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7月下旬底部徘徊之后,8月上旬,鐵礦石、煤焦鋼聯袂反彈。對比歷史價格運行規律來看,筆者發現,當前的反彈主要的驅動因素為原材料(煤、焦)在領跌產成品(螺紋、熱卷)后的供應壓力輕微緩解,而并非產成品消費好轉,更多的是對宏觀環境回暖的樂觀反應。
供應端壓力略有緩和
焦煤方面,7月31日,全國煤炭行業脫困工作會議上,有關負責人就做好嚴格控制超能力生產、限制不安全生產、化解產能過剩、加強行業自律等有關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于是,限產再次被提上日常。近日,煤炭行業老大神華宣布全年將限產5000萬噸、調減銷售量6000萬噸。
從跟蹤的指標來看,6月,中國原煤產量較去年同期下滑2%,而1-6月份累計產量下降1.8%。當然,原煤產量的下滑幅度極小,不足以改變焦煤供應過剩的格局。庫存指標也顯示這點。截至8月1日,京唐港等四個港口煉焦煤庫存降至618.5萬噸,去年同期為763萬噸。
焦炭方面,6月份國內焦炭產量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109.5萬噸。從焦炭港口庫存來看,截至8月1日,天津港、日照港和連云港三大港口焦炭庫存升至379萬噸,為2011年以來最高水平。不過,目前鋼廠對焦炭價格打壓有所緩解,獨立焦化廠開工率明顯不高,這也是焦炭盡管供應壓力猶存但依舊跟隨焦煤反彈的主因。
鐵礦石方面,供應壓力緩解情況很小。6月,中國鐵礦石產量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39億噸,較去年同期增長7.29%。因此,市場對鐵礦石價格大幅下跌帶來國內鐵礦石減產的預期沒有兌現,供應壓力略有緩解主要體現為進口礦進口放緩。6月,中國進口鐵礦石連續第三個月回落,降至7456.74萬噸,不過較去年同期依舊大幅增長20%。港口庫存方面,截至8月1日,港口鐵礦石庫存較上一周略微回落12萬噸。
消費端成制約因素
作為煤焦鋼的下游產品,鋼材價格今年整體跌幅小于上游產品焦煤和焦炭。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鋼材消費良好。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稱,除了汽車行業保持相對較高的增長,家電、工程機械和造船等行業依然不容樂觀,尤其是房地產行業,房地產投資增速及房屋新開工面積增速仍在回落。
從產量來看,由于鐵礦石和焦炭價格跌幅快于鋼材本身的價格,因此鋼廠的利潤反而在2014年出現了明顯好轉。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1-6月份大中型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4.79億元,其中4、5、6月份利潤總額分別為11.6億元、28.47億元和4.32億元。
從庫存指標來看,盡管鋼材社會庫存持續下滑,但是鋼廠庫存卻明顯上升。我的鋼鐵網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1日,全國螺紋、線材、中板、熱軋和冷軋五大品種庫存總量1283.00萬噸,周環比降幅為0.75%,同比降幅為15.30%。然而,7月中旬,重點鋼鐵企業庫存量為1480.8萬噸,較上一旬末上升33.49萬噸,環比上升2.31%,同比上升11.55%。這意味著,在消費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代理商訂貨意愿低迷,鋼廠銷售壓力增大,貿易商作為蓄水池作用明顯減弱。
價差顯示反彈動力不足
統計發現,截至8月4日,以主力合約收盤價為基準計算,焦炭焦煤價差為326元,螺紋焦炭價差為1975元,螺紋鐵礦石價差為2421元。從歷史數據看,焦炭焦煤價差均值為400元,螺紋焦炭價差均值為2323元,螺紋鐵礦石價差均值為2536元。因此,當前三組價差都顯示產成品和原材料價差處于均值下方,尚沒有出現拐點。
如果按照消費驅動型反彈的邏輯來看,那么必定是螺紋率先領漲。但是,目前并不顯現這樣的特征,而是焦煤領漲。如果按照供應收縮性的反彈邏輯來看,那么意味著產成品和原材料價差將出現進一步下降。然而,除非發生大規模減產或者行業重新洗牌的情況,供應端大規模收縮的情況出現的概率很低,而企業輕微收縮對價格企穩起不到決定作用。
總之,筆者認為,當前煤焦鋼和鐵礦石反彈并非是供需面改善的結果,而是宏觀環境的轉好傳導至商品領域市場階段性波動。而商品領域唯一沒有出現過像樣反彈的就是煤焦鋼板塊,再加上供應端壓力緩和的配合,煤焦鋼階段性反彈由此而出現,但并不具備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