DAC(直接空氣碳捕集技術)等去碳技術。
5 總結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大力推進節能減排,打造綠色低碳企業,讓低碳轉型真正成為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引擎。走高效低碳的綠色發展之路是鋼鐵行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