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依舊溫暖如春。11月10日,隨著汽笛聲響起,一艘貨輪停泊上海碼頭,銘刻著包鋼標識的600噸高端板材登陸中國最為發達城市——上海。隨即,這批板材在寶鋼電子商務平臺上掛牌銷售。
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批登上“大雅之堂”、借助外部市場力量銷售的板材,竟是包鋼非計劃品的一部分。
非計劃品,顧名思義就是計劃外產品。對于鋼鐵企業而言,組織生產過程中出現非計劃品不可避免。今年,包鋼大力推行“兩制”,嚴格實行“按合同組織生產”,進而減少非計劃品的產生。非計劃品與按合同組織生產的計劃品的質量、規格及性能等完全相同,如果及時銷售出去,不但降低庫存占用率,還能為包鋼創造不菲價值。
由于非計劃品屬于合同外產品,客戶不了解具體情況,更不會主動購買。如何使非計劃品走出“深閨”,參與市場博弈,成為2014年包鋼營銷戰略棋局中的一記“妙子”。
2014年前10個月,包鋼銷售非計劃品4萬多噸,非計劃品庫存占用率始終保持低水平,為身處鋼鐵市場“寒冬”期的包鋼盤活了一定數量的寶貴資金。
遠交近攻主動推銷產品
部分非計劃品屬高附加值鋼材產品,在西北地區很難尋覓到合適客戶。突破區域局限,將包鋼高附加值產品主動推銷至制造業較發達地區,成為必然選擇。包鋼于今年建成并逐步運行的電子商務平臺,發揮出明顯功效。運至上海的板材,就是通過設在包鋼銷售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與寶鋼電子商務平臺聯通后實現的。
商場如戰場,信息時代與遠方客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傳輸信息必須快速、準確。銷售公司電子商務部部長曹磊對此深有感觸。在銷售公司等單位的“遠交”策略下,江蘇南鋼鋼材貿易公司與包鋼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對方每月訂購500噸非計劃品,包含了多個品種及規格。通過信息平臺,前10個月包鋼已累計供貨5000多噸,沒有出現一筆差錯。
廣興公司地處包頭。一次,包鋼銷售公司線棒材銷售部部長楊瑞鑫得知廣興公司準備購買一批線材,而包鋼正好有一批非計劃品符合買方條件。他當即帶領銷售人員上門服務,與廣興公司負責人洽談合作事宜。當廣興公司負責人得知這批線材不但質量過關,而且價格合理時,當即表達了購買意愿。11月9日,1020噸線材被廣興公司分批提走。
精益管理提供周到服務
包鋼對非計劃品管理工作高度重視,要求技術質量部、銷售公司、產成品物流中心及各生產廠等密切配合,對非計劃品做到精益管理,精心統計品種、規格及數量,做到出入庫情況明晰,為非計劃品營銷提供方便。
包頭市力志公司在加工產品過程中,螺紋鋼消耗量較大,由于工序原因,長度在3米以上即可使用,但這么短尺寸的螺紋鋼在鋼材市場根本找不到,購買批量鋼材,價格又不合適。銷售公司營銷人員主動與力志公司聯系,定期為力志公司供應非定尺螺紋鋼,雙方實現互利共贏。
非計劃品與計劃品“享有”相同的售后服務待遇。技術質量部按照相關要求,定期走訪客戶,在客戶中間開展滿意度測評,一旦客戶提出質量異議,立即為客戶提供周到服務,直到客戶滿意為止。
優化工藝降低產出數量
與正品相比,非計劃品畢竟處于價格上的劣勢,在打開非計劃品銷售渠道的同時,控制它的產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解決非計劃品問題,外疏還要內堵。優化生產工藝,減少非計劃品產生,是“根治”良策。2011年開始,包鋼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來減少非計劃品數量。針對非定尺產生非計劃品占比60%的實際情況,技術質量部組織成立了“非定尺攻關組”,從坯料源頭開始制定相應措施,與相關部門及生產廠通力合作,對棒材、線材、板材等產品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優化,使得非計劃品產生量穩步下降。
在近期召開的非計劃品分析會上,技術質量部鋼軋科科長羅海炯手上拿著一張表格:2011年月均產生非計劃品10885.5噸,今年前10個月,月均只有4700噸。而這4700噸非計劃品,基本在當月就能銷售出去。
讓許多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批登上“大雅之堂”、借助外部市場力量銷售的板材,竟是包鋼非計劃品的一部分。
非計劃品,顧名思義就是計劃外產品。對于鋼鐵企業而言,組織生產過程中出現非計劃品不可避免。今年,包鋼大力推行“兩制”,嚴格實行“按合同組織生產”,進而減少非計劃品的產生。非計劃品與按合同組織生產的計劃品的質量、規格及性能等完全相同,如果及時銷售出去,不但降低庫存占用率,還能為包鋼創造不菲價值。
由于非計劃品屬于合同外產品,客戶不了解具體情況,更不會主動購買。如何使非計劃品走出“深閨”,參與市場博弈,成為2014年包鋼營銷戰略棋局中的一記“妙子”。
2014年前10個月,包鋼銷售非計劃品4萬多噸,非計劃品庫存占用率始終保持低水平,為身處鋼鐵市場“寒冬”期的包鋼盤活了一定數量的寶貴資金。
遠交近攻主動推銷產品
部分非計劃品屬高附加值鋼材產品,在西北地區很難尋覓到合適客戶。突破區域局限,將包鋼高附加值產品主動推銷至制造業較發達地區,成為必然選擇。包鋼于今年建成并逐步運行的電子商務平臺,發揮出明顯功效。運至上海的板材,就是通過設在包鋼銷售公司的電子商務平臺,與寶鋼電子商務平臺聯通后實現的。
商場如戰場,信息時代與遠方客戶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傳輸信息必須快速、準確。銷售公司電子商務部部長曹磊對此深有感觸。在銷售公司等單位的“遠交”策略下,江蘇南鋼鋼材貿易公司與包鋼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對方每月訂購500噸非計劃品,包含了多個品種及規格。通過信息平臺,前10個月包鋼已累計供貨5000多噸,沒有出現一筆差錯。
廣興公司地處包頭。一次,包鋼銷售公司線棒材銷售部部長楊瑞鑫得知廣興公司準備購買一批線材,而包鋼正好有一批非計劃品符合買方條件。他當即帶領銷售人員上門服務,與廣興公司負責人洽談合作事宜。當廣興公司負責人得知這批線材不但質量過關,而且價格合理時,當即表達了購買意愿。11月9日,1020噸線材被廣興公司分批提走。
精益管理提供周到服務
包鋼對非計劃品管理工作高度重視,要求技術質量部、銷售公司、產成品物流中心及各生產廠等密切配合,對非計劃品做到精益管理,精心統計品種、規格及數量,做到出入庫情況明晰,為非計劃品營銷提供方便。
包頭市力志公司在加工產品過程中,螺紋鋼消耗量較大,由于工序原因,長度在3米以上即可使用,但這么短尺寸的螺紋鋼在鋼材市場根本找不到,購買批量鋼材,價格又不合適。銷售公司營銷人員主動與力志公司聯系,定期為力志公司供應非定尺螺紋鋼,雙方實現互利共贏。
非計劃品與計劃品“享有”相同的售后服務待遇。技術質量部按照相關要求,定期走訪客戶,在客戶中間開展滿意度測評,一旦客戶提出質量異議,立即為客戶提供周到服務,直到客戶滿意為止。
優化工藝降低產出數量
與正品相比,非計劃品畢竟處于價格上的劣勢,在打開非計劃品銷售渠道的同時,控制它的產生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解決非計劃品問題,外疏還要內堵。優化生產工藝,減少非計劃品產生,是“根治”良策。2011年開始,包鋼不斷加大技術投入來減少非計劃品數量。針對非定尺產生非計劃品占比60%的實際情況,技術質量部組織成立了“非定尺攻關組”,從坯料源頭開始制定相應措施,與相關部門及生產廠通力合作,對棒材、線材、板材等產品生產工藝流程進行優化,使得非計劃品產生量穩步下降。
在近期召開的非計劃品分析會上,技術質量部鋼軋科科長羅海炯手上拿著一張表格:2011年月均產生非計劃品10885.5噸,今年前10個月,月均只有4700噸。而這4700噸非計劃品,基本在當月就能銷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