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由于國內鈦礦原礦資源多為低品位的原生釩鈦磁鐵礦,而且國內鈦礦提純技術依然有待提高,整體設備規模與國外選礦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國產鈦精礦品味普遍不高,下游鈦產品冶煉企業更多的依賴國外進口高品位鈦精礦。從2008年至2012年,隨著鈦系產業鏈不斷發展,我國對鈦礦的需求越來越大,進口鈦礦的數量逐年增加。國內鈦精礦進口數據充分表明了市場對于進口礦越來越高的依賴程度,2008年共進口1067148.255噸;2009年共進口1479153.254噸;2010年共進口2039293.584噸;2011年共進口2270184.123噸;2012年共進口2907775.688噸。
但是今年鈦礦進口數量并沒有呈現繼續上漲的態勢,而出現大幅縮減的跡象。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1-10月,我國共進口1895110.128噸鈦精礦,與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6.5%。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2012年初越南政府宣布將禁止鈦礦出口,在國內進口礦市場中近30%以上來自越南,國內礦商在越南禁礦消息公布后,在市場瘋狂囤積進口礦。這導致國內各個港口鈦礦持有量一度暴漲,港口庫存居高不下,今年市場主要以消耗庫存為主。另外,2013年國內鈦精礦行情持續下跌,礦商進口積極性較低,也是導致進口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鈦行業經歷了歷史上最漫長的行情下跌周期。價格下滑、成交量下降、不賺錢、虧損的聲音充斥著整個市場。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方面,宏觀經濟減速帶來的需求量的下降;另一方面,產業鏈內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未來國內進口鈦礦市場何去何從,牽動著每位市場參與者的心。筆者認為2014年無論是鈦精礦的進口格局、市場需求或是價格走勢都將出現一些新的變化。
2013年雖然國內從越南、澳大利亞等鈦礦主產區的進口量有所減少,但是從韓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國的進口量則卻有所增加。雖然這次地區對于進口礦的整體貢獻率并不大,但是從這一微小的變化可以看出,國內鈦礦進口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一段時間國內從鈦礦出口大國的進口量或將進一步下降,而其他國家則有望繼續上升。這是為了平衡市場供應,使進口格局出現比較合理化的狀態,降低對幾個特定國家的依賴程度,減少市場供應風險。
從需求方面來看,鈦精礦未來需求仍將保持穩步上漲的態勢。一方面,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持續推進,市場對鈦白粉的需求量仍在不斷增加,鈦精礦作為鈦白粉的主要原料,市場對其需求也將增加。另一方面,鈦在鋼材方面的應用也將越來越多,在日韓,鋼企、鈦企一體化已經成為趨勢。這一點或許會是全球鋼廠未來多元化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對于鈦產業也將創造一個新的機遇,鈦礦需求也將因此等到提高。
綜上所述,2014年國內鈦礦進口市場無論是數量或是價格或將在2013年水平上面有所好轉,但是價格行情的轉折點是在上邊年還是下半年目前尚不明朗,業內人士對此各持己見。對于后期進口鈦礦的發展,主要還是要考慮宏觀經濟大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需求的增減。在操作上切記過度追求高價而看輕成交,充分考慮下游企業承受能力及市場終端需求或能得到更有利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