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活第一資源,破解企業高質量發展難題?日前,山鋼日照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呂銘描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人才路徑:“秉持員工發展先于企業發展、強企先育人的理念,圍繞學習型員工‘四學四做’成長需求和企業精益管理發展需要,讓員工活出生命意義,為實現智能高效綠色高端鋼鐵強企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為此,該公司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思想,貫徹實施人才強企戰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著力打造人才優勢,進一步打通3條職業發展通道,讓人員成長有路徑、建功有舞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激活人才內生動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筑巢引鳳引領高端核動力
“實現了5100立方米高爐開爐后控制參數群的優化和完善。”“負責組織建立全流程質量一貫制管理體系”……2020年9月29日,在該公司黨委書記人才工程專家工作專題報告會上,11名各領域專家進行了任期工作匯報。
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十分關注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培養、發展和引進工作,先后引進培養了產品開發、工藝研究、用戶應用技術研究等方面的專家。
“我們要通過專家團隊建設,造就一支有戰斗力的團隊,解決一批問題、創造一批成果、打造一批過硬人才。”呂銘對專家寄予厚望。
該公司立足于進一步壓實一把手抓第一資源責任,聚焦人才發展,著力解決制約人才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建立人才工作體系,制訂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考核、評價、激勵等管理制度;構建更加靈活開放的市場化引進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方式,拓展人才引進渠道,強化人才集聚平臺載體建設,建立精準引才機制,著力引進高端和急需緊缺人才,采取“特事特辦、一人一議”政策,借助社會專業機構優勢,多渠道靈活引進人才。
該公司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積極探索柔性引才用才方式,積極與地方政府對接,充分利用地方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引進競爭力;積極建立人才工作站,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過人才集聚平臺吸引人才。該公司先后獲得國家、省、市科技創新扶持資金2000余萬元,成功獲批設立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已擁有山東省先進鋼焊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特厚板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
各位專家立課題、解難題、帶團隊、求實效,圍繞企業中心任務開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專家焦吉成參與的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扁平材全流程智能化制備關鍵技術”項目,成為該公司參與的第一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專家張亞宇苦心鉆研水資源平衡利用技術,全部用水量折算噸鋼用水量為2.5立方米,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專家高興昌在鍍鋅汽車鋼產品開發及市場開發方面主動作為,為搶占高端市場贏取先機。專家車金峰主持9Ni鋼研發工作,僅用時3個月和一輪試制即獲得成功,厚度達到標準上限(50mm),創國內9Ni鋼研發速度之最……
在胡淑娥勞模創新工作室,全國鋼鐵行業勞模胡淑娥作為中厚板高強鋼、高表面質量鋼等產品開發方面的專家,發揮業務專長和技術優勢,帶領團隊攻克45毫米厚度油罐鋼的技術難題。“團隊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群策群力,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胡淑娥介紹。其中,成員韓啟彪緊緊圍繞品種拓展、質量提升和產品認證等,攻克多項難關;李燦明、楊建勛、孫京波接到鋼種認證、項目技術攻關、市場調研等任務時,積極擔當,憑著對工作的一份執著,最終圓滿完成認證、研發工作。該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牽頭、參與5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定,獲得市級、公司級技術創新成果7項,各級榮譽稱號30人次。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該公司通過專家的團隊建設,形成了一支有戰斗力的團隊,每一個成員都快速成長,獨當一面。
奔涌后浪注入發展新活力
“希望大家牢固樹立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理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迅速成長成才,在奮斗中實現人生價值。”在青年英才培訓班座談會上,青年學員代表圍繞“我為企業獻一計”主題,立足崗位實際提出了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呂銘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殷切希望。
青年是企業發展的未來和希望。該公司35歲以下青年占比近40%。該公司充分利用青年大學習網絡平臺,通過構建導學、講學、研學、比學、踐學、督學“六位一體”的學習體系,引導青年立足崗位勇于擔當重任,提升青年隊伍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該公司煉鋼廠開展“學習促提升,奮斗正當時”主題活動,成立英才內訓師團隊、青年宣講團,不斷提升青年職工專業理論素養;冷軋廠鍍鋅團支部組織青年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學習知名教授的網絡授課,組建攻關團隊,形成攻關課題,持續提高產品質量。
“狀元稱號將激勵我繼續前進,提高駕馭大高爐的能力,我也會一直朝著這個目標不懈努力。”這是剛剛獲得該公司第一屆技術比武高爐煉鐵工狀元的青工張守良的獲獎感言。在此次技術比武活動中,9個工種中有6名青工獲得狀元稱號。該公司動員廣大青工鉆研技術技藝,苦練過硬本領,努力成為通曉專業領域、做好本職工作的行家里手。該公司每年開展各類青工技術比武活動,為青工技能提升搭建平臺;開展靶向攻關,依托山東省冶金行業、全國鋼鐵工業協會等技能競賽、青工比武平臺,著力培養一批業務精湛的工匠。
在熱軋產線,由李賀、文雄等8名青年技術人員組成的“精品創客”研發團隊,以市場為導向,充分辨識品種鋼等用戶的特殊需求,開展650兆帕、780兆帕級別車輪鋼生產調試,2020年前三季度共調試新牌號鋼種21個,受到一致好評。
艱難險重面前,是檢驗青工的試金石。按照“企業所需,青年所能”的要求,廣大青年主動融入企業生產經營中心工作,圍繞制約生產的難點問題大力開展攻關活動,把青年蘊含的巨大潛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500多名青年骨干組成了70多個課題攻關組,立足崗位實際,主動認領技術攻關課題,在各條產線上攻堅克難,展現了靚麗的青春身影。
不甘平凡激發全員創新力
“著力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強化專業意識,更多地依靠在崗位實踐中提升業務技能,努力成為本專業的行家里手。”該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潤生強調要讓各崗位成為廣大職工的建功舞臺。
近日,全國鋼鐵行業職工創新成果評選結果公布,該公司報送的5項職工創新成果在全國眾多優秀成果中脫穎而出,其中《5100高爐風冷結合預制件主溝裝置的創新應用》獲得一等獎,讓基層職工站在了鋼鐵行業的“奧斯卡”紅毯上。
該公司倡導“人人可創新、事事可創新、時時可創新”的理念,積極開展平凡創新、自主改善工作,搭建了活動、實踐、展示、推廣四個平臺,構建了競爭上崗、等級評定、榮譽推薦等6個方面的激勵機制,明確要求由基層員工提出并自主完成,涉及管理提升、消除浪費、提升效率等績效目標下所有工作流程、標準和作業內容。全新的理念文化、良好的機制制度和豐富的平臺載體,讓該公司全員平凡創新、自主改善工作扎根于深厚的“沃土”。
“機會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只是他更眷顧于有準備的人。”剛剛獲得第一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煉焦工狀元的孔令盟深有感觸。作為一名干熄焦崗位工,他立足崗位,認真學習,在干熄焦運行、應急操作、事故分析判斷及處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提出60余條合理化建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該公司堅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的理念,按照學習型組織理念洗滌心靈,扎實開展“四學四做”主題實踐活動,一場系統學習、改變心智模式、實行持續創造的全員大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層級積極搭建各類技能提升平臺,開展全員參與的各工種技能競賽,涌現出一大批技術能手、創新能手、工匠,為提升經濟技術指標、降低設備故障率等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為讓職工學習更加方便,該公司建立了精品大講堂App平臺,包含精品直播、闖關答題、試題練習、考試管理等功能模塊,涵蓋51工種,網上練兵學習資源達到40萬道試題,職工可以從電腦、手機上網開展學習和練兵答題競賽,參與率達到90%以上。2020年,該公司成為日照市首批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
“每座焦爐每小時煤氣能耗成本約為1萬元,每降低1%都能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咱們都開動腦筋想想怎么干?”在該公司焦爐主控室內,焦化煤制氣工作室成員們正開展降低煤氣消耗的攻關。他們立足一線崗位實際,分析影響煤氣消耗的因素,制訂、細化調節各項工藝參數,掛圖作戰,逐項攻破。經過10個月的攻關,煤氣消耗量大幅降低,每天可節省成本近3萬元。
該公司不斷推進學習型班組、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創建,投入巨資強化陣地的硬件、軟件建設,發揮平凡創新的引領、示范、帶動作用。一年來,該公司表彰三星級、四星級學習型班組15個,勞模/技師創新工作室17個;胡淑娥勞模創新工作室、姬長俠勞模創新工作室分別被命名為山東省冶金行業創新工作室、山鋼集團勞模創新工作室,4個班組分別獲得山東省冶金行業、山鋼集團創新型班組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