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鋼鐵股票價格明顯被低估,市凈率、市銷率偏低,此時是機構投資者投資鋼鐵股票的適宜期;鑒于部分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明顯偏高,也是金融機構、優勢企業注資這些鋼鐵上市公司的適宜期。
事件
去年底股票收盤價普遍低于首發價
如鋼鐵上市公司首發價格與收盤價格對比表(見表1)所示,28家鋼鐵上市公司中最早上市的是馬鋼股份,上市時間為1994年1月份;最晚上市的是柳鋼股份、重慶鋼鐵,上市時間均為2007年2月份。28家鋼鐵上市公司中,僅有柳鋼股份的股票首發價格超過了10元/股,其他27家上市公司股票首發價格多在5元/股~6元/股之間。但截至2013年12月30日,有27家鋼鐵上市公司的當日收盤價低于其首發價格,僅有撫順特鋼當日收盤價(5.81元/股)較其首發價格(5.50元/噸)增長了5.64%。
2013年12月30日,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寶鋼股份的收盤價比其首發價下降了2.87%。雖然是當天收盤價較首發價下降幅度最小的鋼鐵上市公司,但依然與寶鋼股份良好的盈利狀況無法相匹配。馬鋼股份等11家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0日的收盤價比其首發價下降了50%以上,其中南鋼股份、山東鋼鐵、安陽鋼鐵、韶鋼松山、河北鋼鐵、柳鋼股份6家上市公司的下降幅度超過了70%;柳鋼股份從10.06元/股的首發價下降至2.06元/股,下降幅度接近80%。馬鋼股份、華菱鋼鐵、南鋼股份、山東鋼鐵、安陽鋼鐵、韶鋼松山、河北鋼鐵7家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12月30日的收盤價已跌破2元/股,在整個A股市場亦屬于低價股票。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必然影響上市公司的市值,進而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影響鋼鐵股票大幅度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鋼鐵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明顯被低估。
表1 鋼鐵上市公司首發價格與收盤價格對比表
觀察
市凈率下降源于股票價格下跌
市凈率指的是每股股價與每股凈資產的比率。一般認為,市價高于賬面價值時企業資產的質量較好,有發展潛力;反之則質量較差,沒有發展前景。優質股票的市價都超出每股凈資產許多,通常當市凈率達到3時,可以樹立較好的公司形象。
從2010年~2013年28家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情況表(見表2)中可以看出,多數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呈現逐年下降態勢,有23家鋼鐵上市公司2010年市凈率是這4年中的最高值,有22家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市凈率是這4年中的最低值。
具體來看,28家鋼鐵上市公司在這4年的市凈率變化情況是:2010年,有21家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超過了1,其中方大特鋼的市凈率達到4.32,位居榜首;大冶特鋼、西寧特鋼、八一鋼鐵、柳鋼股份、撫順特鋼、三鋼閩光6家上市公司的市凈率超過了2。
2011年,有15家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超過了1,其中沙鋼股份以2.87的市凈率位居榜首,但僅有包鋼股份、方大特鋼2家上市公司市凈率超過了2,河北鋼鐵、鞍鋼股份、華菱鋼鐵、安陽鋼鐵4家上市公司市凈率均低于0.7;而2010年鋼鐵上市公司中市凈率最低的華菱鋼鐵,依然達到了0.74。
2012年,有包鋼股份、沙鋼股份、重慶鋼鐵3家鋼鐵上市公司的市凈率超過了2,其中包鋼股份以2.71位居榜首;2012年依然有15家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超過了1,但有19家上市公司市凈率較2011年出現了下降,鞍鋼股份市凈率則是下跌到了0.59。
2013年,僅有8家鋼鐵上市公司市凈率超過了1,其中只有沙鋼股份1家超過了2;新鋼股份、馬鋼股份、河北鋼鐵、鞍鋼股份4家上市公司市凈率已低于0.6,鞍鋼股份甚至低于0.5,是這4年中鋼鐵上市公司里的最低市凈率;有25家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市凈率較2012年出現了下降,只有撫順特鋼、方大特鋼、杭鋼股份3家2013市凈率高于2012年。
從2010年~2013年28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情況表(見表3)可知:2013年有20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不低于2012年,其中新興鑄管、重慶鋼鐵每股凈資產分別增長了1.61元、1.29元,三鋼閩光、柳鋼股份等14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的增量不高于0.1元;每股凈資產較2012年增長幅度超過10%的分別是重慶鋼鐵(增長137.6%)、韶鋼松山(增長59.2%)、新興鑄管(增長32.63%)、包鋼股份(增長11.69%),武鋼股份、撫順特鋼、杭鋼股份、凌鋼股份、河北鋼鐵、馬鋼股份6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增長幅度于1%。
總體看,僅有重慶鋼鐵、韶鋼松山、酒鋼宏興、鞍鋼股份、華菱鋼鐵、武鋼股份、首鋼股份、南鋼股份、河北鋼鐵9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高值出現于2010年,表明這9家上市公司在2011年~2013出現了每股凈資產的下降;有5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高值出現于2011年,有5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高值出現于2012年,有7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高值出現于2013年,表明有12家鋼鐵上市公司在2012年、2013年做到了凈資產的保值與增值。
2013年,寶鋼股份、鞍鋼股份、西寧特鋼、首鋼股份、本鋼板材、南鋼股份、八一鋼鐵、方大特鋼8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低于2012年,除方大特鋼下降幅度達到22.9%,其他7家的下降幅度均在10%以內,寶鋼股份、鞍鋼股份的下降幅度不足1%。有12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低值出現于2010年,有10家鋼鐵上市公司每股凈資產最低值出現于2012年。這表明,在2010年、2012年,近半數的鋼鐵上市公司出現了效益下滑,從而導致其每股凈資產的下降。
綜上分析,多數鋼鐵上市公司在2010年~2013年的市凈率出現下滑。但這并非由于每股凈資產的下降,而主要源于股票價格的持續下跌。這說明證券市場中的投資者對鋼鐵上市公司的認識尚不全面,存在著一定的認識誤區。
過度解讀經營風險致市銷率偏低
市銷率又稱收入乘數,是指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銷售收入的比率。市銷率越低,說明該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資價值越大。但如果某一上市公司市銷率長期偏低,則表明投資者對該上市公司的前景持悲觀態度。
從2010年~2013年28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情況表(見表4)可以看出,多數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呈現逐年下降態勢,有25家鋼鐵上市公司2010年市銷率是這4年中的最高值,有17家鋼鐵上市公司2013年市銷率是這4年中的最低值。
具體來看,28家鋼鐵上市公司在這4年的市銷率變化情況是:2010年,西寧特鋼、大冶特鋼2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超過了1,其中西寧特鋼市銷率達到1.26,大冶特鋼市銷率達到1.24,這也是這4年中僅有的兩家上市公司市銷率超過了1;柳鋼股份、韶鋼松山、山東鋼鐵、三鋼閩光、太鋼不銹、新鋼股份、安陽鋼鐵、河北鋼鐵、杭鋼股份、華菱鋼鐵10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低于0.5,其中華菱鋼鐵市銷率為0.24,排名墊底。
2011年,27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較2010年出現了下降,其中大冶特鋼、撫順特鋼、鞍鋼股份、新興鑄管、首鋼股份、凌鋼股份、重慶鋼鐵、柳鋼股份、八一鋼鐵9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的下降幅度超過了50%;僅有西寧特鋼、包鋼股份、大冶特鋼、沙鋼股份4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超過了0.5,其中西寧特鋼以0.68的市銷率位居榜首,但這一水平在2010年只能居第9位;新鋼股份、杭鋼股份、華菱鋼鐵3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下降至0.2以下。
2012年,24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低于2011年水平,其中西寧特鋼等9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的下降幅度超過了30%,三鋼閩光下降了42%,下降幅度最大;僅有包鋼股份、首鋼股份、撫順特鋼、山東鋼鐵4家鋼鐵上市公司的市銷率較2011年有所提高;市銷率超過0.5的鋼鐵上市公司為包鋼股份、首鋼股份,其中包鋼股份以0.81的市銷率居首位;有9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下降至0.2以下,其中華菱鋼鐵下降至0.1以下,達到0.09,這也鋼鐵上市公司在這4年中所出現的最低市銷率。
2013年,17家鋼鐵上市公司的市銷率低于2012年水平,但下降幅度較2012年有所回落;市銷率超過0.5的鋼鐵上市公司增加至4家,分別是包鋼股份、撫順特鋼、首鋼股份、重慶鋼鐵,其中包鋼股份以0.93的市銷率位居榜首;有10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下降至0.2以下。
2011年~2013年,28家鋼鐵上市公司市銷率均低于1,一方面表明多數鋼鐵上市公司的股票具有一定的可投資性,另一方面表明自2010年以來,受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鋼鐵上市公司盈利水平下降的影響,社會媒體和部分證券研究機構對鋼鐵板塊和鋼鐵上市公司所存在的經營性風險進行了過度解讀,甚至是偏見性解讀,導致證券投資者對鋼鐵板塊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極大地抑制了證券投資者對鋼鐵板塊的投資意愿。鋼鐵板塊受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多數鋼鐵上市公司股價處于長期低迷狀態,這對鋼鐵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優化資本結構降低財務風險
從2012年~2013年28家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情況表(見表5)可以看出,2010年僅有10家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了70%的風險臨界值,2011年有11家,2012年有15家,2013年有16家,而華菱鋼鐵、八一鋼鐵、撫順特鋼3家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甚至超過了80%。
2010年~2013年,在28家鋼鐵上市公司中有14家的資產負債率在2013年達到最高水平,有8家在2012年達到最高水平,有16家在2010年達到最低水平,這說明多數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在這4年中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僅有大冶特鋼、寶鋼股份、鞍鋼股份、首鋼股份、杭鋼股份5家鋼鐵上市公司這4年的資產負債率始終控制在60%以下,山東鋼鐵、柳鋼股份、南鋼股份、重慶鋼鐵、西寧特鋼、韶鋼松山、華菱鋼鐵、八一鋼鐵、撫順特鋼9家鋼鐵上市公司這4年的資產負債率始終在70%風險臨界值以上,其中華菱鋼鐵這4年的資產負債率始終在80%以上。
據2013年年報,鋼鐵板塊(申銀萬國)資產負債率為65.94%,與其他板塊相比明顯偏高。造成鋼鐵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偏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鋼鐵行業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同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偏大,而大多數鋼鐵企業都是通過負債融資來籌集資金,從而導致資產負債率較高。過高的負債水平會導致破產風險的增加和資本成本的上升,也會降低公司的業績。另一方面,我國上市公司相關制度還不完善,尤其是破產、清算機制,缺乏系統完善的機制引導作用,使得風險意識較弱成為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風險控制意識薄弱容易導致負債水平長期偏高,造成過度投資,從而影響企業業績,這一問題在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銀行借款是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負債融資的主要途徑,這種融資方式較單一,而且依賴性較強。2000年~2013年,鋼鐵上市公司負債總額中的長期負債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趨勢,與前面所研究的資產負債率呈上升趨勢結合起來看,在逐漸增加的負債資本中,短期負債越來越多,而短期負債往往是商業信用、銀行貸款、協議融資等。
短期負債的增加對企業的長期發展是不利的,而且其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例如集中還款壓力、利息支出壓力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優化我國鋼鐵行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改變單純依靠銀行借款的融資方式,就需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實現債券融資途徑的多樣化,并適當提高非銀行借款債券融資的比例,規范其融資行為。同時完善上市公司破產、清算制度,增強上市公司的風險防范意識,對優化鋼鐵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同樣有著重要的導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