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三項制度”改革,提升職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該公司進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領導人員選拔使用上打破原有級別限制,實行目標責任制和競聘制,按照市場標準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同時設計一套由利潤總額、銷售收入、總資產報酬率、職工收入水平等指標組成的指標評價體系,在各級經營者中形成“賽馬”機制,使各級經營者拋開傳統“官本位”思想,樹立市場觀念,立足崗位努力工作。加快推進人力資源優化,重點開展管理和技術崗位人員優化,通過推行全員競爭上崗、待遇差異化等方式,提升職工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搞活內部分配,探索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打破分配的“大鍋飯”,解放生產力。同時,探索職工社會化就業有效方式,積極轉移安置主業富余人員,提升企業發展活力。
全面推進管理結構調整,提升企業經營活力和效率。該公司本著“簡化、瘦身、放權、搞活”原則,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按照“二級管理”與“三級管理”有機結合的管理結構,壓縮管理層級,優化機構設置,努力實現板塊機關與核心單元企業一體化運行、機構設置扁平化。完善對單元企業的授權,使各管理層級職能體系更加清晰完善,差異化授權體系有效落實,體現所屬單元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提升企業經營活力和效率。該公司將對市場化經營成熟的企業采取財務管控方式,對其他市場化經營尚未成熟的企業采取戰略管控方式,將生產經營的具體權限全部下放到單元企業,讓單元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結合各單元企業實際,該公司本著“精干、高效”“一企一策”原則,優化設計各單元企業管理和技術崗位編制定員方案,設定單元企業編制定員目標。
全面推進經營模式創新,提高企業經營活力。該公司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變依托鞍鋼、依靠鞍鋼為借助鞍鋼這個平臺,勇于闖市場,在市場中做強做大。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多元化企業特點,通過承包經營、出資入股、引進第三方機構等方式,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對市場化經營比較成熟、擁有專有技術和行業發展優勢且資產規模較小的單位,嘗試推行經營者和核心崗位人員增資入股、股權激勵等方式,實現企業與經營者、核心技術管理層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為鋼鐵主業提供保產服務的單位,該公司將積極跟蹤內部經營承包的經營運行情況,研究解決運行中存在的問題,為承包經營項目規范運行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對以餐飲、公共服務為主的生活服務業務,在立足于服務鞍鋼基礎上,通過引入第三方的方式,加強和完善管理,整合內部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和服務質量。對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種植養殖、商貿、乳業等業務,以發展混合所有制為目標,采取引入非國有資本、入股非國有企業等方式開展合資合作,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使用效率。同時,探索幼教服務業務市場化改革,劃小業務單元,推進企業經營模式改革。
全面推進生產運營效率和效益提升,提高企業盈利水平。該公司加強生產運營監控,及時掌握各單位生產運行情況,對項目進行全方位管控。
依靠科技進步,強化產品結構調整,擴大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產量,推進現有資源和產品向產業鏈下游,向專業化、高附加值和有市場競爭力的方向轉移。加強成本管控,推行市場化管理模式,全力壓縮各類非生產性支出。強化經營管控,通過加大信息采集力度,開展市場調研等方式,及時掌握生產工藝狀況和市場信息,提高供銷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改變過去大統籌的思維,加大市場開拓,大力開辟“第二戰場”,調動廣大干部職工尤其是班組長、車間主任等一線能人的積極性,動員他們組成小而精、小而活的隊伍找項目、攬活源、闖市場。此外,該公司還著力加強資金管控,把資金風險防范和保證資金鏈安全放在首位,確保全年總體“兩條紅線”指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