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西南,放眼全世界,是早在十年前武鋼第三次創業之初就定下的構想。十年間,世界經濟風云變幻,鋼鐵行業跌宕起伏,而武鋼始終在堅定的前行,把鋼鐵的版圖從內陸推向海洋,把中西南戰略從構想變成現實。如今,武鋼以其勃發的英姿傲然屹立在神州大地之上,向世人展示著他的光榮與夢想。
2005年初重組鄂鋼,同年12月重組柳鋼,2007年8月控股昆鋼,2012年5月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獲國務院批復,5月底項目全面開工。武鋼一步步完成了從百萬噸內陸鋼鐵企業,向地跨中西南三省4000萬噸臨海鋼鐵企業集團的完美蛻變。不僅牢牢的捍衛了行業前三的地位,更成功躋身世界500強行列。回憶往昔,十年創業的崢嶸歲月依然歷歷在目。
早在2005年,我國已成為鋼鐵大國,但長期粗放增長帶來的矛盾卻日益突出,地方小鋼鐵企業如同雨后春筍,鋼鐵產能過剩,高端產品卻依然依靠進口,行業集中度過低,使得在鐵礦石談判中缺乏話語權。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中央出臺《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指出要通過實施兼并、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骨干企業集團規模,提高產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到2011年,國內排名前5位鋼鐵企業的產能要占全國產能45%以上。中央企業要成為行業支柱,必須進入本行業規模實力前三名。當此之時,全國鋼鐵企業群雄并起,加速結盟,攻城略地,海外大財團、大鋼鐵集團紛紛登陸,并購、收購、重組風起云涌。
面對咄咄逼人的嚴峻形勢,武鋼該走向何處?“發展要有大手筆,在中國經濟版圖上要體現出武鋼的實力!”時任公司總經理鄧崎琳高瞻遠矚,公司領導班子迅速達成共識,武鋼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家鋼鐵產業政策要求,結合武鋼實際,開啟中西南發展戰略之役,武鋼從長江之濱走向了寬闊的沿海。
武鋼依據自身優勢,實施跨地區聯合重組,聯合中部、西部和南部以及周邊地區的地方骨干鋼鐵企業,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建構以廣西防城港鋼鐵基地和中西南地區鋼鐵企業為重要支撐,形成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和區域控制力的企業集團。
2005年初,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武鋼通過無償劃轉并增資的方式控股鄂鋼77.6%的股份,對鄂鋼實施了戰略重組。“兩鋼”握手標志著湖北鋼鐵支柱產業向做大做強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重組鄂鋼是武鋼中西南戰略的開山之作,更成為我國鋼鐵行業首個重組案例。
重組以后,武鋼加大對鄂鋼的技改步伐,加快淘汰落后裝備,實現工藝設備大型化、現代化。隨著1500冷軋薄板工程和4300寬厚板項目的相繼竣工投產,鄂鋼產品結構顯著優化,高附加值產品產能顯著提升,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產能規模由重組前的2004年260萬噸提高到2009年400萬噸以上,利潤由重組前2004年2000萬元提高到2009年盈利3億元,效益放大了十多倍。
重組鄂鋼的成功案例給業界以信心,同時,武鋼的中西南戰略也愈發明確。
武鋼地處中國腹地,隨著產能的逐年攀升,鄂東礦石資源早已不能滿足武鋼發展的需要,鐵礦石80%以上依賴進口。礦石經海輪運至長江口后,需換裝小船運至武鋼,每年都有高達20億元白白丟進了長江里。即便武鋼通過優化產品結構,降低生產成本來提升產品競爭力,但想彌補長江轉運所吃掉的物流成本卻仍是杯水車薪。身處中心城市所帶來的巨大環保壓力也迫使武鋼將尋找戰略出海口視為生命工程。與此同時,國內各大鋼企紛紛在沿海未雨綢繆建設基地并搶奪出海口。鞍鋼緊握營口,首鋼占據曹妃甸,本身就臨海的寶鋼又相繼吃下日照和湛江。武鋼則把目光投向了廣西防城港。
當此之時,開發大西南方興未艾,美麗的北部灣仍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防城港擁有深水良港,周圍廣闊區域都沒有大型鋼廠,區位優勢顯著。在此建立鋼鐵基地,不僅能夠完全滿足未來西部大開發的鋼鐵需求,更能夠深入中西南市場,輻射整個東南亞地區。
廣西自治區政府與武鋼一拍即合,2005年12月,武鋼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國資委正式簽署《武鋼與柳鋼聯合重組協議書》,武鋼投資65億元與廣西柳鋼聯合重組,組建資產達127.5億的武鋼柳鋼(集團)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以51%的股比控股。這是國家頒布鋼鐵產業新政以來,首先實現的跨地域鋼鐵企業重組。
2008年9月,武鋼與柳鋼繼續完善和發展聯合重組,進一步改革、開拓、創新,成立資產達440億的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成為防城港項目的投資主體,在防城港建立千萬噸臨海鋼鐵基地。武鋼以現金出資占80%的股比。
昆鋼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是西部開發的前沿陣地,又是我國商品進入東南亞市場最便捷的門戶。昆鋼作為云南省最大的鋼鐵企業,有豐富的礦石、煤炭等資源優勢。武鋼重組昆鋼,有利于立足云南、面向西南,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2007年8月,武鋼戰勝國內外其他鋼鐵公司并購昆鋼的企圖,與昆鋼股份重組,以48.41%現金入股,成為新昆鋼股份第一大股東。重組后,武鋼相繼派出了一大批專家到昆鋼,送技術,送觀念。有著50年技術、人才、管理積淀的武鋼,僅用短短的幾個月,就使昆鋼就發生了巨大變化。在武鋼工藝優化、品種調整工作組的協助和指導下,昆鋼的品種鋼產量比2006年增加近40萬噸。石油天然氣管線鋼等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也取得重大突破。
重組鄂鋼、重組柳鋼、控股昆鋼,在廣西防城港打造現代鋼鐵基地,作為央企,武鋼在做大做強自身的同時,不斷利用自己管理、技術、人才優勢提升地方企業市場競爭力,踐行國家轉型升級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產業政策,充分體現出武鋼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
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是武鋼的希望工程、發展工程和生命工程。是武鋼第三次創業迎來新一輪跨越發展的重要平臺。鄧崎琳激情指出:“武鋼防城港項目不僅是武鋼中西南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點,而且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支撐,是西部經濟開發的重要內容,是落實國家鋼鐵產業政策,是整體推進中西南地區鋼鐵產業升級的重大舉措。”
防城港項目從申報到獲批歷時數年,其間,鋼鐵行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武鋼人建設防城港的決心始終堅定如初。鄧崎琳多次強調,要舉全公司之力建好防城港項目,不辜負黨和國家對武鋼的殷切期望。
武鋼人設想:要立足于高起點、高水準和自主創新與適當引進當今最先進的管理和技術相結合,建設成技術一流、產品一流、環保一流、管理一流的現代化鋼鐵基地,引領我國鋼鐵未來發展方向,使之成為我國鋼鐵工業邁上新臺階的標志性項目。
為此,武鋼技術專家委員會一次次召開項目可行性報告討論會,圍繞“四個一流”一遍遍修改和完善可行性報告,將設備大型化、生產專業化、協作社會化、管理信息化作為設計與施工的指導思想。
2012年5月,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全面動工。武鋼借鑒世界先進經驗,經過反復論證,采取從后工序向前推進的方式建設。冷軋項目于2013年7月首先動工,目前正按進度穩步推進。
隨著戰略重組的完成和防城港沿海基地項目的不斷推進,武鋼中西南戰略構架基本完成。試想明日,隨著第三次創業和改革發展的不斷深入,武鋼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