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鋼日報訊鏡鐵山礦低貧化放礦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進入實驗室模擬放礦試驗階段。通過試驗研究了解崩落礦巖移動規律并對采礦工藝、結構及參數等進行優化,能夠改善礦石回收效果、提高經濟效益。
集團公司為了加強低貧化放礦項目研究,同時針對井下崩落法放礦工藝中存在的相關技術問題,開展后續研究工作,培養技術人才,確定鏡鐵山礦低貧化放礦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為公司級重大技術專項。該項目從今年1月份開始啟動,項目組緊密圍繞放礦實驗室建設和V礦體工業試驗積極開展工作。經過相關人員的努力,7月底建成放礦實驗室。
項目組針對V礦體放礦工藝技術現狀和覆蓋層情況,制定了V礦體低貧化放礦工業試驗方案,通過放礦試驗數據統計與分析工作,研究尋找在V礦體覆蓋層條件下的礦石回采與貧化關系,并解決放礦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技術問題,研究確定理想的回采與貧化指標,最終形成低貧化放礦工藝技術標準,為在樺樹溝礦區推廣應用低貧化放礦工藝技術提供工業試驗依據。
今年該項目將完成鏡鐵山礦單進路單分段、多進路多分段低貧化放礦模擬試驗,提交試驗報告;完成樺樹溝V礦體初步工業試驗,提交階段試驗報告;工業試驗期間V礦體貧化率指標由10.54%降低至8%,指標降低2.54%。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工程學院承擔放礦設備的設計制造、放礦技術培訓和放礦實驗工作。為開展好V礦體低貧化放礦工業試驗,環境與資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項目評審專家,國內崩落法放礦技術資深專家張志貴,多次對鏡鐵山礦管理技術人員和外協單位管理技術及操作人員進行了相關技術培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