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元/噸以下的多空邏輯
3000元/噸對于行業人士而言是重要的心理價位,原因之一在于,2008年金融危機時,也沒有跌破3000元/噸。當上周主力合約在天量持倉下,跌破3000元/噸時,交易者比較詫異,價格波動看似平淡,實則多空爭奪很激烈。
多頭是誰?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以往的抄底資金上鋼貿商是不可忽視的主力,但經歷了兩年的“洗禮”,無論是現貨盤還是期貨盤,鋼貿商的退出都是明顯的。從席位上觀察,也無明顯的主力多頭跡象。我們只能定位于多頭很可能是某些左側抄底的機構資金以及嘗試摸底的散戶。邏輯也簡單,價格夠低。螺紋鋼跌破3000元/噸,市場的價格錨桿不得不拉長周期。如果將周期拉長14年,以2000年8月為基期,剔除掉通脹的因素,按照目前上海地區可交割主流現貨標準價3020元/噸換算,僅相當于2000年8月的2126元/噸。目前的螺紋鋼價格已跌至2002年1月以來的最低點,重回12年前。在一個歷史新低附近左側抄底鋼價無可厚非,當然前提是錢夠多,可熬的時間夠長。
礦價面臨周期性下跌壓力
目前的礦價剔除掉通脹因素已跌至金融危機時的水平,但相比鋼價還遠未見底。成本下移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還是鋼價的重要影響因素。
根據我們收集的數據,2015年全球排名靠前的主流礦山還將有大的產能釋放,力度可能超過今年。可以認為,目前鐵礦市場已成為比拼內力的拉鋸戰,一邊是國內產業粘性使得不少鋼廠的下屬礦山在虧損的情況下仍限產有限,另一邊是國外礦山仍在通過擴產降本的方式來提高利潤并擠占中小礦山的生存空間,不管這場角力最后結果怎樣,都改變不了礦價長期承壓下行的趨勢。
調整完長周期的價格錨桿,落到中短期行情上,即使是空頭,市場分歧也不小:一邊認為持倉天量,很可能演繹2012年8月底或2013年6月的超跌反彈行情;另一邊認為本輪筑底很可能陰跌后匍匐前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反彈幅度不會太大。
我偏向于后者,2012年8月的超跌反彈背景是出現在上海鋼貿商崩盤之后,庫存快速出清,價格恐慌性下跌,而后城鎮化預期升溫,加之鋼廠資金并不緊張,2012年年底的一輪快速補庫使得價格大幅拉漲。2013年6月的階段性反彈是房地產階段性復蘇帶動,但已缺少鋼貿商和鋼廠主動補庫的推動,反彈幅度明顯減小。2013年11月出現過限電減產帶動的供給端階段性收縮引發的反彈,但幅度再次縮小至200元/噸左右。而最近一次,2014年7月底,在高開工率背景下,市場期待的小幅補庫沒出現,市場已經錯過了最好的一輪反彈機會,今年余下的時間,已很難從供給、終端需求、補庫、資金面找到鋼價重回3150元/噸以上的理由。
目前可交割的現貨也跟跌至期貨近月合約價格附近,行業利潤處于鋼廠滿意水平,期貨持倉天量卻難以定義為已超跌。根據我們的調研,9月中旬后礦石到貨量環比8月會有15%—20%的上升,普氏指數上周五再次跌破90美元/噸。房地產市場的疲弱和礦石產能過剩在近期還會持續壓制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