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冶金園(錦豐鎮)三興社區的王蓉娟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輩子沒有進過廠門,到了64歲竟在世界500強企業沙鋼集團覓了個“芝麻官”——環保監督員。別小看這“環保監督員”,它的作用可不小,不但要見證沙鋼的綠色承諾,還要監督沙鋼的綠色行動。3月25日,沙鋼集團特地邀請周邊10多個村(社區)的17位居民代表來到廠區,讓大家“零距離”感受沙鋼在打造“花園工廠”方面所付出的努力。
當天下午2點,記者跟隨王蓉娟一行走進沙鋼廠區,清爽的廠房,寬闊潔凈的道路,環境整潔有序,四周綠樹環抱。大家看到,廠區里有的煙囪不冒煙,難道這些煙囪“罷工”了?“這是由于我們上了國家非電行業示范項目——煙氣脫硫裝置,這些煙囪就‘退休’啦,因為煙囪在廠區,拆除它們需要引爆,所以暫時先擱置一段時間。”在沙鋼脫硫控制室,指著污染物排放曲線圖,沙鋼環保資源處第一副處長張新介紹說,“大家看這張曲線圖,現在二氧化硫排放量是1標準立方米20毫克,遠遠低于國家工信部規定的每1標準立方米180毫克的標準,同時,大家還可以看到,這里的粉塵顆粒濃度排放為1標準立方米30毫克,也小于國家工信部規定的1標準立方米40毫克的標準。之所以排放量這么低,因為我們采用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旋轉噴霧干燥技術,對所有的燒結機都安裝了煙氣脫硫裝置,通過該裝置,我們不僅改善了廠區作業環境,也改變了附近的大氣質量。”
走進繁忙的沙鋼宏發煉鐵廠5800高爐生產車間,記者一行看到高爐產生的水渣被處理后,變成了“黃沙”一樣的東西。張新介紹說,這叫礦渣粉,加工后能替代部分水泥原料,每年可直接為沙鋼增加經濟效益近億元。今年沙鋼牌礦渣粉訂貨量已超過600萬噸,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張新介紹說,早在30多年前,太原鋼鐵廠有一名職工,叫李雙良,他搬掉了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總量達1000萬立方米的渣山,被譽為“當代愚公”。“但在現在,隨著科技創新,沙鋼和一些大鋼企一樣,都把水渣直接磨成水泥替代品,循環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不僅大大節約了因堆放水渣而占用的土地,還讓國家一年少開幾座山,其實這也是另一種環保!”
環保監督員們還來到沙鋼集團熱電廠,該廠負責人黃海兵介紹說,熱電廠是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的環保型電廠,它不燒一克煤,所用的燃料全部是沙鋼煉鐵、煉鋼、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熱電廠的建設使這些廢氣變廢為寶。2014年,電廠發電能力達到了36億千瓦時。
把鋼渣制作成磚用來鋪路,把水渣磨成礦渣微粉替代部分水泥原料,把余熱轉化成蒸汽用于生活,把多余的煤氣用來發電……聽一聽,看一看,大家心里更亮堂,不僅打消了原先的疑惑,通過進入沙鋼實地了解,環保監督員們也深深感覺到這些年沙鋼在環境保護上投入之巨大,裝備之先進,管理之嚴格。聯興村村民楊德芳表示,“走了這一圈,我感觸很深,沙鋼從整個環境也好、生產的地方也好,都挺干凈。”王蓉娟感嘆道,沙鋼畢竟是大企業,在開發產品的同時,能夠在環保事業上投入這么多的財力和精力,不僅是企業負責任的表現,更是為周邊老百姓的健康負責。
在參觀考察的同時,一名環保監督員問道,“我家就在廠區邊上,沙鋼的工業廢水怎么處置,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用水?”張新耐心解釋道:“這個你大可放心,沙鋼在工業廢水處置方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工業冷卻水方面,公司建立了45套工業用水循環系統,實現了循環利用,目前,水的循環利用率達到了97.4%。二是在工業污水方面,沙鋼建立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達標的中水全部用于中水生產,中水利用率達到90%,剩余排放的水全部達標排放。”看到這名環保監督員不住地點頭,張新接著說,多年來,沙鋼堅持把節約能源、少用能源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根據“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堅持從源頭抓起,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實現了煤氣、蒸汽、爐渣、焦化副產品和工業用水“五大循環回收利用工程”。
此外,環保監督員還了解到,為了確保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沙鋼在每一個生產過程環節都安裝了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儀,實時將數據輸送到市環保局網站上,COD實行每小時監控制,SO2實行每分鐘監控制。環保監督員紛紛感嘆道,“沙鋼在環保上經得住考驗!”
早在“十五”期間,沙鋼集團就提出“打造精品基地、建設綠色鋼城”這一戰略目標。“十二五”以來,沙鋼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沙鋼在環保、節能、資源利用方面投入超過200億元。目前,公司對所有污染源配置了較為完善的環保治理設施,治理工藝和裝備水平居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同時,沙鋼還先后榮獲全國冶金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江蘇省“十一五”污染減排先進企業、國家能效四星級企業等榮譽稱號。沙鋼集團常務執行董事、總裁龔盛向環保監督員們承諾,沙鋼堅持環保設備與生產設備“同時運行、同時維護、同時檢修”,當環保設備發生故障時,立即停止生產,確保達標排放。
“這么多年了,做夢也想不到,原來家門口的鋼鐵廠如今成這個模樣!”一名高齡老人感嘆,“看一看廠區,聽一聽規劃,‘花園工廠’所指非虛,沙鋼的努力真是不容易,以后我俚要經常來廠區看看,對沙鋼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建設‘綠色鋼城’,也有我俚一份呢!”
當天下午2點,記者跟隨王蓉娟一行走進沙鋼廠區,清爽的廠房,寬闊潔凈的道路,環境整潔有序,四周綠樹環抱。大家看到,廠區里有的煙囪不冒煙,難道這些煙囪“罷工”了?“這是由于我們上了國家非電行業示范項目——煙氣脫硫裝置,這些煙囪就‘退休’啦,因為煙囪在廠區,拆除它們需要引爆,所以暫時先擱置一段時間。”在沙鋼脫硫控制室,指著污染物排放曲線圖,沙鋼環保資源處第一副處長張新介紹說,“大家看這張曲線圖,現在二氧化硫排放量是1標準立方米20毫克,遠遠低于國家工信部規定的每1標準立方米180毫克的標準,同時,大家還可以看到,這里的粉塵顆粒濃度排放為1標準立方米30毫克,也小于國家工信部規定的1標準立方米40毫克的標準。之所以排放量這么低,因為我們采用了世界上比較先進的旋轉噴霧干燥技術,對所有的燒結機都安裝了煙氣脫硫裝置,通過該裝置,我們不僅改善了廠區作業環境,也改變了附近的大氣質量。”
走進繁忙的沙鋼宏發煉鐵廠5800高爐生產車間,記者一行看到高爐產生的水渣被處理后,變成了“黃沙”一樣的東西。張新介紹說,這叫礦渣粉,加工后能替代部分水泥原料,每年可直接為沙鋼增加經濟效益近億元。今年沙鋼牌礦渣粉訂貨量已超過600萬噸,形成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張新介紹說,早在30多年前,太原鋼鐵廠有一名職工,叫李雙良,他搬掉了沉睡了半個多世紀、總量達1000萬立方米的渣山,被譽為“當代愚公”。“但在現在,隨著科技創新,沙鋼和一些大鋼企一樣,都把水渣直接磨成水泥替代品,循環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不僅大大節約了因堆放水渣而占用的土地,還讓國家一年少開幾座山,其實這也是另一種環保!”
環保監督員們還來到沙鋼集團熱電廠,該廠負責人黃海兵介紹說,熱電廠是一個資源綜合利用的環保型電廠,它不燒一克煤,所用的燃料全部是沙鋼煉鐵、煉鋼、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熱電廠的建設使這些廢氣變廢為寶。2014年,電廠發電能力達到了36億千瓦時。
把鋼渣制作成磚用來鋪路,把水渣磨成礦渣微粉替代部分水泥原料,把余熱轉化成蒸汽用于生活,把多余的煤氣用來發電……聽一聽,看一看,大家心里更亮堂,不僅打消了原先的疑惑,通過進入沙鋼實地了解,環保監督員們也深深感覺到這些年沙鋼在環境保護上投入之巨大,裝備之先進,管理之嚴格。聯興村村民楊德芳表示,“走了這一圈,我感觸很深,沙鋼從整個環境也好、生產的地方也好,都挺干凈。”王蓉娟感嘆道,沙鋼畢竟是大企業,在開發產品的同時,能夠在環保事業上投入這么多的財力和精力,不僅是企業負責任的表現,更是為周邊老百姓的健康負責。
在參觀考察的同時,一名環保監督員問道,“我家就在廠區邊上,沙鋼的工業廢水怎么處置,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用水?”張新耐心解釋道:“這個你大可放心,沙鋼在工業廢水處置方面主要有兩個途徑,一是在工業冷卻水方面,公司建立了45套工業用水循環系統,實現了循環利用,目前,水的循環利用率達到了97.4%。二是在工業污水方面,沙鋼建立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達標的中水全部用于中水生產,中水利用率達到90%,剩余排放的水全部達標排放。”看到這名環保監督員不住地點頭,張新接著說,多年來,沙鋼堅持把節約能源、少用能源作為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舉措,根據“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堅持從源頭抓起,搞好資源綜合利用,實現了煤氣、蒸汽、爐渣、焦化副產品和工業用水“五大循環回收利用工程”。
此外,環保監督員還了解到,為了確保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沙鋼在每一個生產過程環節都安裝了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儀,實時將數據輸送到市環保局網站上,COD實行每小時監控制,SO2實行每分鐘監控制。環保監督員紛紛感嘆道,“沙鋼在環保上經得住考驗!”
早在“十五”期間,沙鋼集團就提出“打造精品基地、建設綠色鋼城”這一戰略目標。“十二五”以來,沙鋼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不完全統計,沙鋼在環保、節能、資源利用方面投入超過200億元。目前,公司對所有污染源配置了較為完善的環保治理設施,治理工藝和裝備水平居于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同時,沙鋼還先后榮獲全國冶金行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江蘇省“十一五”污染減排先進企業、國家能效四星級企業等榮譽稱號。沙鋼集團常務執行董事、總裁龔盛向環保監督員們承諾,沙鋼堅持環保設備與生產設備“同時運行、同時維護、同時檢修”,當環保設備發生故障時,立即停止生產,確保達標排放。
“這么多年了,做夢也想不到,原來家門口的鋼鐵廠如今成這個模樣!”一名高齡老人感嘆,“看一看廠區,聽一聽規劃,‘花園工廠’所指非虛,沙鋼的努力真是不容易,以后我俚要經常來廠區看看,對沙鋼環保工作進行監督,建設‘綠色鋼城’,也有我俚一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