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推進精益管理中,河鋼宣鋼煉鐵廠充分發揮生產骨干的“中堅力量”,通過做好優化生產工藝、降低介質消耗、廢舊備件修復等文章,達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實力”的目標。1-3月份,該廠各作業區共征集各類“生金秘方”30余項,降低生產成本30余萬元。
球團作業區回轉窯二組組長李志明和配料二組組長李忠東是有了名的“技改降本達人”,在組織好日常生產的同時,他們細摳每一項費用,將挖潛目光鎖定在每個生產環節。回轉窯二組小輥篩的輥磨損后出現漏料、布料不勻等影響生產工藝的諸多弊病,必須及時更換才能達到生產工藝要求。可每次看到替換下來的廢舊篩輥,想到更換備件的高額費用,李志明心疼的不得了。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經過多次測量、對比,發現大輥篩工藝要求的間隙要比小輥篩大,他試著把磨損后的篩輥安裝在大輥篩上使用,結果工藝完全滿足生產需求,這樣將磨損輥“換位上崗”,年可節約篩輥10根,備件費用降低7.5萬元。李忠東所在班組的分料器擋板材質為高分子板,因為常與原料親密接觸,擋板磨損較為嚴重,每次檢修都需要更換。細心的李忠東發現回轉窯一組替下的廢舊高分子板面積較大,經過測量發現,除去破損部分完全可以利用到分料器上,于是他帶領班組職工做好回收和裁剪工作。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回收與裁剪工作卻能節約成本近7千元。
動力作業區4#高爐循環水泵組共有空冷器10臺,負責為4#高爐24小時不間斷輸送降溫軟水。由于空冷器冷卻管為碳鋼材質,長期循環使用易發生腐蝕、漏水現象。為達到高爐冷卻水溫要求,不僅需要經常補水,全組30臺風扇還必須滿負荷運行,耗水、耗電量居高不下。為降服水、電“老虎”,工會組長劉久利帶領職工經過多方尋找、查詢和資料采集,提出將漏水嚴重的7#、8#兩臺空冷器的2800根長9m、直徑20mm的碳鋼冷卻管改為不銹鋼散熱管,在得到廠及作業區同意后,更換作業如期進行。改造完成后,經生產實踐驗證,用水量降低了80%,風扇開啟數量也減少至10臺,年可節約水、電費用20余萬元。
原料作業區的生產骨干們針對運轉皮帶多、托輥多的生產實際,將修舊利廢作為降本“第一站”,將舊電機、舊減速器進行拆檢,對壞部件進行修復、更換,并通過清洗、加潤滑脂組裝的方式,使設備實現再上崗,僅此兩項節約備件費用達1萬余元……這樣的“改造之風”吹遍了全廠各個角落,廣大干部職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在解決制約生產順行難題的同時捧回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球團作業區回轉窯二組組長李志明和配料二組組長李忠東是有了名的“技改降本達人”,在組織好日常生產的同時,他們細摳每一項費用,將挖潛目光鎖定在每個生產環節。回轉窯二組小輥篩的輥磨損后出現漏料、布料不勻等影響生產工藝的諸多弊病,必須及時更換才能達到生產工藝要求。可每次看到替換下來的廢舊篩輥,想到更換備件的高額費用,李志明心疼的不得了。于是,他利用業余時間,經過多次測量、對比,發現大輥篩工藝要求的間隙要比小輥篩大,他試著把磨損后的篩輥安裝在大輥篩上使用,結果工藝完全滿足生產需求,這樣將磨損輥“換位上崗”,年可節約篩輥10根,備件費用降低7.5萬元。李忠東所在班組的分料器擋板材質為高分子板,因為常與原料親密接觸,擋板磨損較為嚴重,每次檢修都需要更換。細心的李忠東發現回轉窯一組替下的廢舊高分子板面積較大,經過測量發現,除去破損部分完全可以利用到分料器上,于是他帶領班組職工做好回收和裁剪工作。雖然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回收與裁剪工作卻能節約成本近7千元。
動力作業區4#高爐循環水泵組共有空冷器10臺,負責為4#高爐24小時不間斷輸送降溫軟水。由于空冷器冷卻管為碳鋼材質,長期循環使用易發生腐蝕、漏水現象。為達到高爐冷卻水溫要求,不僅需要經常補水,全組30臺風扇還必須滿負荷運行,耗水、耗電量居高不下。為降服水、電“老虎”,工會組長劉久利帶領職工經過多方尋找、查詢和資料采集,提出將漏水嚴重的7#、8#兩臺空冷器的2800根長9m、直徑20mm的碳鋼冷卻管改為不銹鋼散熱管,在得到廠及作業區同意后,更換作業如期進行。改造完成后,經生產實踐驗證,用水量降低了80%,風扇開啟數量也減少至10臺,年可節約水、電費用20余萬元。
原料作業區的生產骨干們針對運轉皮帶多、托輥多的生產實際,將修舊利廢作為降本“第一站”,將舊電機、舊減速器進行拆檢,對壞部件進行修復、更換,并通過清洗、加潤滑脂組裝的方式,使設備實現再上崗,僅此兩項節約備件費用達1萬余元……這樣的“改造之風”吹遍了全廠各個角落,廣大干部職工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在解決制約生產順行難題的同時捧回了可觀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