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段冷卻壁處于鐵口區域高度范圍,鐵口區域下沿在第3段冷卻壁上部。鐵口框架區域內,全部使用NMD小塊炭磚。本次破損調查,對各鐵口區域炭磚剩余厚度進行測量。其中,1號鐵口區域,炭磚剩余厚度700~1200mm,最大侵蝕程度1350mm;2號鐵口區域,炭磚剩余厚度900~1000mm,最大侵蝕程度1150mm;3號鐵口區域,炭磚剩余厚度800~1100mm,最大侵蝕程度1250mm;4號鐵口區域,炭磚剩余厚度800~900mm,最大侵蝕程度1250mm。由于鐵口區域始終能夠得到炮泥保護,炭磚剩余厚度基本大于700mm。第4段冷卻壁非鐵口區域炭磚保持完整,陶瓷杯剩余厚度大部分在200~230mm,局部保持完整。破損調查發現,在2號鐵口到3號鐵口之間,小塊炭磚并沒有形成整體,磚縫之間的部分炭素膠泥已經流失。
1.2 鐵口以下區域
鐵口以下區域共包含3段冷卻壁,其中第1段冷卻壁位于爐底第1層到第5層炭磚下部。第2段和第3段冷卻壁是炭磚破損最嚴重區域,且主要集中在陶瓷墊之上100mm到鐵口中心線以下1600mm之間,侵蝕最重高度范圍900mm。在該高度范圍內,非鐵口區域侵蝕程度比鐵口區域輕許多。
破損調查過程中,測繪各位置炭磚剩余厚度,侵蝕最嚴重鐵口區域測試數據見表1。表1表明,第3段冷卻壁下沿和第2段冷卻壁上沿是侵蝕最嚴重的區域。其中,3號鐵口最薄處炭磚剩余150mm,1號鐵口最薄處炭磚剩余210mm,已達到非常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