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價格的持續下跌正在嚴重吞噬國內礦山企業的利潤,為此,業內不斷呼吁降低鐵礦山的稅負,工業和信息化部官員6日公開表示,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合理征收國內礦山的稅費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駱鐵軍今天在2014鐵礦石發展高端論壇上表示,今年以來盡管國內鐵礦石的產量仍在增加,但是因為價格下跌,有不少礦山已經在關閉,所以工信部和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怎么離合征收國內礦山的稅費問題,給國內礦山營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
根據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副司長鞠建華今天透露的數據,當前國內鐵礦山達到4000座,但是大中型礦山只有270座,產能只占全國產能的25%。2013年,國內鐵礦石產量達到14.5億噸,增速為9.9%。
近年來,鋼鐵業一直在呼吁降低鐵礦石開發的稅負。從2009年開始,國家就針對鐵礦石稅負問題做過專門調研,但是至今并未有大的調整。而隨著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的持續的下跌,給國產礦減負的聲音越來越多。
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12月3日曾公開表示,中國鐵礦石的稅負是全球最高的,綜合稅負達到25%-30%,如果未來能降到10%以內,國內大中型礦山因為靠近鋼廠,成本優勢就能體現出來,還是很有競爭力的,現在的關鍵就是稅負不合理。
早前有研究人士撰文指出,2014年第一季度中鋼協公布我國鐵礦山企業稅費負擔率平均為21%,最高達30%,稅費項目有20多項。據測算,國內鐵精粉(成品)每噸應繳稅額在150~190元/噸。而澳大利亞鐵礦石生產商的稅收負擔僅限于聯邦政府0.25澳元/噸的資源稅和州政府5%的地方稅,兩項合起來僅占其離岸價格的5.5%。
而據媒體報道,中國冶金礦山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雷平喜日前透露,在煤炭、天然氣資源稅陸續改完后,鐵礦石資源稅已經成為改革的重點,相關工作正在推進。
中國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今天在2014鐵礦石發展高端論壇上表示,對于國內礦山行業而言,受制于資源稟賦條件和國內政策環境,面臨著巨大的發展挑戰和經營壓力,很多問題單憑礦山企業自身很難解決需要國家在政策方面予以配套和支持。中國政府正在制定鐵礦行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實施后將有助于解決國內礦山企業稅負重、集中度低、發展滯后、競爭力弱等問題。
根據媒體報道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份,國內礦山行業中,虧損企業數已經達到741家,占企業總數的21.5%,虧損企業單位數同比增長27.3%;虧損企業虧損總額47.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5.9%。