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特色文化營造創新氛圍
杏山鐵礦積極倡導有特色的企業文化,培育出“精細、高效、創新、執行”的地采文化,形成了“創業必然面對艱辛、創新必須敢破敢立、創優必將不斷超越”的廣泛共識,營造了較為濃厚的創新氛圍。
地采文化就是在生產實踐中積累創新經驗提煉出來的。為提高地采工藝技術水平,杏山鐵礦積極組織團隊攻關,努力推進科技創新。特別是針對中深孔爆破效果不理想,造成三級礦量儲備嚴重不足,采場面臨即將采死的被動局面,不斷改進中深孔爆破設計,優化爆破參數,提高延米爆破量,保證了生產的穩定順行。在獨立承擔中深孔爆破設計時,攻關團隊參照了其他兄弟礦山的設計參數,但隨著生產任務的逐步增加,這個參數遠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備采礦量急劇下降。
為了盡快提高延米爆破量,緩解備采礦量不足的矛盾,礦里決定邀請外部專家設計爆破參數。雖然專家們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對現場的了解,設計出的參數爆破效果并不好。當時為保生產,礦里只能是白天、晚上連續組織爆破,既損失了礦石,又浪費了人力。繼而,中深孔爆破創新團隊在礦黨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經過團隊成員的反復商討,最后形成了“三步走”工作思路,即:第一步,進行詳細的地質編錄,摸清巖性,為提高穿孔質量創造條件;第二步,對現場進行調研,總結爆破經驗,確定滿足生產的爆破參數;第三步,進一步優化中深孔設計,改善爆破效果。在隨后的一段日子里,團隊成員們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全身心的投入到現場調研中,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優化中深孔設計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提高中深孔合格率攻堅中,工程師室地質專業員趙萌主動提出,將地質編錄精確度由規范要求的2米提高到0.5米。這樣,精確度提高了3倍,工作量也隨之增加了,他每天都到井下作業面進行地質勘察,對每一個細小夾石、節理、裂隙進行詳細的測量和描述。井下道路泥濘黑暗,可他一天就要在巷道里走5個多小時,一個月下來他走遍了采場3個水平96條進路,共編錄1.3萬米,素描本摞起來有半米多高。依據這些資料布置的中深孔,合格率由原來的80%提高到90%以上。
為設計出滿足生產需求的爆破參數,由技術人員祝自偉、嚴振湘、李月喜組成的現場調研小組,對中深孔爆破全流程進行跟蹤寫實,不分晝夜地整理數據,找出問題,分析原因,弄不明白的就查找資料,請教老師。通過不斷的對比、分析、總結,設計了新的爆破參數,爆破效果有了明顯改善,大塊率由原來的12‰降到了7‰以下,埋排現象基本杜絕。正是憑著一群年輕技術人員不服輸、不怕苦、不氣餒的創新勁頭,最終確定了中深孔爆破參數,爆破效果良好,指標顯著提升,擺脫了面臨停產的困擾,為穩定生產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以人為本 超越自己 追求一流
杏山鐵礦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一切為了職工,一切依靠職工”的發展理念,加大投入,創新技術管理,提高通風質量,努力為職工創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通風對于地下采礦來說,就相當于人的呼吸系統。呼吸暢通了,人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通風不暢,井下的有毒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出,就會威脅井下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2011年6月份,井下通風系統正式投入運行。可通風效果并不理想,為此,礦里成立了通風創新團隊,圍繞通風問題,積極探索。
安全科技術人員組織重新對通風系統進行檢測,每天他們都要扛著三十多斤的儀器在井下行走五、六公里。對100多個點位的通風參數反復檢測,經過一個多月的檢測,了解掌握了所有巷道的500多個通風參數,并利用通風軟件建立了通風實體模型,對通風系統進行優化。通過調整-105米水平防水閘門的開啟角度,解決了副井的反風問題;將西風井風機扇葉角度由35°提升至40°,增大了通風總量。經過多次調整優化,終于理順了風流走向。
在通風系統中,采場設計通風水平為3個,而實際生產時是5個,這就要求必須合理分配風量。開始時,主要是借鑒其他礦山,直接在風墻上砌筑通風口的方法,來調節風量,既費時又費力。后來,團隊成員薄彥龍通過不斷摸索試驗,設計出插板式風窗。這種風窗穩固可靠,便于調節風量,通過設置風窗,實現了各水平風量的按需分配。在治理通風的實踐中,共設置了25座通風輔助設施,解決了系統漏風、循環風等問題。2012年初,井下粉塵合格率達到80%。在與國內一家地采礦山的專業人員交流中,當對方聽說他們的目標是90%時,搖著頭說:“不可能,我們搞地下礦山幾十年,粉塵合格率才70%,你們一個新建礦山就想達到90%?”看著對方那質疑的眼神,首礦杏山人開始懷疑自己定的目標能否實現。礦領導及時組織相關人員召開座談會,要求大家進一步轉變觀念——井下粉塵合格率只要達不到100%,就會對井下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公司領導敲定,井下粉塵合格率目標就是100%。
前邊沒有趕超目標,就必須超越自己。一次偶然的機會,安全科技術員崔保攀接觸到紅外線感應器,心想:如果這東西能用到我們降塵設施上就好了。通過現場的不斷摸索試驗,他們成功設計出了自動噴霧降塵設施,實現了鏟運機甩礦時的自動噴霧。緊接著,攻關團隊又將該裝置安裝在-180米水平主溜井卸礦站,使放礦時的粉塵濃度由每立方米9.8毫克降低到1.2毫克,井下粉塵合格率一度達到92%。
杏山地采正處在改進和提升階段,對照上級黨委的要求,對照國內外先進水平,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杏山鐵礦將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凝聚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打產提效、穩定供礦,努力建設地采示范基地和人才培養基地,為實現“繼往開來、百年礦業”的宏偉目標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