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陜鋼漢鋼公司在2014年三項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再次吹響了深化改革的號角。擂響了“大部制改革”的戰鼓,在這新的歷史起點上,勇于拼搏的漢鋼人,又一次站在了歷史的潮頭,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和體制機制創新,在“去庫存、調結構”中邁出了鏗鏘的步伐,取得了機構大幅精簡、人員大幅縮編、經濟技術指標大幅改善的不俗業績。
聚焦突破點,最大限度激發內生動力
過去的一年,陜鋼漢鋼公司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勢下,下大力氣以改革求突破、以改革促轉型,確定了“機構精簡、人員精干、工作高效”的改革方向,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減少機構設置和管理層級,實現管理扁平化、人員精干、工作高效的目的。
2015年,漢鋼公司大膽實施機構調整、整合方案,科學設置與公司300萬噸鋼產能相匹配的精簡、高效的組織機構,從全局出發,不斷強化內部改革、創新管理機制,將公司職能部門和二級單位由最初的30個縮減合并整合成為18,職工人數縮減1702人;同時,漢鋼公司堅決貫徹集團“四個統籌統管”改革,在認真做好高配合銜接的同時,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全面保證一體化運作平臺的搭建,使得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同步提升,最大限度激發了活力與動力,鋼材庫存同比降低76%,原燃料庫存同比降低44%。
瞅清精準點,最大角度重樹指標新尺
機構精簡完成后,行政效能是否進一步提高,才是檢驗結果的標準。漢鋼公司按照統一、精簡、效能的原則,陸續出臺了《機構職能改革調整方案》、《關于機構調整的通知》等文件,新組建了煉鐵事業部、鋼軋事業部、供銷部、設備管理中心等二級單位,讓有豐富一線工作經驗的副總經理親自掛帥領導,穩步推行總體統籌管理,實現了高爐燃料比、煤氣利用率、綜合返礦率、固體燃料單耗等技術指標逐月向好的良性循環發展。年底完成了高爐燃料比在利用了50%二級焦炭的基礎上,同比降低20kg/t;綜合返礦率16.8%,同比降低30%左右等指標新尺。
畫牢高壓線,最大力度規范權力運行
深化改革,需要匯聚各方力量;保障改革,需要進行自我革命。既要不設藩籬讓新思想新方式脫穎而出,又要不傷筋動骨。漢鋼公司把嚴管黨治黨和機構改革高度融合,用制度和群眾評議作為干部管理的上下界限。
2015年,漢鋼公司相繼對60多名助理級以上處級干部進行了半年和年終考評,并將考評結果將與個人績效收入相掛鉤。職工代表共填寫民主測評表1513份,向公司推薦后備干部68人,調整晉升處級干部21人,交流干部10人;同時還將“關鍵少數”管理延伸到班組長一級,采取了考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直接深入車間班組,由班組長當面述職、全體班組成員現場打分的方式,開展了對全公司220名基層班組長的考評。其中20%的排名靠后的班組長崗位,相關單位重新進行了公開競聘。
盯緊運營監督,最大程度創建權利共享平臺
漢鋼公司通過職代會和民主評價等舉措,讓企業改革內涵延伸到了民主管理板塊,并充分保障了職工對公司生產經營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讓企業生產經營決策權,放在陽光下,交給職工,由職工代表共享。此舉不僅凝聚了職工的向心力,而且促使職工為企業發展出謀劃策,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015年漢鋼公司累計組織開展12次籌備會、12次民主評價會和1次復議會。評價項目領域由初的大宗原燃料采購、銷售逐漸向外協外包、后勤服務、工程建設、倉儲物流、工資發放等方面拓展。公司榮獲陜西省2015年度“廠務公開職代會四星級單位”稱號。
夯實改革基礎,最大幅度延伸效果觸點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破解問題的“一盤大棋”,也是產生效益的“一局活棋”。在改革中職工群眾是不折不扣的參與者,做好職工工作,讓他們主觀愿意、思想積極、行動迅速是改革成為“一局活棋”的基礎。
漢鋼公司在制定改革方案中,首先將職工利益放在首位,響亮提出“減人不減資,增人不增資”的全口徑人力資源優化原則,在不增加企業工資總額的情況下,以外包崗位回收、重造、內部減員方式,增加員工收入,激發員工參與改革的積極性。2015年,漢鋼公司回收外包崗位308個,減少外圍外包用工992人,人均鋼產量由年初的453.51噸增加到600.14噸/年,人均產鋼量增加146.63噸/年。員工工資同比收入增加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