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工站在市場前沿
6月15日,軋鋼廠大棒線乙段精軋調整工谷生在上班的途中哼起了小曲。谷生的興奮來自大棒線剛剛揭曉的“軋鋼大師”評比結果,乙段以單項指標均領先于其他工段的絕對優(yōu)勢榮獲“老大”的名頭兒。這項榮譽帶來的不光是精神上的鼓舞,物質上的獎勵更能讓職工看得見摸得著,谷生5月份的收入至少要上浮10%。5月份,谷生所在的軋機班在產品質量和產量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產線對客戶保障能力提高了,我們收入自然而然隨之提高。激勵導向的改變,讓我們工作的目標感和方向感都更強了。”谷生說道。
推動產品升級結構調整工作在產線的落地,5月份,大棒線重新修訂考核制度,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經濟責任制。新制度與以往不同的是,在考核中將“客戶需求導向”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們將‘軋鋼大師’評比指標機時產量、成材率的考核權重較之前分別提高15%和5%,目的是讓職工加大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關注度,做到交付時間和交貨質量的雙兼顧。”大棒線作業(yè)長叩志飛說道。
考核導向的改變使職工在工作中不能將眼光僅僅局限于產線,而要將市場和客戶因素也納入自身的工作重點,與此同時,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的意識在職工思想中得到進一步深化。6月9日,乙段加熱爐原料工劉忠順在坯料上臺架時發(fā)現坯子長出5cm,這么微小的誤差放到以前基本可以忽略,但新考核制度引導著劉忠順對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他立即聯系軋機班,讓軋機班作出分倍尺的準備。這樣一來,成材率會受到一定影響,但對滿足客戶的定尺要求是有益的,兩者之間權衡利弊,劉忠順果斷地選擇滿足客戶第一。“客戶滿意是衡量我們工作的標準,做決定之前首先要考慮的是客戶的需求。”劉忠順深有感悟地說道。考核導向的改變,讓職工站在了市場前沿,5月份,乙段“老大”的榮譽讓職工們利益“均沾”,這促使他們在工作中更加關注客戶需求。
為生產順行創(chuàng)造條件
提升產品質量,生產順行是前提。今年以來,大棒線乙段進一步加強事故預防,提高班前、班中設備隱患排查頻次,在事故預防上做到未雨綢繆,確保生產順行,為產品升級結構調整做好基礎工作。
6月6日,9架軋機出現故障,中軋調整工劉子龍和工友根據軋制運行狀態(tài),立即就將問題鎖定為管路堵塞造成的稀油壓力低,并及時疏通堵塞,僅用5分鐘的時間就成功處理完故障,生產照常進行。“事故能夠得到快速處理,主要還是我們工段內部對待事故能夠舉一反三,遇到類似問題就不至于再走彎路。”劉子龍說道。
劉子龍所說的“舉一反三”是乙段在4日夜班生產中遇到的類似問題。乙班軋機調整工在換輥過程中發(fā)現15號軋機有異常,他們先是排查電氣設備,確認沒有問題后,再對液壓系統(tǒng)進行排查,發(fā)現濾網堵塞造成稀油壓力低。找到癥結后,他們立即采取措施,疏通堵塞的區(qū)域,保證生產正常運行,此次事故耽擱生產35分鐘。事故處理后,這些問題出現的癥狀及處理方法都被乙班職工記錄在事故處理本兒上。“這不,我們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有據可查,處理起來也更迅速。”劉子龍說道。
3月份,大棒線17號軋機減定徑在生產中出現故障,此問題平時很少見,一時半會兒他們根本找不出原因。為了快速處理事故,減少對生產的影響,乙段生產班和準備工段人員聯合對設備故障進行排查。最終他們找出來問題所在,一個不易被發(fā)現的油氣管路接頭松動導致軋機不能正常運行。他們用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才處理完此次事故。事故處理完成后,乙段段長張磊組織職工對事故原因分析總結,并制定出遇到類似事故的處理方案。在4月份生產中,此事故“故伎重演”,而職工們有備無患,直接找出問題點,并根據上次經驗進行處理,35分鐘的時間故障被消除了,比上次效率提高一倍。
“滿足客戶需求,生產順行是基礎,我們在事故預防上花費精力,都是為了讓產線對客戶的支撐更牢固。”張磊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