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今日閉幕。會前引發輿論廣泛猜測和討論的中國改革綱領性文件即將面世,這也被視作習李施政綱領的首次系統性亮相。適逢中國改革“窗口期”,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為使命的本次大會,將如何繪就改革總路線圖,各界抱以期待。
現階段,各種利好利空因素縈繞鋼市,對鋼市后期走勢的分析也滔滔不絕,近期,國家統計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數據,讓我們仔細的分析一下。
CPI與PPI方面:
9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數據顯示,CPI同比上漲3.2%,為8個月新高;PPI同比下降1.5%,為連續收窄4個月后的再擴大,降幅大于此前平均預計。
PPI數據與CPI數據對比,相對來說并不理想。PPI同比均下降表明現階段經濟并不景氣,中國經濟企穩回升趨勢還未完全形成,或采購能力下降,或物價指數較低。對于現階段鋼鐵業來講,其產能嚴重過剩,且投資也很不給力,若下游需求仍不釋放,后期鋼市仍舊低迷不前。
庫存方面:
一.社會庫存連續5周下降。上周(11.4-11.8)國內重點城市5大鋼種社會庫存約為1373.1萬噸,周環比下降30.85萬噸,為連續第五周庫存下降。隨著鋼價的快速反彈,國內主要現貨市場到貨資源依舊沒有提高;特別是螺紋鋼、冷板等資源規格出現較為普遍的斷檔;分析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第一,去庫存化普及:或受環保政策等的影響限制,部分鋼廠停產,生產的鋼材少了,流入的也相對少了。第二,下游心理:對于下游而言“買漲不買跌”已經成為了習慣,10月底11月初鋼材價格的上漲,無疑激發了下游商家的購買欲望,購買的多了,庫存便減少了。第三,鋼貿商拿貨:或受之前虧損的影響,部分鋼貿商拿貨不積極,自然社會庫存增長不上來。
二.鋼廠內部庫存下降。據中鋼協數據顯示,10月下旬末中鋼協重點會員企業鋼材庫存量為1287.6萬噸,比10月中旬末減少91.2萬噸,降幅為6.61%。10月份以來鋼廠持續性減產已是事實,鋼廠減產對于現階段鋼市來說無疑是好事。分析一下我們會發現,鋼廠減產的原因無疑與環保和盈利有關。但現在的問題是減產能否保持現狀呢?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進入11月份之后,鋼材價格持續回升,再加上商家對后市的預期有較好,如果三中全后后出臺了較多的利好消息,后期鋼材價格走上回升之路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從心態上猜測,由于鋼價上漲,盈利空間加大,部分鋼廠或再次增產,不利于鋼價走勢,但是,現階段,環保政策火熱,增產或被打消,鋼價后期走勢,還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等因素。
下游需求方面:
一.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繼續下滑。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68693億元,同比增長19.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5個百分點。這或三中全會的召開有關,市場對房地產行業會再次被調控的呼聲也日益高漲,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在召開,對房地產方面的控制還未出臺,但是由于處于冬季,房地產方面的開工率或有所下降,預計,后期房地房數據不會太積極。
二.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據最新數據顯示,1-10月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23427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4%,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3.5%。在國家、銀行對投資有所限制的10月,民間投資仍以高速增長,這對于鋼市而言,無疑是注射了葡萄糖,為后期鋼市的利好運行提供了動力。
綜合上述數據,筆者認為,利好利空數據之間的博弈,利好占據上風,但后期鋼市的實際情況如何,還是要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會議內容,以及供求關系而定。預計,后期鋼市向好的幾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