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清澈了,黃煙消失了,破舊黑粗的小高爐不見了。
漣水河穿城而過,兩岸垂柳婆娑,大高爐的雄姿身影倒映在碧波中。河面上,一只只白鷺如美麗的小精靈,不時翩翩起舞。
這如詩如畫的情景就在我們眼前。記者感嘆,華菱漣鋼是都市中的綠色鋼城。
從建廠那天起,建設一座綠色鋼城,擁有碧水藍天,曾是幾輩漣鋼人的夢想。今天,這夢想正在一步步走近我們,變為現實。假以時日,只要漣鋼人繼續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
企業再困難,環保投入絕不減少
近年來,國內鋼廠承受高產能、低價格、低利潤等多層壓力,令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而隨著國家對鋼廠環保核查越來越嚴格,環保問題又成了鋼廠頭上的另一把刀。
對有著近60年創業歷史的漣鋼來說,環保的包袱壓力更大。
“即使經營壓力再大,也絕不減少環保投入。”漣鋼總經理顏建新多次強調。
2013年-2014年,漣鋼計劃投入近3億元,實施環保項目17個,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并投入運行的環保項目投入1.56億元。
“環保投入的資金主要用于廢氣和廢水治理。”漣鋼安全環保部部長助理羅敏介紹,目前公司污染環境的主要是鐵前和煉鋼系統,主要包括老線的焦化廠、煉鐵廠、一煉軋廠以及新線的210轉爐廠。
8月8日,記者在焦化廠篩焦樓外圍區域看到,空氣透明度較以往大為改觀,揚塵現象基本上不見了。
該廠環保車間主任鄒松柏介紹,篩焦樓除塵系統因運行年限已久,除塵能力遠遠達不到產能提升的要求。去年初,公司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投資850萬元進行了改造,大幅度削減了粉塵排放量,環境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為持續改善環境,焦化廠還組織職工自己動手,對一煉焦車間折返式加濕器進行改造,大幅減少了火車裝焦時產生的粉塵;對二煉焦除塵系統進行優化,目前,基本上杜絕了平煤過程中的冒煙和出焦時的冒火現象。
煉鐵廠區域是環境治理的重點。隨著去年8月130m2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硫設施正式投入運行,漣鋼實現了4套燒結機100%配套建設了機頭煙氣脫硫設施,成為了國內同類型鋼廠中率先實現燒結機全線脫硫的企業。
與此同時,煉鐵廠自行投入400多萬元,對所有環保項目“再整改,再細化”,集中清理三個高爐的吸塵口、除塵管道,更換除塵布袋,改善加濕機效果,減少二次揚塵,280m2燒結機區域的降塵量逐月下降。特別是將360m2燒結機原料場6#、7#、10#等幾個轉運站砌墻封閉,大大減少了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投資2500萬元,將于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的210轉爐廠二次除塵項目,將有效遏制該廠轉爐生產過程中的冒煙現象。”羅敏介紹。
210轉爐廠在今年初自行投入資金60多萬元,對三座脫硫站進行改造,6月份2號脫硫站已改造完工,脫硫效果明顯;新上一套噴水裝置抑制中間包作業時產生的大量揚塵;對現有除塵設施的各個吸風點進行優化,加大抽風能力,確保除塵效果。
“目前我們廠每月的冒煙次數不到以往的一半了。”漣鋼210轉爐廠生產技術室環保負責人肖文清介紹。
念好環保緊箍咒環境有了根本改觀
今年4月14日,由中新社、湖南衛視、新浪湖南等十多家媒體組成的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報道團對漣鋼進行了環保專題采訪。
記者們從沿河路到高爐區域,從水處理池到煉鋼軋鋼線,觸目所及都是綠草如茵,樹木簇擁。他們由衷感嘆:漣鋼,真是都市中的綠色鋼城。
今年2月8日環保專題會上,漣風總經理顏建新擲地有聲:“以鐵腕手段整治廠區環境,確保各項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標準。”
行勝于言。漣鋼隨即加大了環保管理考核力度,縮緊了環保緊箍咒。其中,治煙和除塵成為環保治理的重中之重。
漣鋼一煉軋廠主管環保工作的廠長助理石林波特意畫了一幅全廠的環保設施平面圖掛在墻上。8月21日,他告訴記者,這樣可以及時掌握除塵設備的運行狀況。
“為了控制并杜絕冒煙,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蠻好的。”石林波說。他們在煉鋼過程中采取多批次少量加入溶劑材料的辦法,同時對三座轉爐的除塵系統喉口RD閥以及除塵管道每周清理一次。目前,該廠月冒煙次數較去年明顯減少。
煉鐵廠集中清理了三座高爐的吸塵口、除塵管道,對各除塵閥門進行了維護,對7#高爐側吸口進行擴容改造,鐵口嚴重冒煙次數大大減少,嚴重冒煙次數由以前的6次/月減少到1次/月。
在280燒結機區域,煉鐵廠通過更換布袋、恢復電除塵電場、清理除塵管道、增加吸塵罩等措施,降塵量呈逐月下降趨勢。
焦化廠則實行環保重點區域監控管理,建立控制點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控制參數。同時,對焦爐冒煙冒火情況進行技術攻關,焦爐粉塵排放量大幅下降,明顯改善了焦爐區域的環境質量。
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去年漣鋼環保指標全部完成了年度目標計劃,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政府下達的總量指標范圍內。2014年1-8月,主要污染物SO2、COD減排量大大超過了計劃目標,污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達99.46%。
婁底市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漣水河流入湘江的水,從去年以來,連續12個月達到Ⅲ類水標準。
環保關系到每個員工幸福不容松懈
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的新環保法即將于2015年1月1日施行,環保成為鋼鐵企業又一條生命線。
“新環境保護法對鋼鐵企業來說,將面臨更加嚴厲的法制約束和空前巨大的法律風險。”羅敏介紹,公司的環保現狀離新法的標準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他認為突出表現在:
——等待思想較重。部分管理人員和操作員工未樹立環保工作從我做起的意識,寄希望于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環保治理。
——環保意識不強。在部分主體生產單位和部分員工中還不同程度存在重產量輕環保的思想,當產量與環保沖突時往往顧及產量而犧牲環保。
——環保設施運行未達到最佳效果。環保設施設備故障頻繁,因備品備件無計劃,或因采購周期長,造成環保設施維修和恢復時間長,影響環保效果。
——廠區內運輸車輛超裝超載嚴重,經常整改仍防不勝防,灑落造成道路揚塵。
為進一步改善廠區環境質量,漣鋼安全環保部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環保宣傳力度,自上而下提高全員的環保意識,強化環保管理制度,加大環保考核力度。將排污費、水資源費分解到各單位,征收內部排污費、水資源費,強化各單位的節水減排意識。針對運輸灑落造成道路揚塵問題,下一步將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嚴禁超裝超載,加大廠區道路灑水頻次。為減少道路揚塵,公司擬在中和場、原料場等區域建設運輸車輛洗車及水處理設施。
在當前國家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環境保護是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道德底線”,實現合規經營的“法律紅線”,也是公司未來是否在社會安身立命的“生命線”,更是職工幸福的保障線。
漣鋼是我們幾萬職工家屬共同工作生活的家園,愛護漣鋼、清潔漣鋼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綠色鋼城,是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提升的結果,沒有精細的管理、沒有精心的呵護,即使身著華美盛裝,也會弄臟。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綠色鋼城,不再是遙遠的夢想,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
漣水河穿城而過,兩岸垂柳婆娑,大高爐的雄姿身影倒映在碧波中。河面上,一只只白鷺如美麗的小精靈,不時翩翩起舞。
這如詩如畫的情景就在我們眼前。記者感嘆,華菱漣鋼是都市中的綠色鋼城。
從建廠那天起,建設一座綠色鋼城,擁有碧水藍天,曾是幾輩漣鋼人的夢想。今天,這夢想正在一步步走近我們,變為現實。假以時日,只要漣鋼人繼續努力,夢想一定會實現。
企業再困難,環保投入絕不減少
近年來,國內鋼廠承受高產能、低價格、低利潤等多層壓力,令企業經營舉步維艱,而隨著國家對鋼廠環保核查越來越嚴格,環保問題又成了鋼廠頭上的另一把刀。
對有著近60年創業歷史的漣鋼來說,環保的包袱壓力更大。
“即使經營壓力再大,也絕不減少環保投入。”漣鋼總經理顏建新多次強調。
2013年-2014年,漣鋼計劃投入近3億元,實施環保項目17個,截至今年9月,已完成并投入運行的環保項目投入1.56億元。
“環保投入的資金主要用于廢氣和廢水治理。”漣鋼安全環保部部長助理羅敏介紹,目前公司污染環境的主要是鐵前和煉鋼系統,主要包括老線的焦化廠、煉鐵廠、一煉軋廠以及新線的210轉爐廠。
8月8日,記者在焦化廠篩焦樓外圍區域看到,空氣透明度較以往大為改觀,揚塵現象基本上不見了。
該廠環保車間主任鄒松柏介紹,篩焦樓除塵系統因運行年限已久,除塵能力遠遠達不到產能提升的要求。去年初,公司在資金極其緊張的情況下,投資850萬元進行了改造,大幅度削減了粉塵排放量,環境空氣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為持續改善環境,焦化廠還組織職工自己動手,對一煉焦車間折返式加濕器進行改造,大幅減少了火車裝焦時產生的粉塵;對二煉焦除塵系統進行優化,目前,基本上杜絕了平煤過程中的冒煙和出焦時的冒火現象。
煉鐵廠區域是環境治理的重點。隨著去年8月130m2燒結機機頭煙氣脫硫設施正式投入運行,漣鋼實現了4套燒結機100%配套建設了機頭煙氣脫硫設施,成為了國內同類型鋼廠中率先實現燒結機全線脫硫的企業。
與此同時,煉鐵廠自行投入400多萬元,對所有環保項目“再整改,再細化”,集中清理三個高爐的吸塵口、除塵管道,更換除塵布袋,改善加濕機效果,減少二次揚塵,280m2燒結機區域的降塵量逐月下降。特別是將360m2燒結機原料場6#、7#、10#等幾個轉運站砌墻封閉,大大減少了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
“投資2500萬元,將于今年10月份投入使用的210轉爐廠二次除塵項目,將有效遏制該廠轉爐生產過程中的冒煙現象。”羅敏介紹。
210轉爐廠在今年初自行投入資金60多萬元,對三座脫硫站進行改造,6月份2號脫硫站已改造完工,脫硫效果明顯;新上一套噴水裝置抑制中間包作業時產生的大量揚塵;對現有除塵設施的各個吸風點進行優化,加大抽風能力,確保除塵效果。
“目前我們廠每月的冒煙次數不到以往的一半了。”漣鋼210轉爐廠生產技術室環保負責人肖文清介紹。
念好環保緊箍咒環境有了根本改觀
今年4月14日,由中新社、湖南衛視、新浪湖南等十多家媒體組成的省政府“一號重點工程”報道團對漣鋼進行了環保專題采訪。
記者們從沿河路到高爐區域,從水處理池到煉鋼軋鋼線,觸目所及都是綠草如茵,樹木簇擁。他們由衷感嘆:漣鋼,真是都市中的綠色鋼城。
今年2月8日環保專題會上,漣風總經理顏建新擲地有聲:“以鐵腕手段整治廠區環境,確保各項排放指標達到國家標準。”
行勝于言。漣鋼隨即加大了環保管理考核力度,縮緊了環保緊箍咒。其中,治煙和除塵成為環保治理的重中之重。
漣鋼一煉軋廠主管環保工作的廠長助理石林波特意畫了一幅全廠的環保設施平面圖掛在墻上。8月21日,他告訴記者,這樣可以及時掌握除塵設備的運行狀況。
“為了控制并杜絕冒煙,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蠻好的。”石林波說。他們在煉鋼過程中采取多批次少量加入溶劑材料的辦法,同時對三座轉爐的除塵系統喉口RD閥以及除塵管道每周清理一次。目前,該廠月冒煙次數較去年明顯減少。
煉鐵廠集中清理了三座高爐的吸塵口、除塵管道,對各除塵閥門進行了維護,對7#高爐側吸口進行擴容改造,鐵口嚴重冒煙次數大大減少,嚴重冒煙次數由以前的6次/月減少到1次/月。
在280燒結機區域,煉鐵廠通過更換布袋、恢復電除塵電場、清理除塵管道、增加吸塵罩等措施,降塵量呈逐月下降趨勢。
焦化廠則實行環保重點區域監控管理,建立控制點臺賬,明確責任人和控制參數。同時,對焦爐冒煙冒火情況進行技術攻關,焦爐粉塵排放量大幅下降,明顯改善了焦爐區域的環境質量。
記者從環保部門獲悉,去年漣鋼環保指標全部完成了年度目標計劃,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控制在政府下達的總量指標范圍內。2014年1-8月,主要污染物SO2、COD減排量大大超過了計劃目標,污染物綜合排放合格率達99.46%。
婁底市環保部門負責人介紹,漣水河流入湘江的水,從去年以來,連續12個月達到Ⅲ類水標準。
環保關系到每個員工幸福不容松懈
被稱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的新環保法即將于2015年1月1日施行,環保成為鋼鐵企業又一條生命線。
“新環境保護法對鋼鐵企業來說,將面臨更加嚴厲的法制約束和空前巨大的法律風險。”羅敏介紹,公司的環保現狀離新法的標準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他認為突出表現在:
——等待思想較重。部分管理人員和操作員工未樹立環保工作從我做起的意識,寄希望于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環保治理。
——環保意識不強。在部分主體生產單位和部分員工中還不同程度存在重產量輕環保的思想,當產量與環保沖突時往往顧及產量而犧牲環保。
——環保設施運行未達到最佳效果。環保設施設備故障頻繁,因備品備件無計劃,或因采購周期長,造成環保設施維修和恢復時間長,影響環保效果。
——廠區內運輸車輛超裝超載嚴重,經常整改仍防不勝防,灑落造成道路揚塵。
為進一步改善廠區環境質量,漣鋼安全環保部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加強環保宣傳力度,自上而下提高全員的環保意識,強化環保管理制度,加大環保考核力度。將排污費、水資源費分解到各單位,征收內部排污費、水資源費,強化各單位的節水減排意識。針對運輸灑落造成道路揚塵問題,下一步將加大檢查考核力度,嚴禁超裝超載,加大廠區道路灑水頻次。為減少道路揚塵,公司擬在中和場、原料場等區域建設運輸車輛洗車及水處理設施。
在當前國家淘汰鋼鐵落后產能的大背景下,環境保護是公司履行社會責任的“道德底線”,實現合規經營的“法律紅線”,也是公司未來是否在社會安身立命的“生命線”,更是職工幸福的保障線。
漣鋼是我們幾萬職工家屬共同工作生活的家園,愛護漣鋼、清潔漣鋼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綠色鋼城,是硬實力和軟實力共同提升的結果,沒有精細的管理、沒有精心的呵護,即使身著華美盛裝,也會弄臟。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綠色鋼城,不再是遙遠的夢想,這個夢想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