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廠不斷加強學習,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樹立以“售價”“效益”為核心的思路,圍繞品種、結構等建立市場化的績效考核機制,優化產線、品種、規格等,提高品種鋼比例,實現效益最大化。該廠領導按照包保分工、深入車間、班組與干部、職工面對面講形勢、講任務、講目標、講市場化機制,在嚴把廢鋼、石灰等入爐料質量關,降低入爐料消耗同時,要做好穩產、提質和降耗工作。
該廠明確責任主體,形成成本控制網絡。加強全面預算管理,細化核算單元,從工藝、設備、原材料、易耗品等各方面展開全面預算管理把成本指標逐級細化、分解,形成了“個人保班組、班組保車間、車間保全廠”的成本控制網絡。由轉爐、精煉兩個成本大戶開始車間級成本日核算,把成本考核細化、核算到了每爐。
該廠建立長效對標學習機制,落實工作重點。制定預算指標時,按照本廠三個月的最好水平進行對標、與本企業歷史上的最好水平對標、與同行業優秀指標進行對標,確保預算制定體現高標準、高水平、嚴要求。圍繞轉爐操作、鋼鐵料控制、成本、品種開發、質量控制、工藝優化、計量管理等與馬鋼、南鋼、湘鋼等開展對標;根據對標結果,結合市場變化和累計進度等情況每月重新修訂,層層調整和修改各車間月度分解重點考核指標,堅持“一月一測算,一季一調整” ,班組個人則實施日結算。
該廠快速響應解決現場質量異常,降低停工損失。結合“PDCA”理念,推行生產現場快速反饋機制,實行QRQC質量管理,在產品生產過程中通過“自檢、巡檢”控制手段及時遏制不良品的生產,實行和推動課題改善方案,采用放寬或終止的流程控制手段,明確并控制返工或退料的成本費用,確保軋鋼等下一道工序的正常進行,從而降低內部質量故障損失。
該廠推行差異化薪酬,激發職工創新創造活力。堅持向苦累差崗位和成本降低貢獻大等人員傾斜,推行崗位業績指標掛鉤制度,以崗位指標業績解決能力問題,形成科級“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和“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市場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