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在焦爐上摸爬滾打了20多年,雖年近退休,可工作的認真勁絲毫不減。說到查找設備隱患,焦爐上哪個設備需要勤檢查,哪個設備需要常維護,哪里事故多發,他都了如指掌;推焦桿地腳螺栓松動、熄焦泵軸承損壞、大車推焦主齒輪松動,這些隱患從來沒有逃過他的“法眼”。
問起老董為何總能提前發現隱患,他說出三大“絕招”———熟悉、勤快、細致。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僅體現出一名老焦爐工的責任與擔當,也表現出他對焦爐深深的熱愛。
靠著“絕招”,董永林沒少發現重大設備隱患。一次,在檢查中熄焦車時,“咯、咯……”輕微而有規律的響聲引起了他的警覺。憑著多年的經驗,他判斷是熄焦車走行出現了輕微抱軸問題。于是,他立即上報車間,并和技術人員一起對熄焦車進行了可疑故障拆解判定,果然是軸承損壞引起的抱軸故障。但當時還剩兩爐生產任務才能進入檢修期,停下來檢修意味著焦爐生產節奏將被打亂,既影響焦炭質量,又增加能耗。憑著對設備的了解,他果斷決定一邊準備檢修,一邊按原計劃“帶病”生產。為了保證萬無一失,焦車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隨時隨地進行檢查、維護,生產結束后迅速對設備進行檢修。就這樣,一次可能發生的熄焦車抱軸導致停產的設備事故,變成了沒有產生任何負面影響的計劃性檢修。
推焦桿是將焦炭從焦爐里取出來的重要部件,一旦斷裂將造成推焦桿掉入炭化室的突發性事故,不僅價值100多萬元的推焦桿會被燒損,而且還會出現燒壞爐墻、影響爐溫,進而影響焦炭產量和質量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一次,2號大車推焦桿出現裂縫,幸好細心的董永林堅持走到、看到、查到、聽到、敲到、摸到的“六到位”點檢習慣,才能提早發現隱患,避免了事故的發生。
董永林不僅關注大的設備隱患,一些小活他也是特別上心。哪怕是庫房墻上的一個窟窿,他也要在閑時找來磚頭、水泥抹上,用他的話說:“咱不能讓庫房里的材料、設備著了雨、受了風。”
這就是老董,一個焦爐生產現場任勞任怨的“隱患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