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隨著輪船汽笛的一聲長鳴,滿載3000噸硅錳合金的“富航699”號海輪,緩緩停靠到馬鞍山港人頭磯碼頭。而此時,早就等候在此的原燃料采購中心、港口集團及鐵合金供應商人員懸了多日的“心”終于落了下來。“富航699”號海輪的安全抵達,標志著馬鋼鐵合金采購利用水運取得成功,這也為降低鐵合金采購物流成本打開了通道。
長期以來,馬鋼所采購的鐵合金產品生產廠家,絕大多數處在云貴、廣西、內蒙古等西南或西北一帶,均是通過鐵路、汽車運輸的方式運抵馬鋼,其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今年以來,隨著鋼企效益持續低迷,為有效降低馬鋼鐵合金采購成本,原燃料采購中心主動與鐵合金廠家聯系,經過調研和論證,開展深層次的探討,共同把拓展降本的升級空間鎖定到物流運輸方式上,力求通過水運物流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原燃料采購中心相關人員,經過實地調研選擇了廣西百色市光大錳業有限公司,作為水運物流的首個試點企業。雙方在協商的基礎上,將第一批3000噸硅錳合金由廣西百色的鐵合金生產地,通過汽車運輸400公里到達廣西欽州港,再裝入海輪,過臺灣海峽,經長江口運至馬鞍山港。全程3800公里,歷時12天。
由于鐵合金產品價格昂貴,且怕水、怕潮,如果運輸途中出現損耗或被盜,都將給馬鋼及供應商造成極大損失。原燃料采購人員及相關供應商,為確保馬鋼歷史上第一次采購鐵合金水運順利運達,雙方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預案,對水運物流周轉環節也進行充分考慮,采取定點定人負責、信息跟蹤的辦法,確保了水運鐵合金的安全到達。
經初步測算,首次通過水運至馬鋼的3000噸硅錳合金,每噸可降低采購成本40元。同時,水運首航的成功對馬鋼原燃料保供能力的提升,以及調節鐵合金庫存,都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安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