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晨
(福建羅源閩光鋼鐵有限公司,福建 羅源 350600)
摘 要:針對 120 t 煉鋼轉(zhuǎn)爐更換爐襯、煤氣公共管道檢修,會導致系統(tǒng)全停、影響產(chǎn)能的問題,采取了相應措施:休風前 1# 、2# 高爐調(diào)節(jié),包括渣、鐵及產(chǎn)量調(diào)節(jié);休風期焦炭、爐溫、爐渣二元堿度及上休風料調(diào)節(jié);復風前準備,1# 、2# 高爐復風及恢復爐況等操作。采取措施釋放產(chǎn)能后 3 d 內(nèi)恢復至檢修前水平,實現(xiàn)爐況穩(wěn)定及快速達產(chǎn)目標。
關(guān)鍵詞:休風;復風;鐵水物理熱;爐況恢復;慢風操作
1 概 況
某公司 1# 、2# 高爐設計爐容 1 280 m3 、1 250m3,配合煉鋼轉(zhuǎn)爐檢修,1# 、2# 高爐于 5 月 4 日~5日分別休風 23.6 h 和 34.75 h。兩座高爐同時安排停產(chǎn)檢修并且公共檢修時間超 21 h。主要檢修項目 1# 調(diào)壓閥組出口盲板閥更換、爐頂料罐觀察孔漏氣焊補、布料溜槽更換、干法荒煤氣總管清灰等。長期休風快速達產(chǎn)要求做好:①休風前爐況順行、爐溫穩(wěn)定,熱量充沛。做好休風計劃;②復風操作做到“穩(wěn)中求快”,以恢復風量為原則,兼顧操作參數(shù)調(diào)整,爐溫及生鐵質(zhì)量[1]。此次停、開爐進程及慢風控產(chǎn)階段操作比較順利。復風恢復爐況和慢風期間兩座高爐共休風 5 次,其中 1#爐休風 1 次,更換 8# 漏水小套;2# 爐休風 4 次,為復風短時間處理煤氣總管蝶閥卡和 3 次休風更換 17# 、23# 、7# 、1# 、24# 風口小套燒漏。
2 休風前的準備
上料系統(tǒng)應保持良好運轉(zhuǎn)狀態(tài),計量準確,要求對微機和稱量系統(tǒng)進行檢查維護;對高爐本體冷卻設備是否有漏水進行一次徹底檢查,熱風爐重點檢查熱風閥是否有漏水;編制休風復風過程突發(fā)狀況應急預案并附錄高爐休風復風主要風險識別及應急處置措施;逐個過檢修項目,確定施工單位并指定檢修負責人和崗位責任人;煉鐵廠協(xié)調(diào)各方對煤氣管網(wǎng)停氣吹掃、復產(chǎn)送氣置換方案,高爐長期休復風方案,不妥之處進行修改制定;有限空間作業(yè)證、高空作業(yè)證、動火證、安全確認制度等督促認真落實。
2.1 渣、鐵與產(chǎn)量調(diào)節(jié)
休風前一天,確保爐況順行,高爐無塌料、懸料,保持充沛的爐缸溫度 (鐵水物理熱>1 480℃) 渣鐵流動性好,如表 1 休風前 1# 、2# 高爐渣成份 表 。 休 風 前 一 個 班 , [ Si% ] 控 制 在 0.40% ~0.60%,5 月 4 日夜班 [Si%] 控制在 0.40%~0.70%,如表 2 休風前 1# 、2# 高爐鐵水成份。爐渣堿度按[S%] =0.025%~0.050%控制,當 [Si%] 、[S%] 超出控制范圍時要及時調(diào)劑,必須杜絕低爐溫高堿渣休風。
從表 1、表 2 可以看出渣鐵成分,及爐溫熱量要求,能很好的控制在要求范圍內(nèi),是確保休風前高爐穩(wěn)定順行的必要條件。4 日零點 120 t 轉(zhuǎn)爐停爐后,高爐開始控產(chǎn),到高爐全停時間段,兩座高爐鐵水按 1 500 t/d 控制生產(chǎn)。
2.2 1# 高爐休風前調(diào)節(jié)
5 月 3 日零點高爐開始減風減氧操作,風壓380 ± 5 kPa,減富氧至 5 500 m3 /h,縮小礦批重至30~32 t,根據(jù)爐溫、鐵水物理熱調(diào)節(jié)煤比,日產(chǎn)鐵控制 3 500 ~3 600 t。休風前風口面積 0.182m2 ,23 個風口送風 (9# 風口捅不開堵泥)。噸鐵剩余 CaO 為 Y,見下式 (1) :16~20 kg/t·Fe,蛇紋石19 kg/t·Fe,布料矩陣 O礦:35.5/3 33/3 30.5/2;C焦 : 36/3 33.5/2 31/2 28/2 24/2 20/1, 綜合角差3.23。
Y= [ZSiO2%*(ZR2-R2 )*Z 批-TSiO2% (R2-TR2 )*T 批- PSiO2% (R2-PR2 )*P 批-ASiO2% (AR2-R2 )*A 批] / T 理 (1)
上式中,Y 為噸鐵剩余 CaO,kg/t·Fe;ZSiO2%、TSiO2%、PSiO2%、ASiO2%分別為燒結(jié)、球團、塊礦、蛇紋石 SiO2 百分含量,%;ZR2、TR2、PR2、SR2 分別為燒結(jié)、球團、塊礦、蛇紋石堿度;Z 批、T 批、P 批、S 批為每批料對應的重量,kg;R2 為高爐渣理論堿度,取值為 1.2;T 理為每批料理論鐵量,kg。
2.3 2# 高爐休風前調(diào)節(jié)
根據(jù)產(chǎn)能調(diào)整 5 月 3 日~4 日高爐全風生產(chǎn),風壓 400±5 kPa,3 日產(chǎn)鐵 4 194 t。礦批重 38 t,根據(jù)爐溫、鐵水物理熱調(diào)節(jié)煤比。休風前全風口送風,風口面積 0.199 m2 。噸鐵剩余 CaO 配入 22 kg/ t·Fe,蛇紋石 18 kg/t·Fe,布料矩陣 O 礦:36/3 34/ 3 32/2 30/2;C 焦:35.5/2 33.5/2 31.5/2 28.5/2 20/216/2,綜合角差 5.9。
2.4 原燃料條件
休風前一天 3# 倉打入錳礦 35 t,空出雜礦 B 倉 (備打螢石)。5 月 3 日金桃園焦炭用空,理化指標低劣的山焦中硫焦炭停用,使用指標較好的焦炭、山焦一級焦炭,見表 3。休風前一天維持穩(wěn)定的熟料率,要求燒結(jié)礦轉(zhuǎn)鼓大于 78%,還原粉化率 RDI+3.15 大于 65%,入爐粒級 5~10 mm 不大于 20%,嚴禁開機料、生料入爐[2]。高爐指定倉位精準送料,杜絕混料,錯料。休、復風料時停用塊礦、焦丁入爐。
3 休風階段采取措施
3.1 焦炭負荷、噴煤比調(diào)節(jié)
休風前 11 h 調(diào)輕焦炭負荷,按 噴煤比 120kg/t·Fe 操作,爐料結(jié)構(gòu)噸鐵剩余 CaO 調(diào)低至 12~16 kg/t·Fe,當班高爐工長要按煤粉熱滯后冶煉周期與爐溫情況及時調(diào)節(jié)噴煤量。休風前約 5.5 h 調(diào)停噴煤負荷,同時停用塊礦、焦丁,減少粉末入爐,提高爐料透氣性。噸鐵剩余 CaO 調(diào)低至10~13 kg/t·Fe。停煤負荷后累計下料約 900 m3,高爐停煤,減富氧量到 1 500~2 000 m3 /h 至休風。
3.2 保持爐況順行,適當提高爐溫降低爐渣二元堿度
保持爐況穩(wěn)定順行,風壓風量相適應,適宜爐料透氣性與壓差值,高爐根據(jù)實際情況適當照顧邊沿氣流,以爐況順行為原則。如遇爐溫偏低[Si%] <0.40,發(fā)生低料線、塌料時應酌情補焦。
5 月 4 日夜班 [Si%] 控制在 0.40%~0.70%,爐渣堿度按 [S%] 控制 0.025%~0.050%,當 [Si%]、[S%] 超出控制范圍時要及時調(diào)劑,必須杜絕低爐溫高堿渣休風[3-4]。休風最后一次鐵要大噴吹出凈渣鐵堵口,適當控制打泥量,防止復風出鐵鐵口過深。
3.3 休風料
休風前 5 h 開始上休風料,見表 4,具體根據(jù)實際情況確定上休風料時間,以休風焦應到達爐腹 2/3 處為佳 (1 040 m3)。嚴格控制好料批,必要時減風,防止料跑過頭。根據(jù)休風堵口時間、料線情況,及時上完休風料。結(jié)合出凈渣鐵情況,提前控制上料空料,做到空料與出凈渣鐵兩不誤。
高爐放風之前,要特別關(guān)注維持爐頂溫度在 280~350 ℃,空料罐后料面有煤氣火逸出,再進行放風操作,確保爐頂點火安全。休風前按料線 2.5 m 控制,休風后料線在 3 m 左右。
3.4 休風后操作
值班工長按照技術(shù)操作規(guī)程進行休風操作。休風點火完畢,料面煤氣火勢穩(wěn)定后,爐頂 8 根打水槍前截止閥關(guān)閉。休風爐頂料面點著火,打開直吹管后端大蓋,用有水泥堵 24 個風口。堵泥前應認真檢查風口各套及冷卻壁是否漏水,確認富氧系統(tǒng)安全操作完成后高爐工長通知風機房停機。爐前卸下全部吹管,小套堵有水炮泥,風口中套位置填實黃沙、密封好[5]。高爐工長休風后勤看爐頂溫度和爐頂料面火焰是否有異常,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休風后爐底水冷適當關(guān)小至 250~300t/h,應經(jīng)常有人檢查,冷卻壁軟水量休風 1h 后通知運轉(zhuǎn)作業(yè)區(qū)水泵房降水 500 t/h (2 500 t/h 減至2 000 t/h),過 2 h 后再降 300 t/h (2 000 t/h 減至1 700 t/h)[6]。2# 高爐將 12# 、16# 、20# 、21# 、22# 、23# ,6 個風口調(diào)換為長 φ100×540,斜 6°,調(diào)換前12# 、16# 風口 φ110 mm,20# 、21# 、22# 、23# 風口φ105 mm,適當縮小風口面積至 0.193 m3 。1# 高爐更換 8# 小套 φ110 mm 改為 φ105 mm。為復風后長期慢風控產(chǎn)做好準備。
4 復風階段
4.1 復風前準備
嚴格執(zhí)行復風前確認制度,高爐密切關(guān)注檢修進度,核對完布料角度和探尺,上料提前試車,沖渣水試水,試出鐵場除塵、礦槽除塵。提前 1 h啟好風機,將風量送至放風閥。將送風風口捅干凈,關(guān)人孔送氮氣。復風前軟水壓提高到 0.56MPa 左右,冷卻壁軟水量 2 000~2 200 t/h,并相應開大爐底水冷及爐喉鋼磚冷卻水,復風后隨著風量加大,應適當提高軟水量至休風前用量。爐前做好出鐵的各項準備工作,復風后當鐵量 40~50 t 時開始出第一爐鐵。開口后烘烤泥炮,使無水炮泥軟化。出鐵用儲鐵式鐵溝,前幾爐鐵用單鐵儲鐵溝,送風前鐵水罐配到位。
4.2 1# 爐復風及恢復爐況操作
5 月 5 日 5:53 復風。復風初期使用 18 個風口送風,堵 6 個風口 (4# 、6# 、9# 、15# 、18# 、21# )。
送風風口面積為 0.147 m2,高爐復風風壓定 100 kPa,透氣性好,逐步加風壓,6:45 加風壓到 240kPa,風量 1 500 m3 /min,探尺開始滑動,8:10 高爐塌料 3.83 m 之后走料順暢。復風后 5 h 風壓加到 300 kPa。爐況恢復順利,逐步擴料批,加重焦炭負荷,提堿度,5 日平均 [Si%] 0.63,鐵水物理熱 1 483 ℃。把物理熱作為調(diào)節(jié)爐溫的重要手段低于 1 480 ℃及時加凈焦,提爐溫等操作措施。
21:54 西邊鐵口出鐵,22:10 停錳礦。5 月 6 日 8#小套漏水控不住鐵后休風更換。復風后按原計劃控產(chǎn)能 2 600~2 800 t/d 生產(chǎn),堵 4# 、8# 、18# 、21#風口,風口面積 0.164 m2。復風后隨著爐況恢復及慢風條件逐調(diào)整布料矩陣,如表 5,確保相對穩(wěn)定的兩道氣流。保持穩(wěn)定的邊緣氣流和充沛的中心氣流,才能保證爐況穩(wěn)定順行,爐缸工作均勻活躍。
自 5 月 15 日煉鋼 120 t 轉(zhuǎn)爐開始生產(chǎn),兩座高爐鐵水產(chǎn)量釋放至 8 000~8 500 t,如表 6 經(jīng)濟技術(shù)指標,至 5 月 18 日 16:30 分開 22# 風口,1#高爐 24 個風口全開,高爐逐步提高冶強,加風量至 2 800 m3 /min,熱風 壓力 410 kPa,富氧量 9000 m3 /h。日產(chǎn)量逐步攀升達到 4 000 t/d。消耗大幅減低,日均燃料比達 515 kg/t·Fe。高爐爐況穩(wěn)定順行,實現(xiàn)了爐況穩(wěn)定及快速達產(chǎn)目標。
4.3 2# 爐復風及恢復爐況操作
1# 爐復風爐況轉(zhuǎn)順后 2# 爐于 5 月 5 日 15:12復風。復風初期使用 18 個風口送風,堵 3# 、6# 、9# 、15# 、18# 、22# 6 個風口[ 7]。送風風口面積為0.141 m2 ,高爐剛復風引煤氣,發(fā)現(xiàn)高壓閥組四個調(diào)節(jié)閥全開 100%狀態(tài)下,煤氣壓力不受控制,煤氣壓力上升至 120 kPa,判斷煤氣沒有出路,立即大量減風壓至 60 kPa,打開放風閥放風,打開高爐爐頂放散閥切瓦、休風操作。15:37~15:45 休風8 min 處理,將高壓閥組煤氣總管蝶閥打開,高爐再次復風,高爐復風風壓定 100 kPa,透氣性好,逐步加風壓,15:53 風壓加到 180 kPa,16:28 探尺開始滑動,16:35 風壓加到 265 kPa,風量 1 650m3 /min,17:11 開西鐵口出鐵,鐵水物理熱較差1 369℃,19:00~20:00 期間集中加焦 23.2 t,蛇紋石 4 t。綜合因素考慮,長期休風爐缸熱量損失較多,補熱應適當多加些焦炭,這樣可以為爐缸提供足夠的熱量,有利于爐況的快速恢復[ 8]。17# 、23# 小套漏水,控不住,鐵后 21:08~21:57 休風 49min 更換。復風后風壓加至 230 kPa,探尺開始滑動,爐況順行,探尺走料順暢。5 月 6 日 0:45 風壓加至 290 kPa,風量 1 797 m3 /min,鐵水熱量偏低,出現(xiàn) 3 次塌料、偏料。第Ⅲ組休風料焦炭到達后料線才逐漸穩(wěn)定。視爐況恢復,逐步擴料批,加重焦炭負荷,提堿度。根據(jù)爐溫爐況逐步恢復各操作制度。5 月 6 日 8:18 后鐵水溫度逐漸上升至 1 483 ℃。風壓加至 310 kPa,風量 1 950 m3 /min 左右。13:28 東鐵口出鐵,13:40 停錳礦[9]。5月 7 日休風更換 7# 燒漏小套,堵 3# 、7# 、18# 、22#風口,送風風口面積 0.160 m2 。按計劃至 5 月 14日控產(chǎn) 2 600~2 800 t/d。復風后隨著爐況恢復逐調(diào)整布料矩陣,如表 5,煉鐵俗語有無邊不順無心不穩(wěn)之說,要保證長期穩(wěn)定的爐況,需要有相對穩(wěn)定的邊緣氣流和充沛的中心氣流。考慮原燃料質(zhì)量,采用中心加焦,開放中心適當照顧邊緣的布料矩陣。
5 月 15 日煉鋼 120 t 轉(zhuǎn)爐開始生產(chǎn),如表 7 經(jīng)濟技術(shù)指標,轉(zhuǎn)爐產(chǎn)能釋放出來后,高爐快速做出應對,至 5 月 16 日 13:00 7# 風口打開,24 個風口全開,高爐逐步加風量至 2 800 m3 /min,熱風壓力 410 kPa,富氧量 9 000 m3 /h。日產(chǎn)量逐步攀升,扣除休風影響達到 4 000 t/d,爐況保持穩(wěn)定順行,指標整體穩(wěn)定略向好發(fā)展,消耗大幅減低,日均燃料比達 517 kg/t·Fe。
5 效 果
休風前高爐爐況順行,無塌料、懸料、管道氣流。調(diào)低噸鐵剩余氧化鈣,降低高爐渣堿度,提高美鋁比大于 0.58,1# 爐、2# 爐,休風前鐵水中平均硅 0.5%、平均硫含量大于 0.020%,鐵水溫度大于 1 485 ℃,充沛的渣鐵熱量及良好的渣鐵流動性,為休復風爐況順行做準備。制定合理的休復風方案并嚴格執(zhí)行,1# 爐、2# 爐休風焦均到達爐腹 2/3 處 (1 040 m3 )。出凈渣鐵,休風后及時對風口做好密封,逐步降低軟水流量和風口各套水量,減少熱損失,利于高爐悶爐保溫。合理安排1# 、2# 高爐休復風時間節(jié)點,1# 爐復風后 5 h 風壓加到 300 kPa,爐況恢復順利,達到下階段控產(chǎn)要求風壓。煉鐵廠做好資源優(yōu)化,集中精力恢復 2#爐生產(chǎn)。由于連續(xù) 2 次休風、塌料等,鐵水物理熱不足,2# 爐復風后 15 h 爐況轉(zhuǎn)順,并達到下階段控產(chǎn)要求指標。后續(xù)慢風生產(chǎn)階段,兩座高爐都出現(xiàn)風口燒漏情況,對漏水風口不能控住要及時鐵后休風更換。轉(zhuǎn)爐檢修完成,開始生產(chǎn)兩座高爐逐開風口,恢復操作制度,3 d 內(nèi)恢復至檢修前水平,實現(xiàn)爐況穩(wěn)定及快速達產(chǎn)目標。
6 結(jié) 語
1) 煉鐵廠根據(jù)產(chǎn)能及檢修項目進度,合理安排休復風時間點,1# 爐遲休風先復風,相對休復風時間短,有利于爐況快速恢復,可以靈活安排下步工作計劃。爐況總體恢復較為順暢,復風后,操作爐子以穩(wěn)定順行為主,探尺走尺較早,對爐況恢復有利;
2) 高爐長期休風,加足焦炭,改善渣鐵流動性,增用錳礦、提蛇紋石、降低堿度。鎂鋁比0.55~0.65,渣堿 1.15~1.20,鐵水物理熱≥1 480℃,休風前確保渣鐵出盡;
3) 2# 爐休風前鐵口工作狀態(tài)差,鐵口頻繁卡焦致渣鐵未凈,休風后出現(xiàn) 7 個風口灌渣。復風后連續(xù)兩次休風,爐缸熱制度被破壞,鐵水熱量不足。把鐵水物理熱作為高爐冷熱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爐況失常、物理熱不足及時補加凈焦。保持爐缸熱制度穩(wěn)定,防止爐缸熱制度失常,爐子向涼,增加爐子恢復時間。
參考文獻:
[1] 王筱留. 高爐生產(chǎn)知識問答[M]. 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3:278.
[2] 張曉晨. 羅源閩光 1250 m3 高爐爐況失常過程分析[J]. 中國冶金文摘,2023,37 (3):32-36.
[3] 劉新榮,伍世輝,袁銘杰. 韶鋼 1 號高爐長時間無計劃休風的爐況恢復實踐[J]. 南方金屬,2014 (6):55-58.
[4] 馮磊,侯向平. 漢鋼 2280 m3 高爐超計劃檢修 48h 爐況恢復生產(chǎn)實踐[J]. 江西冶金,2019,39 (2):46-50.
[5] 劉衛(wèi)國,馬振軍,張永生,等. 萊鋼 1000 m3 高爐長期休風快速恢復爐況實踐[J]. 山東冶金,2009,31 (3):19-20.
[6] 唐志宏,莫朝興,祝和利,等. 柳鋼 2000 m2 高爐爐況失常技術(shù)分析[J]. 柳鋼科技,2016 (6):211-219.
[7] 張曉晨. 羅源閩光 1280 m3 高爐爐況失常處理分析[J]. 甘肅冶金,2023 (6):32-36.
[8] 匡洪鋒,吳金富,陳生利. 韶鋼 6 號高爐燜爐和復風操作實踐[J]. 南方金屬,2018 (1):46-48.
[9] 季瑞超,馮忠良. 唐鋼 2# 高爐使用螢石洗爐實踐[J]. 河北冶金,2017 (9):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