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提出,鋼鐵產業和資源產業是鞍鋼集團重資產所在,如今卻雙雙進入低收益期,生產經營受到嚴峻挑戰,多元產業對主業的支撐力還不夠、協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還不強。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和未來競爭力提升,必須現在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契機,著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以習近平總書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推進干部作風轉變”重要講話為指引,迅速拉開全面推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大幕。未來3-5年,鞍鋼集團鋼鐵、非鋼、資源三大板塊營業收入計劃占比為6:3:1。
這意味著至2020年,鞍鋼集團各個板塊的銷售收入都要按照比例大幅提升。該公司產業結構調整思路正式納入2017-2019年三年規劃,提出鋼鐵產業要注重內涵式和外延式發展,堅持強身健體、提質增效,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特色產品系列;非鋼產業要加大投資支持力度,培育新產業、新業態、開拓新市場,重點培育發展金融、現代物聯+、智能制造等;資源產業要推進“三個轉變”,在協調發展中,鞏固礦山產業資源優勢,提升釩鈦業務比例,提升資源產業市場競爭力。
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確定后,該公司高層相繼到鞍山鋼鐵、鞍鋼礦業、綜合發展公司、信息產業公司及下屬單位調研,召開科技工作座談會,與區域和板塊單位負責人進行談話,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思路的落地。要求鞍鋼信息產業公司要抓住發展機遇,乘勢而上,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動力和活力,通過提升服務水平提供有效供給,以大智慧、大胸懷、大氣魄實現企業大發展,成為鞍鋼集團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產業支撐單元。要求鞍山鋼鐵提升生產工藝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把鲅魚圈分公司打造成“兩化融合”的智能化樣板工廠。要求非鋼產業要有開放的思維,準確的定位,清晰的發展路線圖,推動服務業和制造業大融合,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進軍新產業、新業態,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真正做到“立足鞍鋼,走向市場,孵化于母體,成長壯大于社會,又回饋鞍鋼”。礦業公司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進由生產模式向經營模式轉變、由高成本向低成本轉變、由內向型發展向外向型發展轉變的有效落地,打造最具競爭力的礦山企業,在產業化發展和智能化創新型企業建設方面走前頭作表率。
目前,鞍鋼集團產業結構調整方案已下發,各子企業正緊鑼密鼓分析各自產業結構現狀,厘清調整方向和思路,制定調整方案和規劃,推動全集團范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由規劃變為現實。
鞍山鋼鐵提出以調整升級為重點,穩步發展鋼鐵主業。在做精、做強鋼鐵主業的同時,依托穩定的鋼鐵主業產業鏈資源優勢,以完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發展主線,構建新的戰略支撐和效益增長極,重點發展物流產業、清潔能源發電產業、煤化工產業、氣體產業以及金屬制品產業,打造鋼鐵產業與相關產業協調發展生態圈。
攀鋼提出要穩步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做強“釩鈦”和“鋼鐵”兩大主要產業,做優兩大基礎產業:礦產資源基礎產業和以CⅢ(現代物聯)、DⅢ(產業鏈金融)、GⅢ(產業鏈貿易)三大平臺為支撐的新興產業。同時,做好特色非鋼產業,將平臺支撐產業和特色非鋼產業打造成攀鋼的利潤增長極。
鞍鋼礦業公司以“協調發展資源產業”為原則,推進“三個轉變”,做好內部各區域和產線的協調、做大規模與延伸產業鏈的協調、礦業與鋼鐵的協調、國內和國外資源開發的協調。鞍鋼工程發展公司進一步明確自身定位,在立足鞍鋼“主戰場”的同時,積極著眼產業創新,以產品、服務為切入點,大力培育新產業,加快資源向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中,向優勢企業、品牌產品集中。鞍鋼綜合發展公司堅持市場化方向,積極打造新材料、循環經濟、環保企業、新型耐火材料、現代農業和現代城市服務六大企業集群,促進企業由“內生型”向“市場型”轉變,提升企業生存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創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