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立柱
摘要:高爐爐缸工作狀態是高爐冶煉進程穩定與否的重要標志,也能反映出高爐操作者的駕馭能力。某鋼2#1780m³高爐開爐以來,以爐缸工作活躍指數來指導高爐操作,使爐缸工作保持活躍,在此基礎上2號高爐實現了高煤比下的順穩生產。
關鍵詞:四大制度;爐缸工作狀態;中心煤氣流;六鋼2#1780m³高爐
1 前言
高爐的長期穩定取決于高爐操作者的管理理念與認知,它包括操作技術水平,物料的變化,設備工況條件。追求優越指標是我們每位煉鐵工作者的永恒主題,在當今外部條件不斷改善下,如何保證爐缸工作狀態長期穩定與活躍,是我們研究的課題。高爐四大基本制度的合理選擇與相互適應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爐缸工作狀態及中心煤氣流進行研討。
某鋼2#高爐2021年1月16日開爐,有效容積1780m3,28個風口,爐身下部、爐腰、爐腹采用鑄鐵冷卻壁,先后裝備了高爐基礎數據采集系統、爐缸侵蝕模型等先進設備及軟件。本文結合某鋼2#高爐的冶煉經驗,以2號爐150天生產的各項高爐冶煉參數基礎,分析高爐爐缸工作狀態對煤氣流的影響,從而影響高爐順穩生產(見表1)
表1 2#高爐技術經濟指標
月份 |
產量 |
利用系數 |
燃料比 |
入爐品位 |
煤比 |
煤氣利用 |
S命中率 |
物理熱 |
|
t |
t/m3.d |
Kg/t |
% |
Kg/t |
% |
% |
℃ |
2月 |
146109.95 |
2.83 |
506.55 |
56.79 |
116.69 |
47.17 |
79.60 |
1507 |
3月 |
177330.41 |
2.96 |
506.53 |
56.19 |
142.78 |
47.39 |
79.12 |
1505 |
4月 |
181269.70 |
3.39 |
512.73 |
55.32 |
152.42 |
47.45 |
92.00 |
1511 |
5月 |
188865.23 |
3.42 |
509.33 |
56.54 |
157.99 |
48.68 |
95.19 |
1513 |
6月 |
190804.78 |
3.57 |
505.55 |
56.56 |
157.31 |
49.15 |
95.67 |
1518 |
2 高爐四大基本制度
熱制度、造渣制度、送風制度、裝料制度,四個基本操作制度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保高爐順行。其中爐缸的熱量充沛取決于熱制度和送風制度,煤氣流的合理分布取決于送風制度和裝料制度。
2.1 熱制度
熱制度直接反映了爐缸工作狀態,冶煉進程中控制穩定且充沛的爐溫,是保證高爐穩定順行的基本前提,良好的熱制度是冶煉生產順穩、生鐵質量、爐前作業和爐缸安全長壽的重要保障。熱制度包括化學熱與物理熱兩個方面。爐缸工作狀態活躍時化學熱與物理熱相對應,且化學熱較低時物理熱同樣充沛穩定。通俗講就是同樣的鐵水含硅,物理熱有高有低。影響熱制度的因素有三個方面:
風溫、風量、富氧、噴吹燃料、鼓風濕度等。
熱量消耗方面,入爐原料的品位和冶金性能,爐內的間接還原程度等。
入爐原燃料與煤氣的熱交換。
表2 2#高爐主要工藝參數
月份 |
風量 |
熱壓 |
風溫 |
富氧 |
富氧率 |
頂壓 |
|
m3/h |
kpa |
℃ |
m3/min |
% |
kPa |
2月 |
4181 |
380 |
1179 |
11031 |
3.43 |
215 |
3月 |
4322 |
408 |
1199 |
14362 |
4.32 |
231 |
4月 |
4533 |
441 |
1202 |
15691 |
4.5 |
250 |
5月 |
4627 |
446 |
1194 |
15055 |
4.23 |
249 |
6月 |
4619 |
449 |
1202 |
16948 |
4.77 |
250 |
熱制度直接影響了煤氣流的分布。為了穩定煤氣流分布必須保證爐缸熱制度的穩定,而熱制度的穩定就是爐缸活躍的前提。
2.2 造渣制度
造渣制度要適應于高爐冶煉要求,爐渣在開始形成到排出爐外要經歷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實踐證明煉好鐵先要煉好渣。
爐渣的特性與要求在《高爐煉鐵生產技術手冊》中闡述了造渣制度的重要作用和要求:有利于爐況穩定順行,有利于冶煉優質生鐵。在高溫下,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穩定性及較強的脫硫能力,且侵蝕性能較弱等特點。
爐渣的流動性、穩定性、脫硫能力、侵蝕性能又與爐渣的溫度和成分有關。我們一般通過對入爐原燃料的成分來平衡好爐渣堿度和鎂鋁比,及充足的渣鐵物理熱,來保證爐渣的粘度。當爐渣成分或溫度波動時會使爐渣粘度及流動性發生變化,如渣中Al2O3含量較高時,爐渣熔化性溫度變高,粘度大,流動性變差。粘度大,流動性差的爐渣易堵塞焦炭間的空隙,惡化爐缸空隙度,及料柱透氣性,影響了爐缸活躍度和高爐煤氣流的分布。2#高爐爐渣成分如表3:
表3 2#爐爐渣成分
月份 |
R2 |
R4 |
Al2O3 |
Al2O3/MgO |
|
倍 |
倍 |
% |
|
2月 |
1.15 |
0.95 |
16.02 |
0.55 |
3月 |
1.18 |
0.97 |
15.90 |
0.53 |
4月 |
1.26 |
1.01 |
15.52 |
0.50 |
5月 |
1.24 |
0.99 |
16.44 |
0.51 |
6月 |
1.24 |
0.98 |
17.19 |
0.51 |
2.3 送風制度
在生產中送風制度也叫做下部調劑,它包括風口面積、風量、風溫、鼓風濕度、富氧率和鼓風動能等。而這些作業參數需要根據高爐變化時進行調劑。主要目的就是選擇好合適的風速和鼓風動能來滿足高爐生產需要,使初始煤氣流分布合理,爐缸工作均勻活躍,熱量充沛且穩定,風速和鼓風動能還決定了初始煤氣流的分布情況,是改善煤氣流分布的關鍵。
在高爐生產過程中根據爐況需要,我們通常采取調整風口面積來改善爐缸工作狀態,使其達到工作均勻、活躍的目的。當更換長風口或縮小風口直徑時,在“程樹森,李洋龍”的《高爐風口鼓風均勻性及風口參數調節研究》中,得出結論認為:在高爐總風量不變的情況下,局部增加風口長度或縮小風口直徑,會降低該風口的風速、風量和鼓風動能,而其他風口的風速、風量和鼓風動能會相應增加,這反而不利于該風口吹透中心的能力。2#高爐風口布局如圖1:
圖1 2#爐風口布局
2.4 裝料制度
裝料制度又叫做上部調劑,由礦石批重、焦炭批重、礦石結構組成、料線、布料角度、布料圈數等組成。
裝料制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目的就是使爐內的煤氣流分布合理,改善煤氣流與物料接觸的條件,使煤氣通過礦焦層順暢,爐料與煤氣的熱交換充分且阻力小、下料均勻。裝料制度對軟熔帶的形成的影響也是意義重大的。
在首鋼的煤氣調整思路中有十六字方針,叫做“穩定邊緣,打開中心,穩定中心,照顧邊緣”,我們不難發現中心與邊緣氣流的重要性,而且在生產中兩股煤氣流是缺一不可的。兩股煤氣流的分布形態是通過對裝料制度調整的過程。高爐生產是一個動態過程,爐內氣流的變化要與外部條件的變化相結合,我們的調整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僅僅是調整目標。
眾所周知高爐的煤氣分布分為三次,即爐缸的初始氣流分布,軟熔帶的氣流二次分配,軟熔帶以上散料層的三次分布。三次氣流分布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上下部調劑相結合,自始至終都在為爐缸的活躍程度做文章。2#高爐布料矩陣見表4。
表4 2#高爐布料矩陣表
高爐 |
品種 |
1 |
2 |
3 |
4 |
5 |
6 |
帶寬 |
角差 |
2# |
礦 |
42.5° |
40.5° |
38.0° |
35.5° |
32.5° |
|
10° |
2.88° |
3 |
3 |
3 |
2 |
2 |
|
||||
焦 |
43.0° |
40.5° |
38.0° |
35.5° |
32.5° |
23.5° |
19.5° |
||
2 |
2 |
2 |
2 |
2 |
2 |
3 爐缸工作狀態
綜合四大基本制度中都提到了爐缸工作狀態,提到爐缸工作狀態我們就不能不講到高爐“死料柱”,在《馬鋼高爐爐缸死料柱的認識及實踐》一文闡述了高爐爐缸死料柱的形狀、大小對爐缸工作狀態的影響。我們只有給四大基本制度有機的結合起來,才能保證爐缸的活躍度。
每個煉鐵工作者在實際生產中都遇到過最基本的高爐生產調劑“憋壓”,在這里詳細的敘述“憋壓”是怎么形成的。
高爐憋壓的表現,風壓升高、風量下降、壓差升高、透氣性指數下降、料速緩慢,嚴重時高爐“懸料”及“管道行程”。在這些表現中直接會使風口的回旋區縮短,而風口的回旋區是爐缸半徑的1/2-1/3,這時就打亂了初始煤氣流分布,使爐缸截面積的煤氣量分布不均,風口回旋區長短不一,造成煤氣流分布有強有弱,當產生煤氣流速過強的部位時,且煤氣通過料柱的阻力變小時,就是“管道行程”,煤氣的阻力整體都增大時,就會產生“懸料”。
高爐憋壓的形成,上面我們提到高爐爐缸“死料柱”,死料柱是位于爐缸中心基本上不運動的焦炭料柱,也就是在燃燒帶以外的爐缸中心處,也有人管它叫做“爐芯焦”,死料柱沉坐在死鐵層中,它浸沒在液態渣鐵中,上部頂尖突入爐腹區,由焦炭構成錐形的料柱。由于它的消耗及更新速度極為緩慢,故稱為“死料柱”。死料柱中的焦炭是向風口做蠕動運動的,它的消耗周期短則5-7天,長則在15天左右。死料柱在爐缸中呈周期性沉浮運動,當出鐵間隔時間較長時,爐缸的液態渣鐵將死料柱浮起,上部受爐料的下降擠壓使死料柱的空隙度變差,且死料柱本身的透氣性和透液性差,從而會給風口回旋區頂短,造成風速和鼓風動能下降,這就造成了高爐憋壓。
4 結語
爐缸工作狀態及中心煤氣流。當四大基本制度不合理,不匹配時就會造成爐缸工作狀態變差,而爐缸工作狀態變差就是死料柱形狀發生了變化。密實的死料柱占據了爐缸的有限空間,爐缸接受渣鐵的能力下降,隨之風量變小,風壓升高,下料不順暢,煤氣通路堵塞。死料柱中是爐身下部至爐底由密實的焦炭、入爐粉末、難容的涼渣鐵所組成,嚴重時死料柱會占據至爐身中部。
如何保持爐缸活躍度,就是穩定死料柱的形狀及大小,使死料柱保持活躍度。前提條件就是要有穩定的造渣制度,充沛的熱制度和相互匹配的送風與裝料制度,高爐有產有出,都需要順利的進行。當爐缸工作狀態好時,初始煤氣流分布合理、均勻,風口回旋區長,能夠順利地向高爐中心滲透,中心煤氣寬度小而力度強,邊緣煤氣穩定,這時就形成了穩定的“中心煤氣流”,如爐缸工作狀態變差,風口回旋區變短,煤氣向中心滲透差就行不成穩定的中心煤氣流,反之則會使邊緣煤氣分布不均,形成邊緣煤氣流某一方向過強,而產生邊緣管道。
窄而強的中心煤氣流順利的產出,可以直接印證爐缸工作狀態的好壞,兩者相互依存,只有穩定的爐缸活躍度才能保證穩定的“中心煤氣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