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鋼股份公司一熱軋IF鋼出爐溫度最低達到1149℃,為降低制造成本和提高產品表面質量提供了有力支撐。
低溫出爐可以降低熱軋燃耗、氧化燒損及提高鋼板的韌性,提高生產效率。但低溫出爐的推行需要有客戶明確要求、一貫制的質量設計、一體化的排產規則、高效均勻的加熱技術、穩定的軋制狀況和配套的邊部質量保證方法等一系列條件支撐。股份公司在前期投入倒角結晶器和完成一熱軋2號加熱爐蓄熱式改造的基礎上,于2015年重點向降低熱軋板坯出爐溫度宣戰。該工作是熱軋作業部降本增效的重點工作,他們堅持以品種為主線,以產線為支撐,強化專業分工合作,不斷降低板坯出爐溫度,實現降本和提質的雙贏。圍繞降低一熱軋IF鋼出爐溫度工作,熱軋作業部成立了“冷軋料低溫軋制技術”專項創新攻關組,對加熱爐、粗軋和精軋等區域不斷優化。
在加熱爐工序,積極開展加熱制度優化調整試驗,重點針對厚規格IF軟鋼進行降溫。為防止翹皮缺陷,制定實施縮短在爐時間方案,區別冷裝和熱裝并分規格對板坯在爐時間和出爐溫度進行了細致規范,通過規范軋制單元過渡等措施來減小在爐時間。為進一步鼓勵降低出爐溫度和提高崗位操作水平,攻關組建立了降低出爐溫度的獎勵機制,與既有的紅旗班組評比活動相結合,調動了崗位職工積極性,四班操作差異逐漸縮小。
作為板坯離開加熱爐后的第一道工序,粗軋環節的溫降降幅控制是攻關組關注的重點。通過加強設備功能精度管理,對設備進行改造、減小R2工作輥冷卻水的流量等不斷降低粗軋溫降。同時,圍繞軋制速度提升,優化R2拋鋼距離,保證了軋制節奏提升2秒。經過不懈努力,冷軋料粗軋溫降已經降低至169℃,為進一步降低出爐溫度創造了條件。
精軋區域是降低出爐溫度的支撐性環節,決定了整體工作的成敗,是攻關組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加快軋制速度,減少精軋環節溫降,攻關組嘗試空過板卷箱,對3mm厚SPHC和IF軟鋼分別開展10次和5次降溫試驗,通過多次跟蹤軋制穩定性無明顯問題,并且帶鋼表面質量良好。為降低薄規格軋制時精軋機的負荷,提高軋制穩定性,攻關組還開展了精軋降低中間坯試驗,實現更多規格溫降和切損的雙降。在精軋區域攻關過程中,攻關組在設備管理方面也取得了進步,他們對軋機牌坊中心位置標定方法進行優化,并明確精軋側導板測量要求與注意事項,提高精軋機穿帶時對中性和頭部軋制穩定性,有效降低了帶鋼邊部缺陷的發生率。為進一步減小帶鋼溫降幅度,還研究形成了機架間冷卻水方案,攻關組還積極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經驗,對SSP錘頭進行改造,不斷改善帶鋼邊部質量。
經過持續攻關和改善,攻關組步步為營,不斷前進,截至2015年11月份,一熱軋IF鋼出爐溫度由平均1260℃降至1220℃,最低降至1180℃。然而,國內頂尖企業的這兩項數據卻分別是1160℃和1150℃。12月份,股份公司決定進一步降低熱軋出爐溫度。結合國內兩家用戶30卷IF鋼訂單,股份公司技術質量部、生產部、熱軋作業部和煉鋼作業部聯合對訂單、技術、設備和生產組織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最終決定:目標要高大,風險要預防,一步降到位。技術質量部制定了全流程生產組織方案,經生產部積極組織和煉鋼作業部地大力配合,用于低溫出爐的倒角板坯按時保質的完成備坯。熱軋作業部提前對設備和工藝狀態進行檢查和準備。12月30日,30個卷順利下線,平均出爐溫度1159℃,最低出爐溫度1149℃,達到了國內頂尖水平。
出爐溫度降低的同時,這次試驗的軋制公里數由之前的50公里拓展到70公里。同時,股份公司一熱軋3號加熱爐蓄熱式改造即將完成,勢必為下一步的低成本生產高端高效產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低溫出爐可以降低熱軋燃耗、氧化燒損及提高鋼板的韌性,提高生產效率。但低溫出爐的推行需要有客戶明確要求、一貫制的質量設計、一體化的排產規則、高效均勻的加熱技術、穩定的軋制狀況和配套的邊部質量保證方法等一系列條件支撐。股份公司在前期投入倒角結晶器和完成一熱軋2號加熱爐蓄熱式改造的基礎上,于2015年重點向降低熱軋板坯出爐溫度宣戰。該工作是熱軋作業部降本增效的重點工作,他們堅持以品種為主線,以產線為支撐,強化專業分工合作,不斷降低板坯出爐溫度,實現降本和提質的雙贏。圍繞降低一熱軋IF鋼出爐溫度工作,熱軋作業部成立了“冷軋料低溫軋制技術”專項創新攻關組,對加熱爐、粗軋和精軋等區域不斷優化。
在加熱爐工序,積極開展加熱制度優化調整試驗,重點針對厚規格IF軟鋼進行降溫。為防止翹皮缺陷,制定實施縮短在爐時間方案,區別冷裝和熱裝并分規格對板坯在爐時間和出爐溫度進行了細致規范,通過規范軋制單元過渡等措施來減小在爐時間。為進一步鼓勵降低出爐溫度和提高崗位操作水平,攻關組建立了降低出爐溫度的獎勵機制,與既有的紅旗班組評比活動相結合,調動了崗位職工積極性,四班操作差異逐漸縮小。
作為板坯離開加熱爐后的第一道工序,粗軋環節的溫降降幅控制是攻關組關注的重點。通過加強設備功能精度管理,對設備進行改造、減小R2工作輥冷卻水的流量等不斷降低粗軋溫降。同時,圍繞軋制速度提升,優化R2拋鋼距離,保證了軋制節奏提升2秒。經過不懈努力,冷軋料粗軋溫降已經降低至169℃,為進一步降低出爐溫度創造了條件。
精軋區域是降低出爐溫度的支撐性環節,決定了整體工作的成敗,是攻關組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加快軋制速度,減少精軋環節溫降,攻關組嘗試空過板卷箱,對3mm厚SPHC和IF軟鋼分別開展10次和5次降溫試驗,通過多次跟蹤軋制穩定性無明顯問題,并且帶鋼表面質量良好。為降低薄規格軋制時精軋機的負荷,提高軋制穩定性,攻關組還開展了精軋降低中間坯試驗,實現更多規格溫降和切損的雙降。在精軋區域攻關過程中,攻關組在設備管理方面也取得了進步,他們對軋機牌坊中心位置標定方法進行優化,并明確精軋側導板測量要求與注意事項,提高精軋機穿帶時對中性和頭部軋制穩定性,有效降低了帶鋼邊部缺陷的發生率。為進一步減小帶鋼溫降幅度,還研究形成了機架間冷卻水方案,攻關組還積極學習借鑒先進企業經驗,對SSP錘頭進行改造,不斷改善帶鋼邊部質量。
經過持續攻關和改善,攻關組步步為營,不斷前進,截至2015年11月份,一熱軋IF鋼出爐溫度由平均1260℃降至1220℃,最低降至1180℃。然而,國內頂尖企業的這兩項數據卻分別是1160℃和1150℃。12月份,股份公司決定進一步降低熱軋出爐溫度。結合國內兩家用戶30卷IF鋼訂單,股份公司技術質量部、生產部、熱軋作業部和煉鋼作業部聯合對訂單、技術、設備和生產組織等諸多因素綜合考慮,最終決定:目標要高大,風險要預防,一步降到位。技術質量部制定了全流程生產組織方案,經生產部積極組織和煉鋼作業部地大力配合,用于低溫出爐的倒角板坯按時保質的完成備坯。熱軋作業部提前對設備和工藝狀態進行檢查和準備。12月30日,30個卷順利下線,平均出爐溫度1159℃,最低出爐溫度1149℃,達到了國內頂尖水平。
出爐溫度降低的同時,這次試驗的軋制公里數由之前的50公里拓展到70公里。同時,股份公司一熱軋3號加熱爐蓄熱式改造即將完成,勢必為下一步的低成本生產高端高效產品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