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來看內蒙地區,原礦儲存數量較多的企業,在APEC會議落幕之后,積極投入生產,目前化德、商都、興和、豐鎮等地復產情況較好。同時延續停產檢修舉措的廠家也不無存在,這些企業共同點為:第一,爐型多以12500kva礦熱爐為主,且數量不多,整體產能釋放相對有限;第二,鎳礦市場關注雖多,但面對生產倒掛的情況,由于礦價仍未達到其心理承受能力,實際采購三思謹慎;第三,判斷年底行情不會出現較大改觀,且冬季生產各項成本均有所增加,綜上所述,選擇繼續觀望市場,明年年初落實開工的可能性較大。
由于內蒙地區周邊不銹鋼廠采購量大,運距短,也使得他們高鎳鐵資源,主要在周邊流通,當然亦有在天津港做融資托盤之用。目前來看,各個工廠高鎳鐵庫存量不大,對于上漲的行情較為冷靜。坦言行業內排名靠前的幾大鐵廠,倘若繼續和鋼廠之間執行前期長協,出貨量保持平穩,那么對市場整個基調影響還是很大。
再看遼寧地區,我們十月份對于該地區做過相應的開工統計,納入統計企業39家,產能10.58萬噸,產量4.11萬噸,開工率約38.85%,事實上遼寧地區11月份選擇停產的企業大都由低迷的市場行情所致,和APEC會議召開的關聯度無內蒙地區強烈。且新態勢的經濟發展模式,環保工作已然成為常態。此點,我們從11月7日大石橋地區召開的環保會議窺見一斑。料11月份遼寧地區整體開工率仍將繼續下降。
但是遼寧地區高鎳鐵生產廠家,無論停產與否,庫存量都相對較大。對于上漲的行情,引用某企業負責人的話:即使上漲至1050元/鎳左右,在資金情況不緊的情況下,仍然沒有出貨動力,我們把鐵賣了再去拿礦,結果還是倒掛,并坦言1100元/鎳是道坎。對于高鎳鐵而言,假使上漲幅度過大,鋼廠也有鎳板和廢不銹等替代品,而自己也不想在礦價未達心理價位的情況之下,虧損太多。
以上,我們似乎又看到了“買漲不買跌”的現象出現,其實作為市場各方從業者而言,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問題并無大礙,但是目前的大形勢又不得不引起各方警覺,倫鎳庫存節節攀高,欲達40萬噸。資本市場的漲跌起伏影響的因素錯綜復雜,我們不正是在每輪的漲跌起伏中迎接下一個周而復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