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中心通過加強質量數據的統計、對比、分析,強化了對進廠燃料煤、煉焦煤、外購焦和礦石的監控。該心中主任李全熙介紹:“在對原料進行檢驗的過程中,我們將質量管理延伸到了源頭及原燃料庫區管理等工作中,進一步強化質量轉型,注重過程控制,實施了預防型質量管理。”今年以來,技術中心在鐵片區繼續推進要素平衡工作,引導質量管理人員關注生產工藝變化情況,強化對關鍵工藝參數的跟蹤,及時將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預測及報出,為生產調節提供了科學的數據基礎和預警信息;不斷加強進廠原燃料監督工作,嚴格執行原燃料調查和抽查要求。在鋼片區加大對鋼材產品定尺、抗震鋼抗震性能、負公差控制的檢驗頻次和抽查力度與頻次,在抗震鋼筋工藝優化過程中,提出加倍取樣確認的方案,進一步強化了抗震鋼筋的質量控制,減少了抗震鋼筋質量異議的發生。
體系審核和QC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水鋼公司不斷提升體系維護能力和質量管理水平發揮了極大作用。技術中心一方面針對體系運行過程中凸顯的問題,組織了鐵礦石進廠檢驗專項審核,理順鐵礦石進廠質量管理,查找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完善了鐵礦石進廠檢驗流程,提升了質量管控能力。同時,組織開展了鋼水化學成分命中率、鋼材力學性能命中率等專項審核,為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的符合性、適宜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充分策劃,有效實施,引入技術專家參與,增強了審核的有效性,提升了改進力度,并對體系運行中發現的問題,以問題點的形式給予通報,督促責任單位進行系統、有效整改,強調整改過程的跟蹤、評價和驗證,最終實現了有效關閉,確保體系的持續有效運行。
技術中心通過多渠道的顧客滿意分析,及時掌握用戶對質量的特殊需求,實現顧客滿意度不斷提升。針對市場反映的鋼材重量偏差偏小、波動大等問題,他們通過技術、管理層面深度分析,從制度設定、流程監控、過程實施等多方面完善措施,不斷提高重量偏差控制水平。通過對控冷水質的分析研究,采取大河水置換技術,成功在鋼材阻銹問題上取得突破。該項技術的成功應用,不僅可實現低成本解決鋼材銹蝕問題,還為鋼材降低成本尋找到新的增長點。通過對盤條化學成分、軋制溫度、軋制速度等參數進行相關分析、研究調整,成功解決了HRB400螺紋盤條屈服平臺不明顯的技術難題,滿足了用戶的特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