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望了很久,思考了很久,還是覺得有必要更深層次的去解析一下2014年對于H型鋼來說有多么關鍵,或者說這一年的H型鋼市場正在進行著多大的變化,這或許不是全國性的變化,而是從某個主流市場折射出來的,也代表著整個H型鋼未來的趨勢。所以這次也選擇了最有代表性的上海市場,對H型鋼這個品種進行剖析,以認識其目前生存的環境、所處的位置以及發展的現狀。
上海不是H型鋼庫存最大的城市,但是是國標H型鋼庫存最大的城市,而H型鋼市場上主要流通的還是國標資源,所以才有了上海市場在全國目前的地位。從2010年以來,H型鋼市場價格從未出現過今年如此的低位,除了鋼材市場大潮流的影響,也有其自身的鋼廠、貿易企業的競爭以及資金的問題等等,那么在拋卻宏觀面的因素之外后,主觀因素存在于何處,競爭又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對于市場價格的影響幾何。
圖一:2007年-2014年上海H型鋼價格走勢
由上圖我們不難看出,在近6年多的時間里,只有2009年的價格低于今年的最低價,那么在2009年之后的這四年之中,肯定是有著不斷的變化才會出現CPI不斷上漲,物價持續攀升之后價格不升反降的現象。而且在資金層面無法得到解決的情況下,就非常直觀的體現在價格上了,那么我們不妨再來看下圖:
圖二:近三年上海H型鋼庫存變化
從庫存變化上我們不難看出,在2014年以前的三年時間之中,庫存持續下降,而在2013年的后半段開始逐漸增加,到目前為止申城H型鋼總庫存仍在5萬噸以上,也就是說在促進價格從一個惰性品種轉向頻繁跳動的時期出現在2013年,這也預示著H型鋼的市場正從半透明步入全透明狀態。而導致這種狀態的產生,就是鋼廠品牌的增加和貿易商經營品牌的變化。個人認為,2014年上海H型鋼平均庫存依舊可能維持在5萬噸以上,也就是說后期庫存的降幅不會太大。
圖三:2013-2014鋼廠資源占比變化
由上圖可見,一線馬鋼、萊鋼資源在進一步縮水,二線的津西資源占據市場第一量,而山西新泰與唐山天柱資源正在迎頭追趕。
2013年上海H型鋼市場迎來了山西新泰和唐山天柱兩個鋼廠“新成員”,山西新泰以大規格亮相,價格與津西基本一致,低于馬鋼價格30-50元/噸,其立足的根本在于規格較全,負差也能接受,再加上萊鋼的資源已幾乎退出申城,馬鋼又因鐵水問題沒有持續的滿負荷生產,這就使得不少大規格在一定程度上缺貨,因此新泰資源就有了較好的發揮空間;后者者主要生產中小規格,對于相應規格的影響就是始終偏低于日照、津西價格20-30元/噸,這也是其能夠站穩腳跟的原因之一。
2014年年初,上海H型鋼又有新的鋼廠資源來臨,那就是常州東方特鋼,其對于價格的沖擊不大,主要是補足了部分缺貨的偏小規格,如125*125*6*8。另外,今年后期將投產的有江陰西城鋼廠、山東日照鋼廠加入,前者生產規格與天柱基本一致,其優勢在于距離申城近,到貨速度較快,也就是說在中小規格上競爭將更加激烈;對于日照鋼廠我們并不陌生,是老牌的中小規格H型鋼廠家,后期將補足其在大規格上的缺口,所以在大規格的資源拼搶中,又有一個有力競爭者逐鹿而來。
鋼廠品牌的不斷增加,不僅僅是針對于上海市場,還有與其相鄰的無錫、杭州等地,也就是說這種趨勢性的輻射,是從江浙滬這長三角地區開始,當然短期內需要排除掉地方保護政策較重的地區。
那么,在分析完鋼廠之后,我們就不得不回到貿易領域中,面對眾多的鋼廠資源,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很多,無論是從資源的選擇,以何種定位來爭奪銷售渠道,還是從資金的通暢,來維護長期的市場地位和代理資質,都需要有太多的思考和決策,那么以下小編就個人的想法給予一些建議。
首先,在資源的選擇方面,一線萊鋼資源在申城地位已經跌落,而馬鋼因鐵水問題又無法滿足市場要求。從經驗來說,大規格一般情況下負差能夠控制,主要問題在于小規格。二線資源大規格后期將有津西、新泰、日照資源,由于三家鋼廠都可以一單一議,那也就沒有好壞之分,主要還是看與鋼廠的關系緊密程度和調價或者結算政策是否能夠緊跟市場走勢。二線中小規格就顯得有些“魚龍混雜”了,在新加入西城和東特之后,一看質量,二看成本,三看到貨速度,所以商家的選擇可以眾多,或者可以以較為雜亂的資源補齊規格。
其次,從資金的層面來說,這還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在沒有充足資金的保證下,商家挺價也只能是“傳說”,那么所采取的措施就應該是減少墊資項目,或者說縮短墊資周期,能夠更迅速的回款,但是又需要保持一定的出貨速度,當然這只是紙上談兵,實際操作起來會遇到不少困難,所以均價的下跌在近兩年之內還是無法停止。也因為資金這一因素,不少商家選擇了放棄下游項目墊資,完全以市場流通形式來進行運作,而且基本上所有交易都是現款,只是這種模式更依賴于價格的堅挺,一旦成本線超過銷售價就是出于虧損狀態,無法在較為透明的市場中取得價差。
最后,就是自身的品牌意識,個人認為無論是十多年的老牌企業,還是剛入市場的新公司,都需要注重自己的品牌,在誠信之外就是宣傳,當有新的鋼廠資源入庫時,能夠及時讓需求者獲得這一信息,落于人后會使得出貨速度減慢。而且對于自身品牌的維護,是對公司長期穩定運營的一種保證。
綜合來說,在鋼廠品牌不斷增加之后,鋼廠之間的競爭,貿易企業之間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價格越來越透明的同時,整體均價水平無疑會向下移,預計2014年上海小規格H型鋼年均價將降至3350元/噸左右,后期依舊會有上漲行情存在,整體庫存平均水平在5-5.5萬噸。
從整個行業來說,未來的發展前景依舊廣闊,根據國家對于推廣鋼結構在建設領域的應用的思想,未來十年將是鋼結構建筑發展的黃金十年,H型鋼在其中所用到的量也水漲船高,所以在鋼結構領域中,對于鋼廠和市場都會有需求的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