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利潤更高,走出去漸成主流
分析我省鋼材出口大幅增長的原因,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大勇認為,由于國內鋼鐵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鋼材價格基本處于全球最低水平,而我省鋼鐵企業生產設備先進,產品質量不斷提升,生產的鋼材品種比較齊全,已經逐漸可以滿足國外客戶的差異化需求,與在國內銷售相比,出口能給鋼鐵企業帶來更高的利潤。
人民幣的持續貶值也是推手之一。人民幣貶值對于鋼鐵企業而言,意味著以外幣結算的出口貿易將比以人民幣結算的國內貿易帶來更大的利潤空間。
近年來,鋼鐵企業一直在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很多鋼廠“走出去”在國外設立子公司或者辦事處,出口的國家數量也呈現逐年增加態勢。9月10日下午,河北鋼鐵集團與南非工業發展公司(IDC)、中非發展基金三方在北京共同簽署《南非鋼鐵項目合作諒解備忘錄》,標志著河北鋼鐵集團在南非投資建設的500萬噸鋼鐵項目啟動。該項目是河北鋼鐵集團堅決落實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和國家鋼鐵工業“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是河北鋼鐵集團謀劃建設南非基地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迄今為止我國在海外投資建設的最大規模全流程鋼鐵項目。以此為重要載體,河北鋼鐵集團將實現鋼鐵產業鏈的海外布局,參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運營創效水平必將進一步提升。
鋼材出口價格同比下降,亟需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我省鋼材出口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出口價格同比出現下降,表明我省出口鋼材仍處于中低端檔次,扣除稅收,利潤仍然微薄,甚至虧損。
據統計,上半年我省平均每噸鋼材出口價格為603.55美元,同比下降9.78%,比全國鋼材出口均價795美元低191美元。出口產品中,依次是棒線材占39.22%,板材占36.46%,角型材占13.60%,管材占5.62%。棒線材出口比重近年來首次在我省排序第一。從鋼材出口國別看,目前亞洲為我省第一大出口地區,其次是北美洲、歐洲、南美洲和非洲。
在我省鋼材出口數量和金額大增的同時,進口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預計今年進口數量不超過25萬噸。王大勇分析,我省鋼材進口一是有些企業指定使用外國的鋼材,主要為高強度汽車用鋼、機械;二是部分不能完全滿足國內市場的高端鋼材;三是由于部分鋼材質量穩定性差。海關統計顯示我省進口鋼材貨源地主要是韓國、歐盟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進口數量的下降表明我省鋼材在替代進口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板材進口數量占我省進口鋼材量的比例在90%以上,說明我省鋼材市場對于高端鋼材尤其是高端板材具有一定的依賴性。”王大勇說。
在出口市場,寶鋼出口鋼材的均價是出口量排名前50家企業中沒有下降的2家企業之一,與同期國內鋼材出口均價下降80美元/噸形成鮮明對比。“這得益于寶鋼出口鋼材中高達61%的獨有、領先品種占比;寶鋼對出口產品的盈利能力進行排序,對于排在前列的產品加大力度穩定出口份額,并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此外,寶鋼還加快推進海外加工中心的建設。我省鋼鐵企業應在這些方面下更大功夫,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王大勇說。
制約出口因素增多,宜有效化解貿易摩擦
短期內,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狀況難以改變,鋼材價格將繼續保持在全球的底部水平,并且東南亞、非洲和中東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預計近期鋼材出口量將繼續保持在高水平。
但是制約鋼材出口的因素也在逐漸增多,其中首推貿易摩擦:除了常用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外,有的國家和地區還以保護知識產權和國家安全審查等為名,將我國鋼鐵產品排除出市場。同時,貿易保護手段也有了新的形式,比如加強對進口許可的管理、國家安全審查等。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年我國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來自印度、南美和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提出的反傾銷調查開始增多。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在出口增長最快的發展中國家,其鋼鐵產能也在不斷擴張,后期的鋼鐵進口需求將逐步下降。發展中國家產能的快速擴張,不僅會導致我省對這些國家鋼材出口量下降,而且還會搶占省內鋼鐵企業的海外市場份額。
王大勇認為,目前鋼材出口量大幅增長是鋼鐵企業在嚴峻的市場形勢下作出的選擇,但從長期來看難以持續。通過出口化解國內過剩產能并不是長久之計,省內鋼鐵企業要做好準備,有效化解與貿易伙伴的摩擦和爭端,應對鋼材出口萎縮的局面,力爭做到鋼材“出得去、有競爭力”。他建議,對于存在較大貿易摩擦風險的品種和區域,鋼鐵企業要更加注重出口品種結構和區域結構的調整,尤其是要選擇適合當地市場的品種,避開敏感品種。同時,在出口過程中,鋼鐵企業宜努力維護目標市場穩定,加強與出口地政府、協會、企業溝通交流;擴展參與出口市場協調的企業范圍,加強對敏感、重點品種協調和信息溝通,力爭減少出口企業競相壓價的現象,避免出現貿易摩擦;嘗試推進鋼材出口產業鏈建設;做好應對貿易摩擦和貿易救濟調查工作,運用法律和國際貿易規則維護企業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