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硅錳1805期貨對于現貨價格趨勢影響增強
2、鋼材采暖季結尾及盈利表現尚可
3、限產環保政策常態化
4、錳礦需求及價格繼續走高
5、硅錳新開工提上日程
圖一:硅錳2014-2017年價格指數(來源:鋼聯數據)
硅錳期貨貼水未填補 后期走勢略分歧
16年及17年1-2月,硅錳期貨與現貨價格出現較大的差價(圖二),也為3月的大行情埋下伏筆,雖1805期貨價格再次貼水現貨,但價差逐步減少,也代表了期貨投資者對于后期市場謹慎樂觀的預期,且隨著投資機構對于硅錳現貨市場研究的深入,硅錳期貨的趨勢表現將大概率領先于硅錳現貨市場,1805期貨走勢在節后影響力將愈發增強。
圖二:硅錳現貨指數&硅錳期貨價格(來源:鋼聯數據)
下游需求仍旺盛 外礦供應緩增
2015-2017年三年間,國內進口錳礦分別出現8%、24.6%的增長,2017年全年進口2125萬噸,創歷史新高,全球50%以上的錳礦被中國消耗,也表現出國內錳系市場的繁榮,而從往年1-2月進口錳礦量來看,處于同期低位,但在2018年目前外盤價格如此高的情況下,海外供應量理應有所增加。
圖三:錳礦進口量(來源:鋼聯數據)
港存降量 價格上漲
從國內港口錳礦庫存表現來看(圖四),從2017年12月中旬以來就一直呈現下降趨勢,春節長假備貨、12月進口減量等因素疊加,全國港口庫存在2018年1月底甚至降至近4年的低位180萬噸左右,也支撐了國內進口高礦價,而國內旺盛的需求使得國外礦山報價遲遲難有下調,1-3月對華報價維持高位,不僅推高了國內礦商拿礦成本,同時也使得硅錳生產廠家的資金成本持續走高,大部分利潤被錳礦所占據,高礦價雖一直在抬升硅錳底部價格,但如后期硅錳市場一旦出現供大于求格局,高礦價將是導致廠家虧損的主要因素之一。
圖四:全國錳礦港口庫存(來源:鋼聯數據)
采暖季尾聲 鋼廠需求存變數
采暖季限產時間是3月15日止,從數據看(圖五),高峰期1月之后影響鐵水量開始縮減,并且按正常推理,在限產結束前鋼廠會提前備合金庫存,但較多鋼廠表示此輪采暖季粗鋼產量減量并不明顯,對于合金需求已經處于高位,而后很能考慮到前期滿負荷生產的爐況和對沖鋼價下跌的預期,進行檢修計劃,所以2月底鋼廠需求可能并不會出現太大幅度的增加,反而需求小高峰會出現在采暖季結束前后及檢修結束后的時間段,但到時候市場鋼材價格將受到沖擊,會否影響鋼廠硅錳采價也是要注意的點。
國家建立打擊地條鋼的長效機制,堅決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也有利于硅錳合金的需求,按本網預估,2018年國內螺紋鋼供應格局略顯寬松,預計全年產量2.4億噸左右,其中長流程企業增230萬噸,短流程企業增產1750萬噸,全年螺紋鋼樂觀預計增量近2000萬噸。
圖五:采暖季鐵水影響(來源:鋼聯數據)
硅錳利潤存憂 后期供應存壓
2017年國內生產廠家利潤表現尚可,硅錳均價漲幅與錳礦均價漲幅均處于增長24%范圍,產品與原料價格漲幅相近,使得廠家較長時間能維持穩定盈利,從最高價及最低價表現來看,2017年硅錳最高價同比上漲15.1%,而錳礦最高價則下跌16.6%,硅錳最高價出現在年末、錳礦最高價漲幅未跟進、使得硅錳廠家短期盈利擴大,但從最低價變化幅度來看,硅錳漲幅33.9%,錳礦漲幅105%,錳礦低價的上抬,使得硅錳廠家成本上升。
而進入2018年后,錳礦外盤2-3月價格已經確立上漲,仍將支撐硅錳底部價格以及推升硅錳成本,但不錯的盈利使得國內硅錳開工率維持高位,雖有鋼廠需求支撐,但在高開工率及新增產量較大加的情況下,硅錳成交價格可能不及成本上升的速率,硅錳利潤表現可能并沒有2017年穩定,但可以確定的是,硅錳底部價格已經上抬不少。
圖六:硅錳廠家利潤均值(來源:鋼聯數據)
環保政策高壓 長期難解供需矛盾
寧夏產區長時間受環保政策影響,短期產能難有大幅釋放,雖可以緩解近期供需矛盾,但在后期新投產的強壓力下,加之進口錳礦需求及依賴度上升的情況下,拼細節、拼特殊優勢、拼小成本、發展自身循環經濟將成為2018年硅錳廠家的主旋律,2018年春節后在成本、供應雙升的壓力下,雖價格會處于高位運行,但很難出現廠家長期共贏利潤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