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中國金屬學會、寶鋼、鞍鋼、河鋼等技術專家對此工作給予高度評價,一致認為該系列標準兼具了先進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綠色制造是解決國家資源和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是行業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必然體現。2018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綠色工廠評價通則》(GB/T36132-2018)。由于各行業的生產流程和加工工藝等差別很大,建設綠色工廠的側重點各有不同,評價標準差異也較大。而國家層面上關于鋼鐵工業綠色生產管理的評價標準,主要是從能源、環境的角度制定了有關工序能耗、取水限額、污染物排放等相關標準,缺乏系統性,建立并實施一套適合鋼鐵行業特點的綠色生產管理評價標準勢在必行。
經中國金屬學會提出,首鋼股份公司承接了《鋼鐵行業綠色生產管理評價標準》(團體標準)的編制任務。該系列標準分為通則、焦化、燒結(球團)、煉鐵、煉鋼、熱軋、冷軋(碳鋼)、冷軋(電工鋼)8個部分。此項工作涉及單位多,專業性強、知識面涉及廣、協調難度大。為高標準完成編制任務,首鋼股份成立了由公司領導任組長的標準編制工作組,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對于編制團體標準,編制組成員均是首次接觸,且國內沒有類似標準可供借鑒。編制組成員邊學邊干,利用工作間隙和業余時間埋頭標準的調研和編制,結合國家、省市超低排要求,查閱國標、冶標、地標等60余項標準,參考政策指導文件30余份,并與世界一流企業、國內先進企業對標,確保各項技術指標的先進性,創造性地設計了該系列標準的基本架構、指標體系。按照總體設計,將綠色生產水平分為三個等級,其中一級企業為綠色生產領先水平,二級企業為綠色生產先進水平,三級企業為綠色生產一般水平。對鋼鐵聯合企業的總體評級依照通則和單工序得分折合分數的形式確定。標準草案形成后,在鋼鐵板塊內部多次研討、在國內鋼鐵行業廣泛征求意見,先后收到修改意見80余條,編制組對相關條款修訂120余處,調整或補充指標75個。
八項團體標準制定項目于2018年批準立項,在集團安全環保部、技術研究院、首鋼京唐、京唐焦化等單位的協調配合下,在編制組無私奉獻、精益求精、通力合作下,《鋼鐵行業綠色生產管理評價標準》編制任務歷時兩年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