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河鋼礦業著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科技創新和工藝攻關,構建科技創新體系,大大提高了科技創新能力。其主持的《復雜環境金屬礦露天轉地下充填開采與尾礦內排協同技術研究》近日獲得了2015年度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礦山井下安全避險信息系統研究》獲得三等獎。
《復雜環境金屬礦露天轉地下充填開采與尾礦內排協同技術研究》前后歷經5年時間,由河鋼集團、河鋼礦業和中南大學共同完成。項目以創建露天轉地下無尾礦庫綠色礦山為目標,成功創建了采場充填、采空區充填與露天坑尾礦膠結堆填的協同機制,首次實現了露天轉地下鐵礦高效充填回采并實現尾礦“零排放”;研究了基于微震監測技術的露天地下一體化監測系統和災害聯動預報技術,開發了露天地下安全協同監測監控技術體系;采用地下露天協同高效充填技術,解決了露天轉地下銜接部位采場充填接頂技術難題,實現了境界礦柱的安全回采;提出了露天坑尾礦膠結堆填及井下全尾砂充填體質量控制標準,為推廣應用全尾礦內排露天坑膠結堆填技術,以露天坑取代尾礦庫排放尾砂提供了依據。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礦山井下安全避險信息系統研究》由河鋼礦業自主完成。該項目自主研制多項專利產品,其中智能型監測監控分站實現了對現場設備及環境參數的可靠監測及傳輸;全隔離、高速CAN總線通信實現了多網合一,不同系統間通過同一光纖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同時采用千兆自愈光纖環網全面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在井下光纖斷裂后,環網能夠迅速建立新的連接;人員定位分站、識別卡等設備研制解決了井下人員定位精確低問題,可及時掌握井下人員的分布情況等。
據了解,河鋼礦業以集團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導,立足于集團科技創新整體部署,著眼于攻克生產經營和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技術工藝難題和薄弱制約環節,探索建立了新型的具有礦山特色的科技創新新路子,逐漸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型技術創新創效體系,自主創新創效能力顯著增強。
《復雜環境金屬礦露天轉地下充填開采與尾礦內排協同技術研究》前后歷經5年時間,由河鋼集團、河鋼礦業和中南大學共同完成。項目以創建露天轉地下無尾礦庫綠色礦山為目標,成功創建了采場充填、采空區充填與露天坑尾礦膠結堆填的協同機制,首次實現了露天轉地下鐵礦高效充填回采并實現尾礦“零排放”;研究了基于微震監測技術的露天地下一體化監測系統和災害聯動預報技術,開發了露天地下安全協同監測監控技術體系;采用地下露天協同高效充填技術,解決了露天轉地下銜接部位采場充填接頂技術難題,實現了境界礦柱的安全回采;提出了露天坑尾礦膠結堆填及井下全尾砂充填體質量控制標準,為推廣應用全尾礦內排露天坑膠結堆填技術,以露天坑取代尾礦庫排放尾砂提供了依據。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礦山井下安全避險信息系統研究》由河鋼礦業自主完成。該項目自主研制多項專利產品,其中智能型監測監控分站實現了對現場設備及環境參數的可靠監測及傳輸;全隔離、高速CAN總線通信實現了多網合一,不同系統間通過同一光纖網絡進行數據傳輸,同時采用千兆自愈光纖環網全面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在井下光纖斷裂后,環網能夠迅速建立新的連接;人員定位分站、識別卡等設備研制解決了井下人員定位精確低問題,可及時掌握井下人員的分布情況等。
據了解,河鋼礦業以集團科技發展規劃為指導,立足于集團科技創新整體部署,著眼于攻克生產經營和工程建設中存在的技術工藝難題和薄弱制約環節,探索建立了新型的具有礦山特色的科技創新新路子,逐漸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開放型技術創新創效體系,自主創新創效能力顯著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