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船作業是大家公認的環境污染最大的行業之一,廢舊船上的石棉、廢油和廢水等,如果處理不當,管理、技術措施不到位,拆船本身會給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不僅如此,拆船作業又是一個高危險的作業。船上有一些危險廢物,如果沒有合理處置,很容易發生安全事故,不僅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還影響企業整個生產進程。因此國家非常重視拆船企業的規范拆船,更是在政策上一步步縮緊。
政策一:經國務院批準,《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政策,實施期限將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2018年開始國內拆船企業拆解廢舊船舶再也無補貼。
政策二:2010年開始廢船被列入《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2018年進口廢舊船舶審批嚴格,有消息稱,今年將審批30萬輕噸,同比去年進口船舶數量減少63.28%。
政策三:今年4月中國生態環境部宣布:調整《進口廢物管理目錄》的公告,將廢五金類、廢船、廢汽車壓件、冶煉渣、工業來源廢塑料等16個品種固體廢物,從《限制進口類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目錄》調入《禁止進口固體廢物目錄》,自2018年12月31日起執行。
受這三大政策影響,造成2018年國內可拆解的廢船大幅減少。據拆船協會數據統計:2018年1季度拆船會員企業采購國內外、各類廢船9艘6.28萬輕噸,艘數和輕噸量同比分別下降83.3%和83.8%。其中進口廢船5.75萬輕噸,同比下降79.6%,成交國內廢船0.53萬輕噸,同比下降95%。
價格方面:
由于東北地區自身產廢較少,無法滿足本地鋼廠的生產需求,再加上地理位置受限,東北地區多數鋼廠采購華東、華南沿海地區的拆船廢鋼,而這些拆船廢鋼超90%來自華東地區的江蘇及浙江兩省。
圖一:2018年鞍鋼-沙鋼廢鋼采購價格走勢圖(單位:元/噸)
今年年初東北地區步入冬季,本地廢鋼資源大幅減少,再加上春節廢鋼需要冬儲,鋼廠對華東地區的拆船廢鋼需求大幅增加,廢鋼價格也一度飆升,一直維持到全國鋼廠節后補庫完畢,全國廢鋼價格就開始震蕩下跌,東北地區市場資源也開始增多,拆船廢鋼需求減少,價格大幅下跌,由圖一可以看出,從4月開始,東北鞍鋼和華東沙鋼的廢鋼采購價差從680元/噸縮小至200元/噸左右,東北鋼廠價格優勢慢慢在縮小。從江蘇、浙江的碼頭到鲅魚圈碼頭的船運費用分別是25、35元/噸左右。還要加上廢鋼場地到碼頭的運輸費用、碼頭的港雜費、下水費,從綜合費用考慮,東北地區鋼廠采購價格已無太大的優勢,考慮到今年廢舊船舶較少,拆船企業開始不愿出貨,觀望態勢。
拆船企業庫存方面:
圖二:2018年7家拆船企業拆船廢鋼庫存(不包括還未拆解的廢船)
據我的鋼鐵網調查7家拆船企業庫存,庫存總量從今年年初的8.6萬噸增加到5月的19.1萬噸,增加了10.5萬噸,增幅為122%,尤其從3月份開始,廢鋼價格下跌以來,拆船廢鋼價格相較于普通重廢價格較高,鋼廠從成本考慮,減少對拆船廢鋼的采購,拆船企業成交量驟減,拆船廢鋼庫存急劇攀升。
市場需求方面:
1、本鋼6號2850m³高爐計劃于6月底開始檢修,檢修時間70天,日均影響鐵水產量約6500噸。預計影響減少廢鋼使用量日均約800噸,
2、鞍鋼鲅魚圈4038m³高爐計劃于6月6日起開始檢修,檢修時間65天,預計日均影響鐵水產量約9000噸。據了解與此同時,鞍鋼二號轉爐生產不順,這方面消息綜合影響減少廢鋼使用量日均約2000噸
3、其他長期采購拆船廢鋼的鋼廠表示,由于目前拆船廢鋼價格較高,多采購其他廢鋼代替船板,有的甚至停采,拆船廢鋼需求較之前大幅減少。
總結:雖然最近廢鋼市場是頻頻上漲的趨勢,但由于鞍本兩大鋼廠的高爐檢修,廢鋼需求大幅減少,其他部分鋼廠也減少了拆船廢鋼的采購。再加上拆船企業較高的廢鋼庫存,短時間無法快速消耗,拆船廢鋼價格上漲的空間有限。就國內目前報廢船舶“少且貴”的現狀而言,拆船企業惜貨,廢鋼報價高,拆船廢鋼價格基本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短時間內,拆船廢鋼市場漲跌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