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鋼邯鋼三煉鋼廠技術人員根據職工所提的合理化建議,優化板坯中間包耐材生產新工藝,使中間包澆余剩鋼由以往的350毫米降至200毫米,每澆次減少中間包澆余剩鋼4.5噸,提高了單爐成坯量,降低了鋼鐵料消耗。
發揮職工集體智慧,助力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該廠開展了職工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其中“降低連鑄中間包澆余剩鋼”就是征集到的一項建議。該廠生產技術科根據職工所提的該項合理化建議,對連鑄中間包擋渣墻和擋渣壩進行了數值模擬和科學論證,在保證鋼水合理流動和夾雜物成分上浮的前提下優化工藝。技術人員現場調研后設計方案,把中間包擋渣墻和擋渣壩較原來降低150毫米,每澆次可以減少澆余剩鋼4.5噸。
通過一個多月的試驗和取樣分析,鋼水純凈度與改造前無明顯變化,軋后質量穩定。于是,他們自己動手改造了兩臺板坯,在減少澆余剩鋼的同時,還避免了后續切割澆余大塊。
發揮職工集體智慧,助力產品升級和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該廠開展了職工合理化建議征集活動,其中“降低連鑄中間包澆余剩鋼”就是征集到的一項建議。該廠生產技術科根據職工所提的該項合理化建議,對連鑄中間包擋渣墻和擋渣壩進行了數值模擬和科學論證,在保證鋼水合理流動和夾雜物成分上浮的前提下優化工藝。技術人員現場調研后設計方案,把中間包擋渣墻和擋渣壩較原來降低150毫米,每澆次可以減少澆余剩鋼4.5噸。
通過一個多月的試驗和取樣分析,鋼水純凈度與改造前無明顯變化,軋后質量穩定。于是,他們自己動手改造了兩臺板坯,在減少澆余剩鋼的同時,還避免了后續切割澆余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