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一個“跌”字始終貫穿本地冷軋市場,貿易商心態悲觀到極致,價格似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售價從年初的3500下滑至當前的2450元/噸左右,跌幅超出1000元/噸,不過,最近市場表現企穩態勢,貿易商再降價欲望減弱,市場是否已觸底業內普遍關注,筆者從以下幾個關注點進行分析,為業內提供參考依據。
成本高企鋼廠苦不堪言
據了解,普氏62%鐵礦石指數年內下跌25%,期間4月份出現一次較強反彈,而本地冷軋跌幅在30%左右,一次反彈未曾出現,倘若再加上人員工資和環保力度加大所要付出的成本,可以說鋼廠的負擔非常重,以致目前京津冀冷軋大廠多數處于虧損狀態,鋼廠苦不堪言。
需求漸好資源緊俏
筆者跟蹤最近市場變化,一來終端采購略有加大,中間流通商觀望情緒有所緩和。二來近期鋼廠發貨偏慢,規格斷檔的情況普遍,市場低價資源逐漸向高價靠攏。另外,市場出現了惜售情緒,特別是在完成既定銷售任務后,便封庫不賣,這在今年的運行中是很少出現的情況,可以說明市場盲目看空的心態有所好轉,再降價欲望明顯轉淡。
環保炒作市場聞雞起舞
最近環保成為鋼市炒作對象,北方鋼坯、帶鋼、熱卷等品種均出現沖高回落行情,雖然持續時間短也沒令冷軋反彈,但市場已經嗅到漲價苗頭,特別是在9月閱兵之前,環保依然是敏感地帶,繼續炒作不無可能,加之冷熱軋僅400元/噸左右的價差,遏制冷軋再降空間。
從以上資源緊俏、鋼廠虧損、需求漸好、環保炒作等幾個方面考慮,市場多方力量在積聚,筆者認為價格階段底部正在形成,市場信心亦在緩慢建立,后期市場有望穩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