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煤比例降低至20%;
焦炭反應后強度提高至62.2%;
噸焦成本降低40.18元,年創效5100萬元。
2023年,建龍西鋼多部門多專業高效聯動,深挖區域資源優勢,強化產學研合作,構建煤炭資源及煤質評價數據庫,全力推動煤質單一化、本地及近域資源利用最大化,進一步優化配煤結構,自產焦炭成本持續降低。
建立區域煤資源數據庫
為全面掌握黑龍江省內精煤資源情況,建龍西鋼通過對雞西、七臺河、雙鴨山、鶴崗等4大礦區的93座煤礦資源狀況進行調研,協同中鋼熱能院、北京煤科院等科研院所進行煤質分析,建立了黑龍江省內精煤資源數據庫,內含371個單種煤指標,全面掌握了黑龍江省內精煤特性,為指導精煤采購、優化配煤結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動單一質煤開發實現本地資源最大化利用
為建立焦煤科學評價方法,確定配煤最優模型,建龍西鋼與中鋼熱能院、北京煤科院等科研院所深化產學研合作,開展了《基于高爐高效冶煉的煉焦煤科學評價及焦炭質量控制技術研究》《配煤技術經濟模型及單種煤性價比評價研究》等基礎科研項目。
2023年,建龍西鋼打破常規煤種分類界限,進一步剔除了“混焦煤”“混瘦煤”等摻混煤種,還原煉焦煤的單一性,實現了單一質化資源由42%提高到100%,焦煤配比由31%降至20%;推動省內精煤資源利用率由87%提高至91%,降低了省外資源采購量,大幅降低物流費用。
完善質量管控體系優化主要技經指標
2023年,建龍西鋼與中鋼熱能院深入開展焦炭質量控制評價體系研究,進一步優化焦炭技經指標。
一是加強前端管控。制訂《外進燃料采購端質量管理辦法》,對精煤供應商實地考察,鎖定洗煤廠煤種前端煤礦,不定期抽檢洗煤廠精煤指標;提高采選一體化供應商比例,采選一體精煤采購量達到了54%,從源頭上穩定精煤質量。
二是增強檢化驗能力。在常規煤焦工業分析及物理檢測項目基礎上,建龍西鋼新增了吉式流動度測定儀、哈氏可磨性指數測定儀,增設了70kg、40kg試驗焦爐各一臺,細化甄別煤質質量,實現了鐵前煤焦檢化驗水平的系統提升。在此基礎上,開展焦炭浸鉀實驗,研究焦炭的抗堿性能,指導高爐使用,實現煤焦鐵的有機耦合。
三是加強過程管理。細化進廠精煤組批規則,增加流動度等檢測項目,每天跟蹤進廠煤指標、入爐煤指標、焦炭質量指標以及配煤比執行情況,適時對配煤方案進行調整,自產焦炭反應后強度始終穩定在61%-63%,使自產焦炭滿足高爐需求且質量不過剩。
通過以上措施,在降低焦炭成本的同時,建龍西鋼自產焦炭質量顯著提升,灰分由13.49%下降到13.18%,硫分由0.69%下降到0.57%,焦炭平均粒度由42.6mm提高至45.8mm,冶金焦率由89.6%提高至90.5%,焦炭反應后強度由62%提升到62.2%,為高爐生產穩定順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下一步,建龍西鋼將繼續推進精煤資源單一質化、本地化,并進一步開發俄煤等資源,同時加大與中鋼熱能院、華泰永創等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優化配煤結構,降低焦炭成本,穩定提升焦炭質量,為企業進一步降本增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