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15時30分,在杭嘉湖平原的武新航道上,“嘟——”隨著一聲悠長的氣笛響起,一艘400噸級的貨輪緩緩靠上嶄新的碼頭——德清杭鋼300噸自備碼頭。碼頭平臺上橘紅色的50噸抓鋼機立刻伸出巨臂,開始生鐵卸船作業。至此,新世紀再生資源公司德清杭鋼100萬噸金屬再生項目一期工程實現了全流程貫通,進入全流程試生產階段。
德清杭鋼100萬噸金屬再生項目一期工程的自備碼頭,擁有泊位1個,岸線長度為90米,可停靠500噸級船舶,年吞吐能力為30萬噸。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范吉吉介紹,碼頭項目是一期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它的啟用實現了德清基地廢鋼回收、加工、經營環節的全流程貫通運作,實現了再生資源陸路進、水路出的低成本運輸循環。
據了解,該碼頭建設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光打樁就有3種樁型,共計690個,還有平臺、擋墻、碼頭標志、護岸修復、港池疏浚等諸多項目。為了保證施工質量,該公司聘請了具有專業資質的監理單位實行全過程監理,整個施工過程嚴謹而規范。與此同時,科技樓、機修廠房、綜合樓及瀝青路面等工程正熱火朝天地同步建設中,后續項目也將在年底基本建成。
在生產廠房,10余臺液壓剪切機全力發揮著加工生產能力,經切割加工的廢鋼把高18米、寬48米、長252米的兩個主副跨的廠房堆得滿滿當當。根據測算,每利用1噸廢鋼,可節約鐵礦石近2噸,節約標準煤0.4噸,少產生礦渣1.2噸。該項目堅持生產經營與工程建設同步推進,管理人員只有4名。該公司投入了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生產、項目施工和設備運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即便是管理人員不在基地現場,也能通過上網實時了解基地生產和工程施工情況。管理人員說,集團公司對該項目寄予厚望,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項目建設都不敢有一絲懈怠,必須體現出高效運作和優良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