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全面分析了固定成本、財務費用、技術經濟指標、管理費用四個方面目前在鐵精粉全成本中分別的占比。針對當前固定成本占比較高的情況,該公司以“規模效應”為突破口,用增產增效來攤薄固定成本。除確保研山鐵礦三系列工程10月底前投產、承德柏泉鐵礦采選擴能改造工程9月底前投產、廟溝鐵礦提鐵降硅力爭年底見效外,重點推進司家營鐵礦、研山鐵礦采場合并開采,抓好石人溝鐵礦采切工程、廟溝鐵礦小斜坡道采礦、黑山東大洼—壓青地探礦出礦、田興鐵礦試驗礦塊出礦專項攻關。
針對財務費用目前占鐵精粉全成本的約15%的比例,該公司將負債結構優化作為具體的攻關方向,全面提升股權融資的比例,大幅降低負債融資的比例。廣泛利用金融機構的利益期望,積極尋求股權合作伙伴,使股權融資占比提升到總負債的30%以上。
技術經濟指標創效方面,實施“倒逼”機制,具體的就是以技術經濟指標對全成本的貢獻值反推技術經濟指標的提升值,使技術經濟指標與實實在在的效益更加緊密的連接起來。同時,所有指標均實現量化,進行大數據管控,建立起數據體系。
管理費用上,重點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人員勞效。實施“工資總額”管理制,更多放手給二級單位,以工資總額作為管控主線。同時,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人力資源優化,實現停產單位、人員精簡單位與新建項目的人員科學調配。
為確保措施落地,切實取得實效,該公司一方面要求各單位一把手親自掛帥,作為第一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降本挖潛,并將每一環節的進展情況和效果定期向公司匯報;一方面將指標細化分解落實到人頭,使全成本管控覆蓋到所有崗位、所有環節,做到全員、全時、全過程;另一方面調整現有考核制度,施行逐月考核、累計計算,將業績考核與薪酬激勵和干部任免動態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