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這個時期,鋼鐵企業的降本空間似乎已經壓縮殆盡。但鋼價不停下跌,降本的路線還得堅持走。那么,進一步降低成本的空間在哪里?降本的思路還應從何處著手?答案應該是從細節入手。
本期《要聞》版為讀者帶來《沙鋼“降本賬”從細節算起》一文。沙鋼在紛然雜陳的生產、庫存和資源信息中,看到了這樣或那樣的細節,也看到了能“摳”出來的效益。
本報記者陳黎明周麗娜通訊員桑海逢顧彩紅吳春娣
今年初以來,沙鋼在降本增效上不斷使出“制勝招數”,在對細節的追求中,將降本引向更加深入。
在物資采購工作方面,沙鋼將創新備品備件購銷管理作為壓降物資采購成本的主要方法,努力通過物資采購做到降本增效。截至目前,沙鋼壓降各類備品備件庫存占用資金1.15億元。
發電用電工作方面,沙鋼集團開展以提高自發電量、降低用電量為主線的“一降一提”活動,進一步釋放用電效率和效益。10月份,沙鋼自發電比例達到58.99%,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噸鋼電耗成本下降了7元,實現增效約735萬元。
在鋼鐵行業進入寒冬的考驗面前,沙鋼董事局提出,要走“節支降本,創新挖潛增效”道路,全公司每個條線都要查漏洞,算細賬,列出降本節支項目,開展降本增效攻關,在降本節支上增加效益。
“零庫存”有了新內涵
沙鋼某供應處副處長說:“今年,我們創新‘零庫存’模式,賦予‘零庫存’新內涵,在原有的‘零庫存’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零庫存’物資采購范圍,推進虛擬‘零庫存’方式的采購工作。”該副處長介紹說。“虛擬‘零庫存’主要是針對種類較多、通用性較差、領用頻次較低的專用物資。”
“零庫存”是沙鋼管理上的一貫要求,近期提出“零庫存”是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新的延伸,也就是在原來供應采購盡量“零庫存”的基礎上,進而要求對庫存物資重新清理、充分利用等,以壓縮庫存資金。
高爐用噴煤煤槍是消耗量較大的備件。而且,每次車間需要領用該備件前,都需要編制計劃。此外,從編制計劃到領用,還要經過招標、采購、送貨、驗貨、入庫等步驟,耗時較長,容易影響生產。今年,該項備件成功實現了“零庫存”管理模式。這不僅滿足了車間生產,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直接減少采購資金約15萬元/年(與之前招標采購價格相比)。
所謂“零庫存”,并不是指庫存為零,而是指賣方在買方設置倉庫,按買方要求保證最小庫存量,并由買方領用后給予結算的購銷模式。
推行“零庫存”究竟有什么好處?據統計,2014年沙鋼庫存物資(不含合金耐材輔料)占用資金比2013年月均降低5907萬元。“降下來的錢如果用于貸款,按年貸款利率6%計算,就可產生354.42萬元的效益。”該副處長說,“這就是我們大力推行虛擬‘零庫存’的初衷。”
創新的“零庫存”擴大了原本“零庫存”的物資采購范圍。截至目前,已有各類“零庫存”采購合同494份被簽訂,涵蓋五金、機械、電器、原輔料等,涉及具體物資19780項。今年1月~10月份,通過“零庫存”采購模式,直接減少采購成本約800萬元。
據介紹,除了高爐用噴煤煤槍外,像軋輥、輥環之類金額大、數量多的,以及軋鋼、煉鋼、焦化專業備件等型號規格錯綜復雜的備件,都已經被納入虛擬“零庫存”范圍之內。“下一步,我們要對全公司的備品備件進行逐項梳理,探討虛擬‘零庫存’的可行性,爭取實現全覆蓋。”該副處長說。
在實踐中,沙鋼發現,呆滯備品備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物資庫存資金,一度成為降庫的“瓶頸”。原先處理呆滯備件的辦法是:由銷售部門通過網上進行銷售;銷售不掉的就按廢鋼處理。能不能找到更好地解決呆滯物資的辦法呢?沙鋼人提出了回購呆滯物資的想法。
這一設想剛提出,就有供應商噓啼“這簡直就是開玩笑嘛,哪有賣出去的東西再買回來的道理。”然而,為了順利推進該項工作,沙鋼供應處采取了新采購與回購物資相結合的采購模式,尤其對噸鋼承包、“零庫存”、駐廠修理年業務量大的單元實施打包分類,中標單位必須對打包好的呆滯物資進行回購。這一方案讓原先不同意回購的廠家陸續對呆滯物資進行了回購。僅回購呆滯導衛一項,沙鋼就收回資金250萬元。“目前,我們已對呆滯導衛、呆滯電極備件、錐套、拋油環等實現了回購,實現回購資金287萬元。”該副處長說。
此外,沙鋼鼓勵車間改造呆滯備品備件。如轉爐煉鋼三車間需要一臺價值40萬元的電機,經供應處了解,發現一臺類似電機。通過與駐廠修理廠家聯系,經改造,該臺電機完全適用,直接降低采購成本27萬元。
進口備件轉國產化也是該處壓降采購資金的重要措施。“然而,要讓國貨代替進口產品也不是分分鐘的事,需要研究探討可行性,要做到降本不降質。”該副處長說。
沙鋼進口設備較多,而進口設備采用的技術一般較為先進。但隨著使用年限增加,設備的使用性能下降,其可靠性和經濟性也越來越差。“我們在研究進口備件轉國產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降本不降質,并選擇與國內知名專業企業合作,確保國產化備件的質量把控。”該副處長說。
例如,沙鋼焦化煉焦車間的11級日本鍋爐給水泵長期依靠進口,供貨廠家處于壟斷地位,且價格居高不下。針對這一情況,供應處協同車間提出要實現該產品的國產化。然而,由于沒有圖紙,對進口設備進行整體測繪成了“攔路虎”。針對這一難題,該處多次與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并要求廠家派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測繪,出具圖紙,經車間論證后才可組織制作。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最終,該產品成功實現了國產化,且各項參數均達到要求,使用情況良好。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通過呆滯備品備件回購和改造,沙鋼減少備品備件占用資金474萬元。同時,截至目前,共有38項、總價值約1587萬的備件實現了國產化,減少采購資金1046萬元。
電力管理有了新提升
今年初以來,沙鋼集團做出全面深入開展“降本節支、創新挖潛增效”活動的戰略決策,組織發動廣大職工突出工作重點,深挖內部潛力,千方百計向管理要效益。這中間,創新能源管理成為沙鋼降本增效的重大項目。
電力管理的總體思路是抓2個重點:一是充分回收利用鋼鐵生產產生的蒸汽、煤氣等二次能源,增加企業自發電量,少買外購電;二是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包括多用深夜的谷電、少用峰電,同時,加強設備管理、照明用電管理,等等。
沙鋼動力總廠熱電廠圍繞集團公司新調整的發電量任務指標和自發電比例攻關目標,找準制約指標完成的關鍵點組織開展工藝技術攻關。該廠根據各個機組的運行效率,建立發電負荷科學分配運控模型,動態調節好蒸汽、煤氣平衡;在此基礎上,組織人員對鍋爐進行徹底消除缺陷,對空氣預熱器進行維護更換,同時,全面清掃爐膽,使蒸汽發電使用量由原來的180噸/小時提高到200噸/小時,確保發電機組“吃飽開足”,維持高效運行。
該廠領導班子發揮好管理職能,明確責任,職責到位,堅持“煤氣不放散,多發電、發足電”原則,合理安排設備檢修,加強職工業務技能培訓,制定內部單項獎罰管理規定等措施,促進發電指標的穩健提升,10月份共完成發電量3.25億千瓦時,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時,進一步減少外購電實現降本增效。
沙鋼在提高自發電量管理的同時,還切實加強內部生產用能源的管理,組織各個生產分廠科學有效地降低用電消耗,不放過任何一處節電“盲點”,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同步優化生產工藝,提高工序配合度,實現了各生產部門與發電工藝的匹配銜接,大大降低了各工序用電能耗。
動力設備處是沙鋼生產設備的扎口管理部門,為切實降低設備電耗,該部門制定下發了《關于降低用電量臨時獎罰的通知》,明確各級獎罰對象、獎罰目標基數和獎罰方法,激發各部門降低用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聯合各生產分廠、車間,對每一臺設備進行排查,根據設備性能和使用率,采取降低運行負荷、間歇使用或者停用等手段,10月份噸鋼電耗在1月~9月份平均水平的基礎上下降7元,由此增效735萬元。
轉爐煉鋼廠是沙鋼電能消耗大戶,每月電能消耗近1億千瓦時,各類配套用電設施遍布分廠各個角落。根據沙鋼集團降低用電消耗的相關要求,該廠發動各個條線職工結合自身崗位逐個進行節電排查,共排查出改造照明設施、控制耗電設施啟停、調整風機等設施升降速、規范生產操作、改進生產工藝、淘汰高耗能電機等39條節電措施,并全面認真落實。與1月~9月份平均水平相比,10月份實現節電372萬千瓦時。據了解,圍繞節電攻關目標,該廠還將優化生產調度模式,合理安排生產與計劃檢修,加強日常用電管理,以進一步減少損耗。
本期《要聞》版為讀者帶來《沙鋼“降本賬”從細節算起》一文。沙鋼在紛然雜陳的生產、庫存和資源信息中,看到了這樣或那樣的細節,也看到了能“摳”出來的效益。
本報記者陳黎明周麗娜通訊員桑海逢顧彩紅吳春娣
今年初以來,沙鋼在降本增效上不斷使出“制勝招數”,在對細節的追求中,將降本引向更加深入。
在物資采購工作方面,沙鋼將創新備品備件購銷管理作為壓降物資采購成本的主要方法,努力通過物資采購做到降本增效。截至目前,沙鋼壓降各類備品備件庫存占用資金1.15億元。
發電用電工作方面,沙鋼集團開展以提高自發電量、降低用電量為主線的“一降一提”活動,進一步釋放用電效率和效益。10月份,沙鋼自發電比例達到58.99%,提高了近5個百分點,噸鋼電耗成本下降了7元,實現增效約735萬元。
在鋼鐵行業進入寒冬的考驗面前,沙鋼董事局提出,要走“節支降本,創新挖潛增效”道路,全公司每個條線都要查漏洞,算細賬,列出降本節支項目,開展降本增效攻關,在降本節支上增加效益。
“零庫存”有了新內涵
沙鋼某供應處副處長說:“今年,我們創新‘零庫存’模式,賦予‘零庫存’新內涵,在原有的‘零庫存’模式基礎上,進一步擴大‘零庫存’物資采購范圍,推進虛擬‘零庫存’方式的采購工作。”該副處長介紹說。“虛擬‘零庫存’主要是針對種類較多、通用性較差、領用頻次較低的專用物資。”
“零庫存”是沙鋼管理上的一貫要求,近期提出“零庫存”是在廣度和深度上的新的延伸,也就是在原來供應采購盡量“零庫存”的基礎上,進而要求對庫存物資重新清理、充分利用等,以壓縮庫存資金。
高爐用噴煤煤槍是消耗量較大的備件。而且,每次車間需要領用該備件前,都需要編制計劃。此外,從編制計劃到領用,還要經過招標、采購、送貨、驗貨、入庫等步驟,耗時較長,容易影響生產。今年,該項備件成功實現了“零庫存”管理模式。這不僅滿足了車間生產,提高了工作效率,還直接減少采購資金約15萬元/年(與之前招標采購價格相比)。
所謂“零庫存”,并不是指庫存為零,而是指賣方在買方設置倉庫,按買方要求保證最小庫存量,并由買方領用后給予結算的購銷模式。
推行“零庫存”究竟有什么好處?據統計,2014年沙鋼庫存物資(不含合金耐材輔料)占用資金比2013年月均降低5907萬元。“降下來的錢如果用于貸款,按年貸款利率6%計算,就可產生354.42萬元的效益。”該副處長說,“這就是我們大力推行虛擬‘零庫存’的初衷。”
創新的“零庫存”擴大了原本“零庫存”的物資采購范圍。截至目前,已有各類“零庫存”采購合同494份被簽訂,涵蓋五金、機械、電器、原輔料等,涉及具體物資19780項。今年1月~10月份,通過“零庫存”采購模式,直接減少采購成本約800萬元。
據介紹,除了高爐用噴煤煤槍外,像軋輥、輥環之類金額大、數量多的,以及軋鋼、煉鋼、焦化專業備件等型號規格錯綜復雜的備件,都已經被納入虛擬“零庫存”范圍之內。“下一步,我們要對全公司的備品備件進行逐項梳理,探討虛擬‘零庫存’的可行性,爭取實現全覆蓋。”該副處長說。
在實踐中,沙鋼發現,呆滯備品備件占據了很大一部分物資庫存資金,一度成為降庫的“瓶頸”。原先處理呆滯備件的辦法是:由銷售部門通過網上進行銷售;銷售不掉的就按廢鋼處理。能不能找到更好地解決呆滯物資的辦法呢?沙鋼人提出了回購呆滯物資的想法。
這一設想剛提出,就有供應商噓啼“這簡直就是開玩笑嘛,哪有賣出去的東西再買回來的道理。”然而,為了順利推進該項工作,沙鋼供應處采取了新采購與回購物資相結合的采購模式,尤其對噸鋼承包、“零庫存”、駐廠修理年業務量大的單元實施打包分類,中標單位必須對打包好的呆滯物資進行回購。這一方案讓原先不同意回購的廠家陸續對呆滯物資進行了回購。僅回購呆滯導衛一項,沙鋼就收回資金250萬元。“目前,我們已對呆滯導衛、呆滯電極備件、錐套、拋油環等實現了回購,實現回購資金287萬元。”該副處長說。
此外,沙鋼鼓勵車間改造呆滯備品備件。如轉爐煉鋼三車間需要一臺價值40萬元的電機,經供應處了解,發現一臺類似電機。通過與駐廠修理廠家聯系,經改造,該臺電機完全適用,直接降低采購成本27萬元。
進口備件轉國產化也是該處壓降采購資金的重要措施。“然而,要讓國貨代替進口產品也不是分分鐘的事,需要研究探討可行性,要做到降本不降質。”該副處長說。
沙鋼進口設備較多,而進口設備采用的技術一般較為先進。但隨著使用年限增加,設備的使用性能下降,其可靠性和經濟性也越來越差。“我們在研究進口備件轉國產化的過程中,始終堅持降本不降質,并選擇與國內知名專業企業合作,確保國產化備件的質量把控。”該副處長說。
例如,沙鋼焦化煉焦車間的11級日本鍋爐給水泵長期依靠進口,供貨廠家處于壟斷地位,且價格居高不下。針對這一情況,供應處協同車間提出要實現該產品的國產化。然而,由于沒有圖紙,對進口設備進行整體測繪成了“攔路虎”。針對這一難題,該處多次與廠家進行技術交流,并要求廠家派技術人員到現場進行測繪,出具圖紙,經車間論證后才可組織制作。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最終,該產品成功實現了國產化,且各項參數均達到要求,使用情況良好。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通過呆滯備品備件回購和改造,沙鋼減少備品備件占用資金474萬元。同時,截至目前,共有38項、總價值約1587萬的備件實現了國產化,減少采購資金1046萬元。
電力管理有了新提升
今年初以來,沙鋼集團做出全面深入開展“降本節支、創新挖潛增效”活動的戰略決策,組織發動廣大職工突出工作重點,深挖內部潛力,千方百計向管理要效益。這中間,創新能源管理成為沙鋼降本增效的重大項目。
電力管理的總體思路是抓2個重點:一是充分回收利用鋼鐵生產產生的蒸汽、煤氣等二次能源,增加企業自發電量,少買外購電;二是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主要包括多用深夜的谷電、少用峰電,同時,加強設備管理、照明用電管理,等等。
沙鋼動力總廠熱電廠圍繞集團公司新調整的發電量任務指標和自發電比例攻關目標,找準制約指標完成的關鍵點組織開展工藝技術攻關。該廠根據各個機組的運行效率,建立發電負荷科學分配運控模型,動態調節好蒸汽、煤氣平衡;在此基礎上,組織人員對鍋爐進行徹底消除缺陷,對空氣預熱器進行維護更換,同時,全面清掃爐膽,使蒸汽發電使用量由原來的180噸/小時提高到200噸/小時,確保發電機組“吃飽開足”,維持高效運行。
該廠領導班子發揮好管理職能,明確責任,職責到位,堅持“煤氣不放散,多發電、發足電”原則,合理安排設備檢修,加強職工業務技能培訓,制定內部單項獎罰管理規定等措施,促進發電指標的穩健提升,10月份共完成發電量3.25億千瓦時,達到歷史同期最好水平,同時,進一步減少外購電實現降本增效。
沙鋼在提高自發電量管理的同時,還切實加強內部生產用能源的管理,組織各個生產分廠科學有效地降低用電消耗,不放過任何一處節電“盲點”,建立聯動協作機制,同步優化生產工藝,提高工序配合度,實現了各生產部門與發電工藝的匹配銜接,大大降低了各工序用電能耗。
動力設備處是沙鋼生產設備的扎口管理部門,為切實降低設備電耗,該部門制定下發了《關于降低用電量臨時獎罰的通知》,明確各級獎罰對象、獎罰目標基數和獎罰方法,激發各部門降低用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聯合各生產分廠、車間,對每一臺設備進行排查,根據設備性能和使用率,采取降低運行負荷、間歇使用或者停用等手段,10月份噸鋼電耗在1月~9月份平均水平的基礎上下降7元,由此增效735萬元。
轉爐煉鋼廠是沙鋼電能消耗大戶,每月電能消耗近1億千瓦時,各類配套用電設施遍布分廠各個角落。根據沙鋼集團降低用電消耗的相關要求,該廠發動各個條線職工結合自身崗位逐個進行節電排查,共排查出改造照明設施、控制耗電設施啟停、調整風機等設施升降速、規范生產操作、改進生產工藝、淘汰高耗能電機等39條節電措施,并全面認真落實。與1月~9月份平均水平相比,10月份實現節電372萬千瓦時。據了解,圍繞節電攻關目標,該廠還將優化生產調度模式,合理安排生產與計劃檢修,加強日常用電管理,以進一步減少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