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點鼠標,各種數據一目了然,輕敲鍵盤,各種指令瞬間到達。自從有了電氣調度自動化集中控制系統,河北鋼鐵唐鋼動力部四個中央變電站猶如安上了“千里眼”,使職工們充分享受到了信息時代的安全、高效和便捷。“以前四個人完成的工作現在一個人就可完成,各變電站實現了無人值守,這在以前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該部東110KV中央變電站站長周建軍對此深有感觸。
“單兵作戰”凸顯“軟肋”
該部南區現有四座中央變電站,擔負著唐鋼南區生產用電的供應任務,屬唐鋼電網的“心臟”。作為一名參加近20年工作的“老唐鋼”,周建軍親歷了唐鋼電網“心臟”自動化發展由低到高的過程。
“以前各變電站都是'單兵作戰’,我們30多人被分配到各變電站實行三班倒,24小時監控設備運行情況,并到現場操作啟停設備,抄報各種數據,不僅勞動強度大,人工勞效低,而且容易發生人為誤操作,電網運行可靠性差。”周建軍對以往的工作情況仍記憶猶新。那是十五年前的一個夏天,在一次開關柜分合閘操作中,由于當時自動化程度低,不能在電腦前進行操作,而是需到到現場,一位職工因確認不夠而發生了誤操作,造成了大面積停電的事故。
面對各變電站“單兵作戰”凸顯的“軟肋”,該部從領導到職工都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
“鳥槍換炮”一舉三得
“現在我們的電網控制系統已經'鳥槍換炮’啦!”周建軍開心地說。近年來,隨著唐鋼的快速發展和職工不懈努力,電網'心臟’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尤其是去年以來,該部淘汰原有分散控制的電氣系統,引進國內先進的電氣調度集中控制系統,將各變電站設備運行數據全部采集上傳至位于東110KV變電站的調度自動化中心。
“有了這只'千里眼’,我們只需坐在調度中心,就可完成對四座變電站運行母線電壓、電流等數據采集、遠程監測以及電量統計上報等工作,就連小的設備缺陷和隱患也逃不過我們的手掌心。”和周建軍談話間,幾位職工就坐在電腦前完成了一面開關柜的分合閘操作。“現在我們不需去現場操作了,只需操作鍵盤和鼠標,就可傳輸完成各種指令,既杜絕了人為誤操作的發生,保證了人身和設備安全,同時,又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一年還可節約人工成本100多萬元呢,可謂一舉三得!”幾位職工不無自豪地說。
“單兵作戰”凸顯“軟肋”
該部南區現有四座中央變電站,擔負著唐鋼南區生產用電的供應任務,屬唐鋼電網的“心臟”。作為一名參加近20年工作的“老唐鋼”,周建軍親歷了唐鋼電網“心臟”自動化發展由低到高的過程。
“以前各變電站都是'單兵作戰’,我們30多人被分配到各變電站實行三班倒,24小時監控設備運行情況,并到現場操作啟停設備,抄報各種數據,不僅勞動強度大,人工勞效低,而且容易發生人為誤操作,電網運行可靠性差。”周建軍對以往的工作情況仍記憶猶新。那是十五年前的一個夏天,在一次開關柜分合閘操作中,由于當時自動化程度低,不能在電腦前進行操作,而是需到到現場,一位職工因確認不夠而發生了誤操作,造成了大面積停電的事故。
面對各變電站“單兵作戰”凸顯的“軟肋”,該部從領導到職工都在努力尋找解決之道。
“鳥槍換炮”一舉三得
“現在我們的電網控制系統已經'鳥槍換炮’啦!”周建軍開心地說。近年來,隨著唐鋼的快速發展和職工不懈努力,電網'心臟’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尤其是去年以來,該部淘汰原有分散控制的電氣系統,引進國內先進的電氣調度集中控制系統,將各變電站設備運行數據全部采集上傳至位于東110KV變電站的調度自動化中心。
“有了這只'千里眼’,我們只需坐在調度中心,就可完成對四座變電站運行母線電壓、電流等數據采集、遠程監測以及電量統計上報等工作,就連小的設備缺陷和隱患也逃不過我們的手掌心。”和周建軍談話間,幾位職工就坐在電腦前完成了一面開關柜的分合閘操作。“現在我們不需去現場操作了,只需操作鍵盤和鼠標,就可傳輸完成各種指令,既杜絕了人為誤操作的發生,保證了人身和設備安全,同時,又減輕了我們的工作量,一年還可節約人工成本100多萬元呢,可謂一舉三得!”幾位職工不無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