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鋼集團領導在相關會議多次強調,各部門、單位要進一步夯實基礎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質量,把各項規章制度執行到位。基于此,各部門、單位要在嚴格執行工藝紀律,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積極開展非計劃產品攻關等方面做足功課。應該說,在這些方面,有些單位通過努力已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但從本鋼集團整體來看,僅靠幾家單位的業績實現向質量要效益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唯有全流程、全工序、全員的廣泛參與,讓質量成為提升企業附加值、擴大市場份額和形成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新動力,才能真正推動質量工作的全面推進和提升。
工藝紀律是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為維護工藝的嚴肅性,保證工藝貫徹執行,確保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文明生產而制訂的某些有約束性的規定,工藝紀律是確保企業有秩序地進行生產活動的重要法規之一。在嚴格執行工藝紀律中,需要各部門進一步補充完善現有工藝紀律,對各單位進行有效指導、檢查、考核;需要各單位強勢推進、扎實管理、對出現的薄弱環節認真整改,最終達到持續改進的效果,形成閉環管理。在這方面,板材公司以開展6S管理為契機,對工藝制度、操作規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專項檢查的做法就值得借鑒。他們到各單位進行專項檢查,從作業現場到各操作機臺,從工藝管理到規章制度,無不列入檢查之列,并定期發布檢查評比通報,對好的管理方法建議推廣。對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堅決責令迅速整改,通過對照檢查、經驗總結、整改提高等階段的實施,以此促進生產、設備、工藝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以此推進各工序過程可控,從源頭上控制產品質量,以此增加企業效益。
操作規程是為保證本部門的生產、工作能夠安全、穩定、有效運轉而制訂的,相關人員在操作設備或辦理業務時必須遵循的程序或步驟。嚴格遵守操作規程,生產大鏈條順暢有序,設備穩定運行,人身安全得以保障,會帶給企業顯著的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在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中,需要各部門、單位不斷強化安全質量標準化建設,建立起以“物”為對象的技術標準,以“事”為對象的管理標準,以“人”為對象的工作標準的安全質量標準化工作體系。在這方面,一些單位的做法同樣值得借鑒。其中,有的單位實行每月“查、評、比”質量標準化升級措施;有的單位實行周檢或旬檢、月檢及動態質量工序流程監督;有的單位通過安全質量剖析式檢查,開展質量標準化評優找差,推動安全質量全方位、全過程動態達標。這些舉措的實施,不僅讓職工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動上堅決落實,細節上特別謹慎,更是有效杜絕了設備“小耽誤”和各類安全隱患的產生,進而提升了產品質量,增加了企業效益。
非計劃產品是指產品質量、規格、牌號未滿足生產計劃及訂貨合同要求,且造成經濟損失的產品,包括廢品、不良品、改判合格品及計劃外過渡品。大量非計劃品的產生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管理上存在著的漏洞。按照本鋼集團的要求,質管部門要將技術質量管理作為重中之重的任務來抓,以制約產品質量提升的非計劃品為抓手,組織各單位成立非計劃品攻關小組,開展一系列攻關。而在降低非計劃品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改變傳統的理念,徹底摒棄了“重生產輕質量”的觀念,要更加注重質量和管理,樹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戶”的思想。尤其是各生產廠之間、生產廠內部各工序間要按“工藝服從”的原則組織生產,做到工序間服從、設備服從工藝、生產服從工藝制度“三服從”,全方位保證標準化作業,確保工藝過程控制穩定。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質量管理永遠在路上。各部門、單位在質量管理上要敢擔當,勇創新,更好地組織職工從抓好工藝紀律、操作規程、非計劃產品攻關等基礎管理工作入手,實實在在地把質量管理工作做到位,筑牢質量管理基石,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