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用來總結華菱衡鋼現在的成功和未來的發展,恰到好處。
2014年4月4日召開的華菱衡鋼2014年技術創新大會通報:2013年衡鋼有20個科技項目、7個精益生產項目通過審定、21個授權專利獲獎,6人被評為創新之星,取得了一大批創新成果。一個企業一年之內有如此多的創新成果著實讓人佩服,而常年保持這樣的創新活動則不得不讓人驚訝了。這一現象也被業內稱為“衡鋼現象”。
創新衡鋼三級跳
“我們地處內地,沒有資源,也沒有交通地利上的優勢,因此談不上有成本優勢。衡鋼要活下去,要在市場上立足,只有靠技術創新。”華菱衡鋼總經理助理兼技術中心主任李陽華說。
2002年,一個中部地區的鋼鐵企業開始了創新之路,也拉開了三次大規模技術創新的大幕。
在2002年之前,衡鋼也跟其他鋼鐵企業一樣,在更多的程度上扮演著一個跟風者的角色,生產的產品主要是普通產品。市場從來不缺“大路貨”,那時候的衡鋼顯得碌碌無為,隨著市場的漲落而起伏不定。
“從2002年到2008年,第一輪大規模技術創新,我們完成了由生產普通管為主向生產專用管為主的轉變,在市場上逐步變得不可替代。”李陽華說。
華菱衡鋼的第一輪大規模技術創新可以說是突破性的。在硬件上,他們實施了大規模技術改造,建設了340機組、大管坯系統、管加工生產線等項目。通過6年的時間,專用管產量比例由23.5%提高到90%以上。油氣用管、壓力容器用管、機械加工用管成為三大拳頭產品。最為突出的是油氣用管,實現了從零向行業前三強的快速飛躍。
2008年至2013年,華菱衡鋼進行了第二輪大規模技術創新。產品實現了由低鋼級向高鋼級轉變,由標準產品向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轉變。
就在第二輪大規模技術創新期間,無縫管行業持續低迷,大批企業陷入虧損。特別是2014年第一季度,鋼鐵行業進入2000年以來效益最差的一個季度,1-2月行業累計虧損約30億元,鋼鐵價格回到了20年前。
李東陽認為,市場低迷、產能過剩只是相對的。過剩的只是低端產品,如果企業仍然停留在原地固步不前,就沒有出路,必須通過全面創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油田深井用鋼管由于使用環境惡劣,要求抗腐蝕力強,具有高強度、高韌性。而這一產品在市場上一直被美日產品占領著。華菱衡鋼通過技術攻關,生產出了一系列用于油田深井的套管,價格比美日產品低很多,不但替代了進口,還搶占了海內外高端市場。
而用于連接鋼管的特殊扣,是華菱衡鋼技術創新引以為榮的另一產品。就算美日俄的產品,強度也只能達到管體強度的60%-80%,而華菱衡鋼的產品可以達到管體強度。
通過技術創新,華菱衡鋼在2014年不僅沒有象同行那樣舉步維艱,反而應對惡劣的市場顯得游刃有余。在大多數企業虧損的情況下,華菱卻有可觀的贏利,綜合效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就在今年,華菱衡鋼啟動了第三次大規模技術盡管改造,計劃用5年的時間,努力實現由“衡鋼制造”向“衡鋼創造”改變。
李陽華說,第三次大規模技改將大力培育原始創新能力,增強集成創新能力,圍繞品種升級、提質降耗、清潔生產等重點,加快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加快擁有一批核心關鍵技術。
三次技術創新,每一次華菱衡鋼都在新的高點起跳,一次比一次驚艷。
創新基因合成強大核心競爭力
企業充滿創新活力需要一系列機制作保障,“衡鋼現象”的背后有著特殊的創新基因。
華菱衡鋼副總經理左少懷說,華菱衡鋼構筑了鼓勵全員創新的機制,建立了科技人員專業創新和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了技術、營銷、管理三大創新體系。
“我們有些做法看起來有點象民企。”左少懷說。在華菱衡鋼,技術工作一切向創新傾斜。技術干部考核考評能上能下,而決定干部升或降最主要的指標就是是否有創新,創新是否為企業帶來效益。李陽華說:“只要能創新,不管學歷高低,教育背景,都會被當做人才看待。只要創新產生了效益,就會被獎勵。”
在產品研發方面,他們引入了IPD(集成產品開發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模式,將技術與銷售打通。技術部門參與到產品的前期銷售,銷售部門參與到技術的研發,只有產品在技術上完全符合客戶的需求后,技術研發部門才能將產品完全交接給銷售部門,由銷售部門繼續與客戶保持關系。左少懷說:“這樣技術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研發出最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而由于參與了研發環節,銷售對產品是最了解的,能更好地為客戶服務。而且,產品研發的效率也很高。”他透露,華菱衡鋼新產品的研發周期一般不超過半年。
從2014年開始,華菱衡鋼的產品研發管理由分品種轉變為分專業。專業化的分工,將使產品研發在管理上更加精細,更加高效地整合自身專業資源。
創新理念入心入髓
翻開最近幾期《衡鋼報》,每期都有各個車間或者部門的創新成果刊登,或大或小,但絕對實用高效。
《皮帶更換走“新路”,省時更省力》講述了煉鐵分廠創新生產線皮帶更換方法,將更換時間需要幾個小時降低到10-20分鐘,而且減少了皮帶磨損風險,更換下的皮帶還可以二次利用到其他輔助皮帶上。
180分廠通過不斷摸索,改進環形爐和步進爐的操作方式,當月降成本達112萬元。
創新無時不刻地發生在華菱衡鋼的生產和管理一線,從生產工具、生產工藝革新到污水處理,從普通一線工人到專業的研發技術人員,創新已經深入到衡鋼全體員工的血液中,創新的力量推動著華菱衡鋼不斷向市場的制高點進發。
2001年,衡鋼提出“綠色衡鋼、數字衡鋼、百年衡鋼”戰略。“百年衡鋼靠創新!”對于衡鋼的未來,左少懷充滿信心與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