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國際市場低迷不振和國內市場產能過剩等不利因素影響,鋼鐵產品盈利情況仍然不容樂觀。在此環境下,2013年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復合管部生產利潤卻實現大幅翻番,完成了預算的242.96%。2014年1月份,利潤完成了預算指標的105%。
作為一家成立于2000年、員工僅有79人的單位,復合管部在新興鑄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鑄管)可算作是名副其實的“小兄弟”。然而,就是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廠在產能過剩、價格下跌的低迷市場環境下,通過扎實推進管理創新體系建設、緊密跟蹤市場、開闊管理思維、大膽轉型調整結構,實現了利潤翻番。2014年以來,新興鑄管復合管部不只把眼光局限于水管市場,還全面整合優勢資源,進一步拓展化工、燃氣、煤礦用管等產品的市場領域,不斷增加利潤來源。
產銷銜接統一管控保盈利
為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加強內部管控,新興鑄管于2013年果斷將復合管產品銷售部門劃歸到復合管部統一管理。隨后,該部一切工作都圍繞市場和銷售展開,生產部門不再只關注生產過程和產品,而是開始緊盯市場需求變化,了解銷售環節對企業生存的重要性;銷售部門則在整個營銷過程中不僅得到了生產部門更全面的技術支持,而且由于利益目標統一,也讓銷售模式變得更加靈活可控。
對此,該公司復合管部副部長陳芹英深有感觸:“產銷一體的管理模式下,復合管部實行‘一單一議’,針對每筆訂單制定不同的生產和營銷策略。以往如果銷售部門給的售價太低,不能創效,生產單位就不愿去接這筆單。現在兩個部門成為一個統一體了,就要根據市場行情一起分析———售價要根據成本消耗和費用分攤來確定,生產方不僅要考慮當前成本,還要從未來市場擴展的角度考慮是否接單。這樣一來,就能保證每筆訂單都是盈利的。”
另外,該公司復合管部通過進一步分解成本和利潤,把市場壓力層層分解傳遞,使員工更清楚地了解企業發展方向,并開始主動關注市場。在此基礎上,該部不斷完善考核方式,將成品合格率、物耗指標等作為生產班組的主要考核指標;在進入搶攻市場、搶抓訂單的攻堅階段,改變了銷售考核指標,將原來以管材銷售米數為考核指標,改為以利潤完成情況為指標。
科技創新升級產業結構
隨著保護套管市場開始呈現供過于求的局面,傳統產品的利潤越來越低,為了扭轉微利局面,該公司復合管部加大高端、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力度,先后研發出煤礦用管、鋼塑復合壓力管和不銹鋼熱水管等新型產品。
作為當今市場上鋼塑管產品的一種,鋼塑復合壓力管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近十年來,水管市場主要被鍍鋅鋼管襯塑管產品所占據。這種鋼管是在原有鍍鋅管里加襯塑料層,由于連接形式為外密封,極易接觸到水使金屬和塑料產生分層,使得衛生性能差、結垢堵塞等諸多問題在使用該產品的樓盤水管道中時有發生。
該公司研發的鋼塑復合壓力管是以鋼管為基材,共由5層結構組成,并采用擴口連接形式,避免了端面接觸流體的隱患。同時該產品還具備穩定性高、耐壓、抗腐、抗破裂等性能,適用于高層建筑的給水、采暖、上下水管道和食品、藥品、石油、化工、天然氣輸送等領域。為了確保如期交貨,該公司復合管部加大設備升級改造力度,生產過程基本實現了全自動,這也是復合管部人員少卻能保證高產的原因所在。不僅如此,該部還組織成立技術攻關組,專門對鋼塑復合壓力管的安裝方式進行了改進和優化,使其在安裝過程中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低。例如,該產品本身已進行過防腐處理,施工方用戶在安裝中就可以省去防腐工作環節,真正實現了快速簡易的安裝方式。
近年來,該產品已吸引越來越多用戶的關注。該公司復合管部部長李鐵良表示:“目前,在建筑領域主干管道和建筑外網的建設方面,鋼塑管作為鍍鋅管和塑料管的替代品已是大勢所趨,國內每年的銷量都以15%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拓展思路占領市場新領域
隨著鋼塑復合壓力管在國內多個城市建筑水管網的成功應用,該公司復合管部決定全力開辟這一領域,以贏得更多水管市場份額。
市場的開拓先鋒當屬銷售人員。但是,復合管部的銷售員工僅有12個人,而鋼塑復合壓力管又是市場上的一種新型產品,需要開拓的市場非常廣闊。那么怎樣開拓呢?一方面,該部擴招銷售人員,并對其進行專業培訓,不斷充實銷售力量;另一方面,不斷構建和優化銷售網絡來擴展銷售渠道,在全國主要省份都設立了經銷點。在實施這些措施之后,該公司復合管部的水管銷售比例得到迅速提高。據李鐵良介紹,復合管部今后兩年還將不斷整合完善網格化銷售模式,把銷售網絡從省一級擴展到市縣區,以實現快速銷售。
水管產品主要面向的是建筑領域,隨著國家對城市自來水工程的改造力度不斷加大,對水管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該部認識到,僅靠單純的銷售還不足以保障鋼塑復合壓力管的未來銷量。于是,該公司復合管部選拔綜合素質高的生產、技術和銷售人員組成專業推廣團隊,緊緊抓住設計這一關鍵環節,組織開展或參加相關品牌推廣會,與設計方進行深入交流,讓其全面了解產品,從而進一步確保了該產品銷量一直保持快速上升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