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從山東鋼鐵歷史上的重組過程來看,從早先重組萊鋼、濟鋼開始,山東鋼鐵就遭遇波折不斷。同時,日照鋼鐵的重組更成了一潭死水,與早些時候山東省“2010年全面完成山東鋼鐵集團對日照鋼鐵公司的重組”的規劃形成了鮮明對比。
當前鋼鐵行業重組的困局,在山東鋼鐵身上得到了較為全面的體現。
資料顯示,早在六年前的2008年,在山東省政府的主導下,山東鋼鐵就已經拉開了對日照鋼鐵的重組序幕。而雙方曾簽下了一些相關協議,設立了180天的資產交割期,當時市場均認為兩家的重組“好事將近”,孰料至此之后,雙方就再無進展。
而多位市場人士也均曾向記者表示,雙方對經營權的分歧是導致重組未能成行最主要的原因。作為重組方的山東鋼鐵來說,當然希望能夠得到日照鋼鐵的經營權,而日照鋼鐵作為被重組方,近年來業績向好,自然也希望能夠將經營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事實上,山東鋼鐵在對日照鋼鐵的重組問題上一直沒有放棄。今年11月8日,山東鋼鐵發布了一則公告稱,擬以1.81元/股底價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7.62億股,定增募資約50億元,全部用于收購山東鋼鐵集團日照公司100%股權,并對其增資實施日照鋼鐵精品項目。其中,間接控股股東山鋼集團將認購不少于10%的增發股份。
“山東鋼鐵在日照的精品鋼鐵項目基地和日照鋼鐵離得非常近,此次山東鋼鐵謀劃的這一份定增案,極有可能想重啟雙方的重組。”分析師劉新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過,盡管市場上的猜測普遍均和此有關,但是山東鋼鐵方面并沒有承認該說法。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山東鋼鐵第一次在重組之路上遇到挫折。早在2010年,作為山鋼集團整合的序曲,濟鋼、萊鋼重組之時也曾遭遇不小阻力。根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在2010年最后一天召開的股東會上,四成以上萊鋼股份股東投出的反對票令其和濟南鋼鐵(山鋼前身)的重組方案夭折。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30日萊鋼股份收盤價為7.85元,比方案中提出的8.9元每股的換股價低1.15元,因存在大幅套利空間而致重組失敗。
而此前在2010年2月份的第一次重組,也因國家宏觀經濟環境及鋼鐵行業經營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使得股價產生了較大波動,從而導致兩公司重組失敗。
雙方的重組終于在2011年5月18日,也就是第三次重組方案推出后,才正式宣告成功,萊鋼股份所有的資產業務將全部并入濟南鋼鐵,前者退市,后者更名為山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從而使山鋼集團實現鋼鐵主業資產整體上市。
而山鋼和日照鋼鐵之間的重組之所以一直沒有成行,關鍵則在于雙方的業績差異。
數據顯示,山東鋼鐵業的業績也一直差強人意,2012年巨虧38.37億元,2013年依靠出售2家子公司的股權獲得的5.8億元收益,最終勉強實現盈利1.58億元,而今年三季報再度虧損9.9億,同時日照鋼鐵今年1到8月份盈利達到了10.10億元。除了業績低迷之外,山東鋼鐵的財務也一直處于緊繃的狀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山東鋼鐵的資產負債率高達75.61%,同時,今年3月的集團負債率也逼近了79.75%。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山鋼今年還將從主業當中分流萬人規模至非鋼產業,而該說法也得到了山鋼宣傳部人士的證實。
“盡管如此,雙方的重組應該是遲早的事情,畢竟地方政府的規劃擺在這里,山東鋼鐵這一次的加碼又蘊含著一些這方面的考慮也是有可能的,日照鋼鐵的想法至今不明朗,最終會以何種形式和方法重組,現在暫時不得而知,而重組之后到底能起到什么效果,就更不好說。”劉新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